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题:人人都爱读诗经 Vol.5:《螽斯》——古人为何崇拜蝗虫?
嘉 宾:郭雪玲(宁波电视台新闻频道《看看看》节目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一级播音员、古诗词爱好者)
点击收听→《螽斯》——古人为何崇拜蝗虫?
(吟唱部分:圣女果儿 《国风·周南·螽斯》)
《螽斯》是一首非常新颖奇特的诗,它描写的对象是一种叫螽斯的昆虫。螽斯是什么呢?它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蝗虫。这首诗的主题就是以蝗虫来比喻生殖力的强盛,用蝗虫多子来比喻人的多子,从而表示对多子者的祝贺。蝗虫的繁殖能力有多强?据说蝗虫一年之内就可以产下两三代。不过,自古以来蝗虫成灾也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据史籍记载,我国从春秋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2600多年中,重大的蝗灾就发生过800多次,坊间还有“久旱必有蝗”的说法。古人不应该是对蝗虫非常痛恨吗?怎么还会拿蝗虫来比喻人的多子,表示对多子者的祝贺呢?
【相关内容】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
宜尔子孙,蛰蛰兮。
注释
螽(zhōng)斯:蝗一类的虫,产卵多,繁殖快。也有螽为蝗虫,斯为语助词的说法。
诜诜(shēn):众多集群的样子。
宜:多。
尔:指被祝福的人。
振振:振奋、繁盛的样子。
薨薨(hōng):昆虫群飞的声音。
绳绳(mǐn):绵延不绝的样子,或解释为多而谨慎。
揖揖(jí):集聚的样子
蛰蛰:合集安静的样子。
链接1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论语》
白话1
孔夫子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所以才每到一个国家,总能听到那个国家的政事。
链接2
诗只平说,难六字炼得甚新。——方玉润《诗经原始》
白话2
这首诗没有曲折的故事,只是在平平的诉说,但是最难得的是对这六个叠字的陶炼。其实《诗经》中有很多诗篇都运用了叠词的手法,而《螽斯》和其他诗篇相区别的独特之处在于这六组叠词是非常整齐、形象、生动的,用韵也很和谐,而且他们的位置在不同章节都是相同的、是对仗的。所以就造成了这种韵律悠长的吟诵效果,也使得全诗韵味十足。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宁波图书馆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