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题:人人都爱读诗经第95期:《溱洧》——赠之以芍药
嘉 宾:郭雪玲(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古诗词爱好者)
点击收听→《溱洧》——赠之以芍药
可以用“芍药”把《溱洧》这首诗和三千年后今天的生活勾连起来——“赠之以勺药”。能追溯到《诗经》,说明中国人养护芍药历史久远。这首诗不但是一首情歌,也是风俗史上的资料。正是因为诗里展现了离别时互赠芍药,所以芍药还被叫做“将离”“可离”,被历代文人墨客赋予了丰富的意蕴。就连日本江户时代的杂剧里还有“立如芍药,坐如牡丹,行如百合”的说法,形容女子不同的姿态之美。友人、爱人之间离别时互赠芍药,意为不能相忘。蕴藏着害羞,寓意着思念,代表着情有所钟。当然这是后人对此的解读。也有人觉得芍药的软弱无力显得多情轻浮,刘禹锡就写过“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不过,刘本家洛阳,爱牡丹贬芍药,也情有可原。早期是没有独立的牡丹之名的,芍药就包括牡丹,宋朝初年编修的《艺文类聚》就只收了芍药未收牡丹。二者相比,芍药比牡丹要狭长些,籽要比牡丹籽小。后由于豪门显宦趋赏牡丹,才慢慢使芍药成为落谱衰宗。但《红楼梦》里关于芍药的描写就非常美了——“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她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曹雪芹明显赋予了芍药纯粹美好的意蕴,来和湘云彼此映衬。所以说,植物的生命是如此神奇,它集结着几千年来人们不同的心境。它也代表着环境和人类认知之间,罗致协从的一段关系。
【相关内容】
《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注释】
溱(zhēn)洧(wěi):郑国两条河名。
方:正在。
涣涣:河水解冻后水流盛大的样子。
士与女:此处泛指春游的男男女女。后文“女”“士”则特指其中某青年男女。
秉:执,拿。
蕑(jiān):一种兰草。又名泽兰,郑人称之为国香。
既:已经。
且(cú):同“徂”,去,往。
且:姑且,再。
洵(xún)訏(xū):确实宽广。洵,实在,诚然,确实。訏,大,广阔。
维:发语词。
伊:发语词。
相谑:互相调笑。
浏: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殷:众多。
盈:满。
将谑:同“相谑”。
【链接1】
三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日洗濯祓除去宿诟疢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
【白话1】
在三月上旬巳日这天,人们都要在东流水中洗掉宿诟,祓除不祥,这被认为是一种很好的修养行为。
【链接2】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兰亭集序》[东晋] 王羲之
【白话2】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链接3】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丽人行》[唐] 杜甫
【白话3】
三月三日阳春时节天气清新,长安曲江河畔聚集了很多美人。
【诗经成语】
采兰赠芍: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出自《诗经·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