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 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15期:《山有枢》——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发布时间:2025-09-29 17:05:06  |  点击:94
    主题: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15期:《山有枢》——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嘉宾:郭雪玲(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古诗词爱好者)“山有枢,隰(xí)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山上有刺榆,洼地有白榆。自然界万物各得其所,各尽其用。“山有…,隰有…”的句式是典型的起兴手法,通过描绘自然物象,以引出人事感慨。这种句式在《诗经》中多次出现。比如,“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邶风·简兮》)“山有苞栎,隰有六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秦风·晨风》)。“山有枢,隰有榆”,虽然山与隰分开说,其实乃互为照应,共同构成轮廓。山隰既隐含着一个大的界域,则枢也,榆也,漆也,栗也,自然不会是一,于是它隐含着丰实、茂密,于是它带出了漫山的郁郁葱葱。一个“有”字因为放在山与树之间而平添了表现力——后来汉赋中的铺排,也可以看作是从这“有”字生发出来。在《诗》里这是一个图案化的句式,它是由视觉提升来的感觉和知觉,其中包蕴了无限丰富而又高度浓...
  • 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14期:《蟋蟀》——时间都去哪儿了

    发布时间:2025-09-15 15:50:52  |  点击:174
    主题: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14期:《蟋蟀》——时间都去哪儿了嘉宾:郭雪玲(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古诗词爱好者)储蓄、节俭的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深入人心。汉代晁错著《论贵粟疏》、贾谊《论积贮疏》,都强调国家层面要注意储蓄。实际上这不但是国家观念,也在日常生活中被奉行,它源于中国的农耕。汉语里“青黄不接”“三年耕则有一年储”,讲的都是农耕储蓄力较低。中华文明诞生在黄河流域的黄土地上,要艰苦地劳作,才能丰衣足食,也才能留点儿积蓄。否则,就可能出现短缺、饥荒,甚至挨饿受冻、丧命。读《唐风・蟋蟀》,更能理解中国人刻在文化基因里的生存智慧与处世哲学。这首诞生于晋地贫瘠土壤上的诗歌,没有沉溺于岁暮的悲戚,也没有放纵于享乐的狂欢,而是以“好乐无荒”为标尺,在时光流逝的焦虑与现实责任的清醒间,寻得一种平衡。它所倡导的“职思其居”“职思其外”“职思其忧”,从关注本职到兼顾分外,再到心怀忧患,层层递进地勾勒出“良士”的画像——不是苦行僧式的压抑自我,也不是纵欲无度的放任自流,而是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始终保持对职责的敬畏、对未来的考量。这种“中道”思想,恰如农耕文明里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既顺应时节...
  • 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13期:《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发布时间:2025-08-05 15:10:36  |  点击:442
    主题: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13期:《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嘉宾:郭雪玲(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古诗词爱好者)《魏风·硕鼠》是《诗经》中一首极具反抗精神的诗篇,以“硕鼠”喻指贪婪的剥削者,控诉其不劳而获的恶行。诗中“三岁贯女,莫我肯顾”揭示了百姓长期受压迫的苦难,而“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则表达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全诗语言直白,情感激烈,重章叠句的结构强化了愤怒与反抗的主题。学者认为,此诗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呐喊,也是中国文学中乌托邦思想的萌芽。其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现实主义诗歌的典范。“硕鼠”之意象成为后世讽刺文学中贪婪统治者的代名词,而“乐土”的构想则启发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等作品的创作。【相关内容】《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注释】硕鼠:大老鼠。一说田鼠。这里用来比喻贪得无厌的剥削统治者。无:毋,不要。黍:黍子,也叫黄米,谷类,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三岁贯女(rǔ):侍奉你多年。三岁,多年,说明时间...
  • 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12期:《伐檀》——君子不素餐

    发布时间:2025-07-03 13:30:34  |  点击:399
    主题: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12期:《伐檀》——君子不素餐嘉宾:郭雪玲(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古诗词爱好者)《伐檀》是一首讽刺剥削者不劳而获的诗。一群伐木者在黄河边伐木造车,边干边唱起了这首歌。联想到剥削者不劳而获,诗人发出了质问:为什么那些从不种田的人,家里谷物堆满了仓房,为什么那些从不打猎的人,飞禽走兽挂满了庭院?这种质问反映了劳动者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蕴藏着一种猛烈的反抗情绪。诗中明确提出了不劳而获和劳而不获的尖锐矛盾,对剥削者的寄生生活表达了强烈的憎恨和辛辣的嘲讽,是诗经中斗争性较强的现实主义作品。由“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还延伸出“尸位素餐”的成语。【相关内容】《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注释】坎坎:象声词,伐木声。寘(zhì):同“置”,放置。干:岸...
  • “天一约读·食光探赜”第13期:一颗西瓜的“美美与共”[图]

    发布时间:2025-06-30 10:43:12  |  点击:303
    夏天的“关键词”是什么?可以是冰淇淋,也可以是游泳池。但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夏天的意义因西瓜而“圆满”,夏天就是一个致敬西瓜的季节!6月27日晚,褪去白日酷暑的宁波图书馆里飘来阵阵瓜香。上海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食品行业智库专家成员、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邹赜韬应约开讲“天一约读·食光探赜”系列第13期:《吃瓜:一段凉爽的世界史》。西瓜是文明交流带给中国人的美好礼物,邹赜韬向读者讲述了西瓜传入中国的历史脉络,也生动展现了千余年来中国人凭借智慧与勤劳实现的,“西瓜中国化”的传奇历程。随后,邹赜韬又图文并茂地向读者展示了西瓜之于沙特、日本、美国、印度等国家饮食的重要意义,以及现代食品工业的“西瓜味”偏好。“走过数千年漫长岁月,西瓜已成为全人类共有的农业、味觉财富”,邹赜韬说。据悉,2025年“天一约读·食光探赜”系列聚焦“水果的文明史”,柑橘、西瓜、桃子、苹果等水果的“尘封往事”都将陆续说与甬城读者朋友听。主讲人邹赜韬表示:希望水果的历史,能帮助读者朋友们更好地打开“全球眼界”,感悟“文明互鉴”的无穷魅力。
  • 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11期:《十亩之间》——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发布时间:2025-05-30 14:10:40  |  点击:335
    主题: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11期:《十亩之间》——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嘉宾:郭雪玲(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古诗词爱好者)《魏风·十亩之间》是《诗经》中一首独具田园牧歌气质的诗篇,全诗仅两章二十四字,通过“十亩之间”与“十亩之外”的空间转换,描绘了采桑女劳作后从容归家的场景。诗中“闲闲”“泄泄”两个叠词生动刻画出劳作者的悠然姿态和欢声笑语,展现了先秦时期劳动人民难得的生活诗意。与《魏风》其他篇章多讽刺疾苦不同,此诗以清新笔触呈现了劳动之美与人际和谐。“行与子还”“行与子逝”中的“子”既可指爱人、亲友,也可指同伴,体现了农耕社会的温情。学者指出,这首诗可能是魏人在繁重赋役间隙的短暂休憩,反映了“蚕事既毕,桑者闲暇”的生活片段。其朴素的生活哲学与道家“小国寡民”思想有相通之处,成为后世田园诗的滥觞。【相关内容】《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注释】十亩之间:十亩是约数,不是确数。古代种桑多在房舍的墙边或空地上。《孟子》:“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桑者:采桑的人。《诗经》中写采桑的劳动,多由妇女担任,桑者,当是采桑女。闲闲:宽...
  • 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10期:《陟岵》——居人思客客思家

    发布时间:2025-05-05 11:00:01  |  点击:434
    主题: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10期:《陟岵》——居人思客客思家嘉宾:郭雪玲(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古诗词爱好者)《陟岵》的艺术手法极为巧妙。诗人在役地思家,但他不直说自己的望乡之情,却想象着父母兄长在家中想念他的情景。这样的表达法,反映出一种迫切、深厚、苦涩、又难排解的心情。这种手法,钱钟书先生称之为“分身以自省,推己以忖他;写心行则我思人乃想人必思我。”后世诗人用此意者非常普遍,如“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望驿台》白居易)”“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浣溪沙》韦庄)”遣词造句都越出越精,然其机杼同《陟岵》无异。如程俊英先生所说,这便是《风》诗几乎篇篇有创意的可贵之处。【相关内容】《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注释】陟(zhì):登上。岵(hù):多草木的山。予子:我的儿子。诗人想象中,其父对他的称呼。上:通“尚”,希望。旃(zhān):之...
  • 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09期:《园有桃》——举世皆浊我独清

    发布时间:2025-04-07 16:30:35  |  点击:496
    主题: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09期:《园有桃》——举世皆浊我独清嘉宾:郭雪玲(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古诗词爱好者)读原诗(《园有桃》),总还是能够感到诗人之忧是从国政败乱中来。而如此之忧,在《小雅·祈父之什》里最是集中,最是深切。“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节南山》)。大约“国既卒斩”的危亡之际,总会有一二清醒之士奋起疾呼,而那结果又必定是不为随俗浮沉的众人所理解,并且可能的是“忧心愈愈,是以有侮”(《正月》)。《黍离》说“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园有桃》说“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正是忧思者共有的悲哀。古人常以歌唱作为情感宣泄与精神寄托的重要方式,通过音乐和诗词的融合,把内心的苦闷、孤愤、壮志或闲愁转化为艺术化的表达。这一传统可以说是贯穿中国文学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种将情感艺术化的智慧,也提醒我们:也许真正的宣泄不是情绪的泛滥,而是赋予痛苦以美的形式。【相关内容】《园有桃》园有桃,其实之殽。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我知者,谓我士也罔极...
  • 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08期:《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玉

    发布时间:2025-03-03 15:00:16  |  点击:588
    主题: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08期:《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玉嘉宾:郭雪玲(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古诗词爱好者)《诗》多用美玉喻君子。或缘于玉之温润晶莹、纯美无瑕的物理特质与理想化的人格品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例如,《卫风·淇奥》中赞美“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用玉的冶炼过程——切、磋、琢、磨,来比喻成为君子要多经磨砺,才能具备君子如玉一样的品性;《秦风·小戎》中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用玉的温润比喻君子的温和品质。此外,《礼记·玉藻》中也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要求君子时刻佩玉,用玉的品性来要求自己。当然,这里美玉已被道德化,赋予了道德伦理的属性。《汾沮洳》中,诗人将从事采菜的“贱者”与“公路”等达官贵族相比,褒前者而抑后者,这在春秋时代是颇不寻常的。用“美无度”的夸张、“美如英”“美如玉”的比喻手法赞美劳动者的高尚品德,末句忽然提出“公路”“公行”“公族”来作对比。虽然短短一句便陡然煞住,但诗人似乎将他褒贬爱憎的情绪都倾注在了这句中,给读者“曲尽有馀意”的回味。【相关内容】《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彼汾一方,...
  • 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07期:《葛屦》——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发布时间:2025-02-06 14:00:03  |  点击:672
    主题: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07期:《葛屦》——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嘉宾:郭雪玲(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古诗词爱好者)诗歌末句“是以为刺”点名作诗意图,这在《诗经》中为他诗所罕见。方玉润评曰:点名作意,又是一法。唐代白居易作《秦中吟》十首,于世上事“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其中“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重赋),“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伤宅),“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歌舞),“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花)等都是采用两相对照的方法,而且大声疾呼,毫不隐晦。这和《葛屦》笔法相似,当然思想的深度是后来居上。相关内容《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注释】纠纠:缭缭,缠绕,纠结交错。葛屦(jù):指夏天所穿葛绳编制的鞋。掺掺(xiān):同“纤纤”,形容女子的手很柔弱纤细。要:衣的腰身,作动词,缝好腰身。一说钮襻。襋(jí):衣领,作动词,缝好衣领。好人:美人,此指富家的女主人。提提:安舒貌。宛然:回转貌。辟(bì):同“避”。左辟即左避。揥(tì):古首饰,可以搔头。类似发篦...
  • 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06期:《猗嗟》——美目扬兮,巧趋跄兮

    发布时间:2025-01-06 09:10:15  |  点击:759
    主题: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06期:《猗嗟》——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嘉宾:郭雪玲(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古诗词爱好者)《猗嗟》是赞美一位貌美艺高射手的诗。对射手的容貌舞姿,诗中描绘了一种动态美。如“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同《卫风·硕人》中千古传颂的名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如出一辙,刻画出顾盼有神、栩栩如生的形象。对庄公射技的描写,则又有不同。第一章“射则臧兮”是虚写,第二章“终日射侯,不出正兮”是实写,第三章“射则贯兮,四矢反兮”是特写,层层递进,使人对其神乎其技的赞美逐渐达到高峰。方玉润说:“描摹庄公,如见其人。”相关内容《猗嗟》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注释】猗(yī)嗟:赞叹声。昌:美好的样子。颀而:即“颀然”,指身材高大。抑(yì):同“懿”,美好。扬:借为“阳”。眉上曰阳,额角。趋:急走。跄(qiàng):快步走的姿态。臧(zāng):好,善。名:借为“明”,面色明净。仪:射仪,射手在射箭之前表演射法的各种姿态。...
  • 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05期:《载驱》——行行重行行

    发布时间:2024-12-02 15:00:26  |  点击:755
    主题: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05期:《载驱》——行行重行行嘉宾:郭雪玲(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古诗词爱好者)论《诗经·齐风·载驱》的艺术特色,可能要数叠字的使用了。后三章,每章四句,有三句用叠字。《诗经》中用叠字状物、摹声的,比比皆是。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灼灼状桃花之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依依尽杨柳之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杲杲为出日之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瀌瀌拟雨雪之状(雨雪瀌瀌,见晛曰消),喈喈逐黄鸟之声(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喓喓学草虫之韵(喓喓草虫,趯ti4趯阜螽)。当然他所举的例子都是运用得较为娴熟的叠字,所以刘勰评论道:“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就是说,形容景物,既要写出物的神气形貌,又要揉进作者的感情心境。但《载驱》里叠字的应用,同刘勰“随物宛转,与心徘徊”的要求似还有距离。诗中之所以用了诸多叠字,恐与当时配合乐曲有关。《诗经》乐谱已失传,不妨想象拖长了声调歌唱的效果,岂不把哀姜故意拖拖拉拉的神态活画出来了吗?相关内容《载驱》载驱薄薄,簟茀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四骊济济,垂辔沵沵。鲁道有荡,齐子岂弟。汶水汤...
  • 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04期:《敝笱》——对文姜的讽刺诗

    发布时间:2024-11-04 10:05:35  |  点击:968
    主题: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04期:《敝笱》——对文姜的讽刺诗嘉宾:郭雪玲(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古诗词爱好者)诗中用了“如云”“如雨”“如水”三个夸张的明喻比文姜侍从人员的众多盛大。后人在文学创作中以云、雨、水喻众多的不可胜数,故今日看来不觉新鲜。但处在文学发展早期的《诗经》时代,能作此比拟,则应当说是很生动的创意。刘勰《文心雕龙·比兴》云“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物虽胡越,合则肝胆。”诗歌创作中的比兴,可以胡天越地毫不相关,但一经粘合,却有肝胆一样的密切联系,构成不似之似、不类之类的诗美效果。《诗经》中的比喻能抓住不同事物的共同点,比得贴切,给人鲜明的形象感,为后世大量袭用,体现了它旺盛的生命力。相关内容《敝笱》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敝笱在梁,其鱼鲂鱮。齐子归止,其从如雨。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注释】敝笱(gǒu):对制止鱼儿来往无能为力,隐射文姜和齐襄公的不守礼法。敝,破。笱,竹制的鱼篓。梁:捕鱼的水坝。河中筑堤,中留缺口,嵌入笱(鱼篓),使鱼能进不能出。鲂(fáng):鳊鱼。鳏(guān):鲲鱼。齐子归止:文姜回齐国去。齐子,指...
  • 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03期:《​卢令》——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发布时间:2024-10-08 10:55:07  |  点击:1347
    主题: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03期:《卢令》——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嘉宾:郭雪玲(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古诗词爱好者)春秋时代,人们爱好田猎,反映在《风》诗里,有《驺虞》《叔于田》《大叔于田》《还》,及此篇《卢令》。《毛序》对以上诸诗均有美刺之说,指此诗刺齐襄公“好田猎毕弋,而不修民事”。后人多引《国语》《管子》《左传》《公羊传》等记载以证成之。但诗中称誉之意甚明,纵使是描写齐襄公出猎,亦是赞美而非讥刺。释诗当从本文,不可囿于“变风、变雅”之说而强索诗旨。此诗短小,每章只两句,章与章之间也只变换二三字。质直而复唱的诗句,反映了早期诗歌粗拙的风格。相关内容《卢令》卢令令,其人美且仁。卢重环,其人美且鬈。卢重鋂,其人美且偲。【注释】卢:黑毛猎犬。令令:象声词,猎犬颈下套环发出的响声。其人:指猎人。仁:和善友好。重(chóng)环:大环套小环,又称子母环。鬈(quán):勇壮。重鋂(méi):一个大环套两个小环。偲(cāi):多才多智。【链接1】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王维(唐)【白话1】这是写傍晚收猎回营,回头远眺射雕荒野,傍晚的云层和大地连成一片。风定云平与猎归后...
  • 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02期:《甫田》——怀旧望归客

    发布时间:2024-09-02 10:55:39  |  点击:1461
    主题: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02期:《甫田》——怀旧望归客嘉宾:郭雪玲(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古诗词爱好者)《甫田》——怀旧望归客(吟唱:杜薇、郭思达)《小雅·大田》是研究古代土地制度、农业生产、生产关系等的重要史料,像公田与私田的关系,周王与农夫的关系,生产果实分配问题等。《小雅·大田》《甫田》虽为祭祀乐歌,但其主要内容却是在描写农业生产。选种、修械、播种、除草、去虫,非常生动地刻画了农业生产场面。而《国风·齐风·甫田》主要内容不是围绕农业生产展开,虽然主人公有过耕种的经历,但它更多的是叙事和抒情感怀。相关内容《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怛。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注释】无田:不要耕种。田,治理,耕治田地。甫田:大块的田。莠(yǒu):杂草,狗尾草。骄骄:高大貌。远人:远方的人。忉(dāo)忉:心有所失的样子,一说忧劳貌。桀(jiē)桀:桀是揭的假借字。高高挺立的样子,茂盛的样子。怛(dá)怛:悲伤的样子。婉、娈:年少而美好的样子。《毛传》:"婉娈,少好貌。"总角:古代儿童的发饰。...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