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题:人人都爱读诗经第101期:《南山》——取妻如何,必告父母
嘉 宾:郭雪玲(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古诗词爱好者)
《南山》——取妻如何,必告父母
《诗经·齐风·南山》以雄狐起兴,喻襄公之淫;以屦(jù)冠起兴,喻文姜之乱;以蓺(yì)麻析薪起兴,喻桓公之昏懦而终遭惨祸。从“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可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那时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郑风·将仲子》“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亦有所体现,女子对恋人的告诫是其将社会礼法内化为行为纪律的一种表现。《孟子·滕文公下》里说:“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从之,则父母、国人贱之。”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双亲的许可、媒人的说合,就钻洞爬墙私相授受、暗通款曲,是要被轻看的。父母若是知道了,定要责罚。这样看,《南山》也是一首政治诗歌,讽刺君王的同时,更对人们有一种教化意义。
相关内容
《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
鲁道有荡,齐子由归。
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
鲁道有荡,齐子庸止。
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注释】
南山:齐国山名,又名牛山。
崔崔:山势高峻貌。
雄狐:古人以雄狐为淫兽。
绥(suí)绥:追逐匹偶貌,往复徘徊的样子。
鲁道:从齐国通往鲁国的大道。
有荡:即荡荡,平坦状。有,结构词。
齐子:齐国的女儿,此处指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文姜。
由归:从这儿去出嫁。
止:语尾助词,无义。
曷(hé):怎么,为什么。
怀:怀念。
屦(jù):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
五两:指麻鞋必成双成对地摆放。五,通“伍”,并列,行列。两,“緉”的借省,两两双双。
緌(ruí):帽带打结后下垂到胸前的部分,为两条。
庸:用,行,指文姜经过此路嫁与鲁桓公。
从:相从,追求,周旋。
蓺(yì):即“艺”,种植。
衡从(zòng):“横纵”之异体。东西曰横,南北曰纵。此指耕治田地。亩:田垅。
取:通“娶”。
鞠(jū):穷极,放任无束。
析薪:劈柴。
匪:同“非”。
克:能,成功。
极:放任,放纵。一说至,来到。
【链接1】此章言文姜即淫,亦不当顺从其兄。今既归鲁成耦矣,则亦可以已矣,而又曷返齐而从兄乎?——《诗经原始》方玉润(清)
【白话1】这一章是讽刺文姜,既然已经嫁到鲁国,与鲁桓公结为夫妻,为何又借机回到齐国顺从了兄长?
【链接2】凡种麻耕不厌熟,纵横七遍以上,则麻叶盛也。——《齐民要术》贾思勰(北魏)
【白话2】种麻一定要耕不厌熟,不厌其烦地反复耕治土地,纵横七遍以上,这是个必经的流程,这样麻叶才能长得旺盛。
【链接3】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从之,则父母、国人贱之。——《孟子·滕文公下》
【白话3】如果没有双亲的许可、媒人的说合,就钻洞爬墙私相授受暗通款曲,那是要被轻看的。父母若是知道了,定是要责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