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阿拉宁波人•风从海上来第4期:真假倭寇与“人间蒸发”的双屿港[图]
创建时间:2022-08-18 14:13:32  |  点击:722  |  作者:彭佳

1523年,宁波“争贡事件”发生后,嘉靖帝下令关闭福建、浙江市舶司。朝贡贸易,这道唯一的正常贸易之门也终于关闭。1526年,葡萄牙人在广州扣关失败后,在福建商人的引导下北上双屿湾,与宁波商人私下交易。从此,葡萄牙、日本、马来、琉球、暹罗(今泰国)与中国海商纷至沓来。海外贸易以民间走私贸易的形式进入双屿时代。8月17日晚,澎湃新闻特邀专栏作家、公众号“明州世相”创始人龚晶晶做客天一约读,为读者们讲述关于双屿港的那些故事。根据疫情管控要求,本次沙龙线下参与读者20余人,直播浏览量近1.25万人次。

38a86cdc-3b30-47f2-9e68-ef4cb42e8bbd.jpg

龚老师先从郑和下西洋开始讲起,讲述海外贸易以民间走私贸易的形式进入双屿时代的过程。1405–1422年,郑和下西洋。为了支撑这场声势浩大的航行,宁波城里的匠人们又忙碌起来,据说,郑和下西洋时,专门大量调集宁波造船工匠,前往江苏帮忙建造下洋船舶。当时的宁波船场也成为郑和舰队的建造基地之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使欧洲与中国直接建立了经济文化联系。1523年,宁波“争贡事件”的发生,导致福建、浙江市舶司关闭。1526年,葡萄牙人在福建商人的引导下北上双屿港,与宁波商人私下交易。

4dd5d715-a53c-4384-aa20-fc865ef4a98a.jpg

接着,龚老师分析了倭寇疑云。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下令禁止民间建造出洋海舶并将现有海舶改为不能出远洋的平头船,这无疑是对中国海商的致命打击。到了嘉靖年间,禁海几乎达到了最严酷的时代。已经从禁止私人海上贸易,发展到禁止制造、使用双桅大船;从单纯惩治海商,发展到邻里连坐。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沿海许多失地的贫民,一些宦途失意的士绅,以及穷困潦倒的秀才,都纷纷入海求生,铤而走险干起了走私的勾当。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无论皇帝愿不愿意,中国已然卷入“全球化”贸易的浪潮之中,严厉的海禁政策与中国对外贸易的需求,激发出越来越多不可调和的矛盾。为冲破政府的海禁政策,这些帮会组织不得不内外勾结,寻求豪门势家的庇护。嘉靖年间,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支持海上私人贸易的政治力量。宁波市舶司的关闭,更在海禁与反海禁两股势力的政治交锋中,引发惊天骇浪。

a42e8d70-2ca3-48ef-8000-df2ae4853c53.jpg

最后,龚老师详细介绍了双屿岛情况。1571年,在葡萄牙制图学家陀拉多绘制的地图上,浙江沿海区域,也只见“LIAMPO”(宁波),不见“浙江”,“LIAMPO”翻译成中文就是“宁波港”。据多位学者考证,这里的“宁波港”就是明代私人贸易据点——双屿港。最早开辟双屿走私港的当是福建海商,时间约为1518年。葡萄牙人加入后,这个“久无人烟住集”的“国家驱遣弃地”一时海商云集,货物如潮,一跃成为远东最繁华的国际贸易中心。日本海交史专家藤田丰八甚至说:双屿港实为“16世纪之上海”,也是“16世纪亚洲最大的国际自由贸易港”。数百年前,这里大小船舶云集,钟楼、民居、教堂、码头、商铺等中西建筑鳞次栉比。卸货的工人、赶着马车的车夫、巡逻的警察、做买卖的生意人、挑担的挑夫,南来北往。世界各地的商品和数不清的白银在这里交换、中转和集散。双屿,被视为连接东西方举世无双的贸易金融港。1548年4月,双屿之役爆发,这个远东最繁华的贸易港就此消失。而被朱纨赶出宁波港的葡萄牙人,转而在另一个小岛上站稳了脚跟,这个岛屿,名叫澳门。双屿之役的幸存者,也成为澳门的最早居民。

微信图片_20220818135724.png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