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在乔石书房读书 ● 经典导读(第5期):列宁《哲学笔记》: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三者同一”
创建时间:2022-11-29 09:14:56  |  点击:2320  |  作者:陈健

到访过宁波图书馆乔石书房的读者,一定会被展柜里一沓摆放整齐、颇具规模的读书卡片所吸引。

图1.JPG

图2.jpg

乔石亲手制作的读书卡片(今藏宁波图书馆

乔石同志曾分别在青年学生时代与和平建设时期两次通读《列宁全集》,并制作了近3000张读书卡片。每张卡片上都一丝不苟地写下篇名页码、内容摘要和分类编号,字迹之工整、摘录之详细,令人叹为观止,足见其对马列主义著作的重视和精研。

图3.jpg

乔石旧藏的部分马列主义著作(今藏宁波图书馆)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接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1841年起转向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辩证唯物的哲学体系,是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图4.jpg

《黑格尔著作集(第5卷·逻辑学》(黑格尔著,先刚译,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图5.jpg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德国哲学家。19世纪唯心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曾任柏林大学(今柏林洪堡大学)校长。他对德国的国家哲学做了系统完整的阐述,其思想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著有《逻辑学》《哲学史讲演录》等。

图6.jpg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手稿(今藏俄罗斯国家社会历史档案馆)

图7.jpeg

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1804—1872),德国哲学家。早年是“青年黑格尔派”成员,后批判了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同一说,提出了以人和自然为哲学唯一对象的“人本学”。在唯心主义统治德国哲学界数十年后,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著有《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把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发展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一条道路。

图8.jpg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1870—1924),俄国人。1887年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不久因参加学生运动遭到迫害。1891年从圣彼得堡大学毕业。1892年开始组织马克思主义小组,并翻译《共产党宣言》。1917年领导俄国十月革命,灭亡沙俄并建立苏俄。革命胜利后,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1924年1月21日因病逝世,享年54岁。

图9.jpg

1918年11月7日,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纪念碑揭幕典礼上讲话

列宁的哲学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与发展。《哲学笔记》是列宁的代表作之一,汇集了列宁从1895年至1916年所写的有关哲学的读书摘要、评注、札记和短文。该书的写作动机来自政治斗争和革命实践的需要。列宁在他领导和参与的革命活动中,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理论武器,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图10.jpg

列宁在拉兹利夫湖畔匿居地写作《国家与革命》(M.索科洛夫 画

黑格尔以前的哲学家,通常把哲学分为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三部分,且认为它们是互相独立的。黑格尔首次提出三者的一致性问题,马克思和列宁则对此进行了进一步深化。列宁在《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中创造性地提出:

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这一问题。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并发展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

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三者同一”,是贯穿《哲学笔记》的基本思想。可以说,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哲学笔记》个中文单行本1956年出版,正值中国共产党“八大”开幕,赠送“八大”代表,引起强烈反响。1960年,依据《列宁全集》俄文第四版第38卷翻译出版了《哲学笔记》,收入《列宁全集》中文第一版第38卷。1990年,依据《列宁全集》俄文第五版第29翻译的单行本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同年底,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55卷收入了《哲学笔记》。

图12.jpg

《列宁全集》中文第一版(39卷)

图13.jpg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60卷)及《列宁全集补遗》

段落选读

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其中包含着无数的各式各样观察现实、接近现实的成分(包含着从每个成分发展成的整个哲学体系),——这就是它比起“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来所具有的无比丰富的内容,而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

从粗陋的、简单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不过是胡说。相反地,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 某一方面、某一边片面地、夸大地、überschwengliches狄慈根)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唯心主义就是僧侣主义。这是对的。但(“更确切些”和“除此而外”)哲学唯心主义是经过人的无限复杂的(辩证的)认识的一个成分而通向僧侣主义的道路。

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能被变成(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话)引到泥坑里去,引到僧侣主义那里去(在那里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就会把它巩固起来)。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而僧侣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当然有认识论的根源,它不是没有根基的,它无疑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① 意即过分地、夸大地、无法计量地。——译者注

——《谈谈辩证法问题》

(写于1915年,1925年第一次载于《布尔什维克》杂志第5—6期)


图14.jpg

哲学笔记列宁著,林利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

索书号A224/1230(仅限乔石书房室内阅览)


【在乔石书房读书】

“在乔石书房读书”栏目每月发布2期。上半月“签赠撷珍”,甄选2种签赠图书,并介绍书影、作者、出版信息、签赠者生平等内容;下半月“经典导读”,专题介绍1种具有恒久阅读价值的经典文献。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揭开乔石书房精品典藏,提供广大读者精神食粮,传承红色根脉,彰显阅读力量。

欢迎全市单位机构、党员干部预约参加“走进乔石书房”活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联系电话:0574-88270610(工作日9:00—11:30,14:00—17:00)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