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 在乔石书房读书● 经典导读(第34期):千年风华中的帝王笔墨

    发布时间:2025-04-28 09:45:41  |  点击:30
    历代帝王图(局部,据传原为唐阎立本画作)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有不少帝王不仅是政治权力的中心,还以书画艺术为载体,留下了独特的文化印记。据相关研究统计,从秦始皇嬴政算起,中国诞生过帝王近240人,而在书法史上享有较高美誉者可达35人。他们通过笔墨丹青,或抒发治国理念,或展现个人才情,客观上推动了我国书画艺术的繁荣发展。魏王曹操:乱世枭雄的艺术情怀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操精兵法,善诗文,曾写出《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历史名作,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同时,他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西晋张华《博物志》中说:“汉世,安平崔瑗、瑗子寔、弘农张芝、芝弟昶并善草书,而太祖亚之。”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曹操书“衮雪”唐太宗李世民:书法与政治的完美结合李世民(599-649),生于武功(今陕西武功)。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李世民可算得上一位优秀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执政之暇,常像初学少年一样临书习字。多年以后,深得书法真谛,于是写出《笔法...
  • 在乔石书房读书 ● 签赠撷珍(第34期):吴青霞、蔡瑞坤签赠本赏析

    发布时间:2025-04-24 15:50:10  |  点击:40
    宁波图书馆乔石书房珍藏乔石、郁文夫妇的私人藏书2.2万余册,其中1200余册为签赠本。签赠者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革命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以及各地方机构、单位组织等,价值巨大,弥足珍贵。“在乔石书房读书·签赠撷珍”每期选介2种签赠图书,以飨读者。通过鉴赏这些文献,可以深切感受到乔石夫妇刻苦的学习精神、高雅的阅读品位和阔达的交游旨趣。吴青霞等签赠《庆祝香港回归中国现代名家真情精品汇展》凯思国际出版公司1997年吴青霞(1910—2008),原名吴德舒,号龙城女史,别署篆香阁主,江苏常州人。1934年发起成立中国女子书画会,1956年受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82年受聘为上海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分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西泠印社社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意大利欧洲学院院士。代表作有《万紫千红》《腾飞河海入云霄》等。钱君匋(人物介绍见“签赠撷珍”第4期)邵洛羊(人物介绍见“签赠撷珍”第16期)蔡瑞坤签赠《陶瓷艺术作品选: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一百周年》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蔡瑞坤(1938—),广东中山人,出生于上海,书画家。自幼酷爱书画,源...
  • 在乔石书房读书 ● 签赠撷珍(第33期):马少波、张君秋签赠本赏析

    发布时间:2025-03-17 15:10:39  |  点击:129
    宁波图书馆乔石书房珍藏乔石、郁文夫妇的私人藏书2.2万余册,其中1200余册为签赠本。签赠者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革命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以及各地方机构、单位组织等,价值巨大,弥足珍贵。“在乔石书房读书·签赠撷珍”每期选介2种签赠图书,以飨读者。通过鉴赏这些文献,可以深切感受到乔石夫妇刻苦的学习精神、高雅的阅读品位和阔达的交游旨趣。马少波签赠《秋光正艳—马少波捐赠书画选》马少波文学艺术著作陈列室管理委员会编1998年马少波(1918—2009),原名马志远,笔名苏扬、红石等,山东莱州人。1949年起任中华全国戏曲改革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京剧团团长,中国京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文联全国委员,辅仁大学中文系特邀教授等。1957年获国际舞蹈协会颁赠的功勋奖章,1984年获第一届全国戏剧理论著作评奖荣誉奖,2009年被中国戏剧家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著有《马少波剧作选》《戏曲改革论集》《看戏散笔》《更红集》等。张君秋签赠《张君秋艺术生活60年》谢虹雯、安志强主编1993年张君秋(1920—1997),原名滕家鸣,字玉隐,江苏丹徒人,出生于北京,旦角“张派...
  • 在乔石书房读书● 经典导读(第33期):宗师音犹在,泽润后来人: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

    发布时间:2025-03-17 15:00:28  |  点击:177
    新起点上,希望你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2025年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京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之一,其源头可追溯至清康熙年间。彼时,昆腔风靡,地方戏曲亦呈蓬勃发展之势。乾隆五十五年(1790),安徽戏曲艺人高朗亭率领三庆徽班进京,为弘历皇帝八十寿辰献艺,此后便留在京城。北京正乙祠戏楼,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是中国最老的保存基本完好的纯木结构戏楼。(图源:视觉中国)嘉庆三年(1798),清政府下令禁演部分地方剧种,而徽班因兼唱昆腔得以幸免,并吸引其他剧种艺人加盟,自此崛起。嘉庆八年(1803)后,多批徽班陆续进京,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逐渐整合形成享誉遐迩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徽班进京(王颖生绘)道光中期,湖北汉戏艺人入京,楚调与徽调融合,形成“皮黄腔”,为京剧前身。太平天国运动后,各地艺人涌入北京,发生剧种融合,皮黄腔演变为一个新剧种“京调”,后称“京戏”,民国时改称“平剧”,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京剧”。《同光名伶十三绝》,晚清画师...
  • 在乔石书房读书 ● 签赠撷珍(第32期):刘国光、柳随年签赠本赏析

    发布时间:2025-02-27 10:10:31  |  点击:192
    宁波图书馆乔石书房珍藏乔石、郁文夫妇的私人藏书2.2万余册,其中1200余册为签赠本。签赠者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革命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以及各地方机构、单位组织等,价值巨大,弥足珍贵。“在乔石书房读书·签赠撷珍”每期选介2种签赠图书,以飨读者。通过鉴赏这些文献,可以深切感受到乔石夫妇刻苦的学习精神、高雅的阅读品位和阔达的交游旨趣。刘国光签赠《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刘国光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刘国光(1923—),江苏南京人。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经济系,1955年获苏联莫斯科经济学院副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81年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1982年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1988年当选波兰科学院外国院士,2001年获俄罗斯科学院荣誉博士。2005年获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有《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论经济改革与经济调整》等。柳随年签赠《物资流通产业的改革与发展》柳随年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柳随年(1929—2002),陕西绥德人。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于中国人民大学...
  • 在乔石书房读书● 经典导读(第32期):画说《资本论》,图解马克思

    发布时间:2025-02-27 09:40:34  |  点击:208
    “剩余价值”“扩大再生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些被中学思想政治支配的记忆,都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的核心概念和原理。1844年春,马克思立意要写一部《政治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著作。从这一时期算起,到1883年3月14日逝世,他为创作《资本论》奋斗了40年。马克思生前只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他逝世后,恩格斯整理马克思留下的《资本论》手稿,并承担了第二、三卷的编辑、出版工作。马克思审阅《资本论》文稿(李焕民作)恩格斯整理马克思遗稿(古元作)《资本论》于1867—1894年分三卷出版,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丰富发展,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导引。《资本论》在中国的译介也跨越了多个历史时期:1920年,费觉天翻译了《资本论》第一卷序言,这是《资本论》最早与中国读者见面的“部分中译本”;1930年,陈启修翻译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分册问世,这是《资本论》在我国出版的第一个分册中译本;1932年,王慎明(即王思华)和侯外庐合译《资本论》第一卷上册。随后,他们又出版了中册和下册,完成了《资本论》...
  • 在乔石书房读书● 经典导读(第31期):洋洋宋诗在是编

    发布时间:2025-01-27 10:10:28  |  点击:362
    一时代最完美确切之解释,须向其时之诗中求之,因诗之为物,乃人类心力之精华所构成也。——〔英〕马修·阿诺德(MatthewArnold)宋诗的风格特色宋代是一个文化平民化、世俗化的时代。今天我们回顾宋代文化,仍能体会到一种“不隔”。从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中,我们不难窥见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与生活哲学。而作为“一时代完美解释”的宋诗,广泛深刻地反映宋代社会风貌与人民生活,成为继唐诗之后我国古典诗歌的又一高峰。宋韵四雅与唐、元、明、清等其他朝代的诗歌相比,宋诗在题材上更趋日常化和生活化,多以人文意象为主导,充满理趣。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著名学者缪钺在《论宋诗》中这样总结唐诗和宋诗的区别:·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秾华繁彩;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宋诗的选编整理...
  • 在乔石书房读书 ● 签赠撷珍(第31期):雷洁琼、费孝通签赠本赏析

    发布时间:2025-01-22 14:25:42  |  点击:273
    宁波图书馆乔石书房珍藏乔石、郁文夫妇的私人藏书2.2万余册,其中1200余册为签赠本。签赠者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革命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以及各地方机构、单位组织等,价值巨大,弥足珍贵。“在乔石书房读书·签赠撷珍”每期选介2种签赠图书,以飨读者。通过鉴赏这些图书文献,可以深切感受到乔石夫妇刻苦的学习精神、高雅的阅读品位和阔达的交游旨趣。雷洁琼签赠《雷洁琼文集》民进中央宣传部编,开明出版社1994年版雷洁琼(1905—2011),广东台山人,出生于广东广州。早年就读广州女子师范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1931年获社会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教于燕京大学、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等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政法学院教授、副教务长,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北京市副市长,全国妇联副主席,民进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费孝通签赠《小城镇大问题——江苏省小城镇研究论文选(第1集)》费孝通学术指导,江苏省小城镇研究课题组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费孝通(1910—2005),字彝江,江苏吴江(现苏州市吴江区)...
  • 在乔石书房读书 ● 经典导读(第30期):红色经典 军史珍闻:《星火燎原·未刊稿》

    发布时间:2024-12-30 09:50:29  |  点击:440
    1956年8月,总政治部根据中央军委部署,在全国发起了以“中国人民解放军30年”为题的征文活动,由此诞生了一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规格最高的丛书——《星火燎原》。《星火燎原》(解放军出版社1982年版)《星火燎原》由毛主席亲笔题写书名,朱德委员长作序,刘少奇、邓小平、彭德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修改文稿。9位元帅、431位开国将军、62位省部级领导以及数万余名官兵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征文,内容涵盖了我军各个历史时期的建军、作战、练兵、生产、群众工作、军民关系和参加经济建设等方面史实。《星火燎原》编辑部给开国元帅的请示件(图片源自《中国纪检监察》2021年第7期)由于物料紧缺、规模限制等原因,当时仅从一万余篇征稿中精选了337篇文章刊印。几十年来,编辑部历经变迁,文稿多次转移,一部分文稿流失或受损,尚存1000余篇。鉴于这些开国将帅和官兵留给后人和历史的珍贵绝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006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解放军出版社将留存的未刊稿编纂成册,并于2007年正式出版发行。黄涛(1920—2008),山西平定人,军旅编辑家。曾任总政宣传部宣传处处长、战士出版社副社长、解放军出...
  • 在乔石书房读书 ● 签赠撷珍(第30期):王冬龄、程茂全签赠本赏析

    发布时间:2024-12-26 16:00:27  |  点击:382
    宁波图书馆乔石书房珍藏乔石、郁文夫妇的私人藏书2.2万余册,其中1200余册为签赠本。签赠者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革命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以及各地方机构、单位组织等,价值巨大,弥足珍贵。“在乔石书房读书·签赠撷珍”每期选介2种签赠图书,以飨读者。通过鉴赏这些图书文献,可以深切感受到乔石夫妇刻苦的学习精神、高雅的阅读品位和阔达的交游旨趣。王冬龄签赠《王冬龄书画集》王冬龄著,宋忠元主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王冬龄(1945—),江苏如东人。1961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班,并留校任教。1992年到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工作。1994年起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书法研究院中心主任等。2012年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著有《清代隶书要论》《王冬龄谈书法丛书》《书法篆刻》等。程茂全(淳一)签赠《程淳一章草原道》程淳一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程茂全(1957—),字淳一,安徽休宁人,出生于北京。师从郑诵先习书,主攻章草,又得启功、萧劳等先生指导。1988年进入首都...
  • 在乔石书房读书 ● 签赠撷珍(第29期):张勃兴、陈昊苏签赠本赏析

    发布时间:2024-11-25 16:20:34  |  点击:483
    宁波图书馆乔石书房珍藏乔石、郁文夫妇的私人藏书2.2万余册,其中1200余册为签赠本。签赠者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革命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以及各地方机构、单位组织等,价值巨大,弥足珍贵。“在乔石书房读书·签赠撷珍”每期选介2种签赠图书,以飨读者。通过鉴赏这些图书文献,可以深切感受到乔石夫妇刻苦的学习精神、高雅的阅读品位和阔达的交游旨趣。张勃兴签赠《荏苒集》张勃兴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张勃兴(1930—),河北霸州人。曾任陕西省委工业办公室协作组组长,陕西省石油化学工业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陕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陕西省副省长、省委副书记、省长,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第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等。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散曲研究会顾问,陕西省诗词学会、陕西省散曲学会、陕西省老年诗词学会名誉会长。著有《荏苒集》《荏苒春秋》等。陈昊苏签赠《继志集》陈昊苏著,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陈昊苏(1942—),四川乐至人。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系。曾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研究所室副主任、军事科学院战史部研究员、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北京市丰...
  • 在乔石书房读书 ● 经典导读(第29期):巴蜀人民的松弛感从何而来?

    发布时间:2024-11-18 15:55:13  |  点击:508
    近年来,神秘的三星堆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三星堆里挖出来的猪”一度霸占热搜榜许久。原来在“超自然”“外星造物”“无文字记载”等等众多谜团的外衣下,四川广汉三星堆还藏着可爱的一面。这些“不正经”文物不仅显示了巴蜀人民的超绝松弛感,更展示了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与卓越的创造力。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巴蜀人民的独特文化与其自然地理、历史渊源是分不开的。天府之国巴蜀,指中国西南以四川盆地为主及其周边附近地区。“天府陆海”是对巴蜀以农业为基础的文明特色的最好概括。古蜀先民从岷山向平原迁徙,首要的任务是排涝排水,疏通河道,寻找安全的居住环境与适宜的农耕地。从古至今,出现了大禹治水、蜀王鳖灵开金堂峡、秦李冰建都江堰开成都二江、西汉文翁治沱开湔江和高骈改郫江(今府河)道等五次治水事业的高峰。《华阳国志·蜀志》中关于“号为陆海”的记载古代都江堰渠首工程示意图。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古蜀先民治水的最伟大的成果,是世界水利史上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程的典型,是世界水利工程中历时最悠久、设计最巧妙合理、灌溉面积最大、使用时间最长而且连绵至今、综合效益最高的古代水利工程。汉代雕刻的李冰石像。1974年从都江堰渠首鱼嘴外侧...
  • 在乔石书房读书 ● 经典导读(第28期):启功《古代字体论稿》:书家论字,别有风范

    发布时间:2024-10-28 14:40:46  |  点击:807
    大多数人所了解的启功先生,是一位鼎鼎有名书法家。很多人却不知道,启功先生在文学、文献学、语言文字学等领域也有着高超的学术成就。其《古代字体论稿》《汉语现象论丛》等著作,是语言文字学研究者的必读文献。启功(1912—2005),满族,出生于北京,字元白,又作元伯。书画家、文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古典文献学家、教育家。1938年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1947年获聘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1952年起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西泠印社社长等职,2002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出版有《古代字体论稿》《书法概论》《汉语现象论丛》《启功书法作品选》《启功草书千字文》等。作为一名杰出的书法家,启功先生对汉字有着超乎常人的认识和理解。《古代字体论稿》一书就从理论上理清了有关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等历代字体的名实问题。在考察了汉字发展史上诸多字体现象后,凭着书法家的眼光观察和体验,总结出一整套系统的字体理论。汉字从商代的甲骨文发展到今天,足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形状变化,复杂多样。文献所载的字体名称和实物中所见到的字体形状,又往往对不上,这给后代的辨识以及某些古...
  • 在乔石书房读书 ● 签赠撷珍(第28期):张文彬、彭卿云签赠本赏析

    发布时间:2024-10-28 14:35:24  |  点击:521
    宁波图书馆乔石书房珍藏乔石、郁文夫妇的私人藏书2.2万余册,其中1200余册为签赠本。签赠者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革命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以及各地方机构、单位组织等,价值巨大,弥足珍贵。“在乔石书房读书·签赠撷珍”每期选介2种签赠图书,以飨读者。通过鉴赏这些图书文献,可以深切感受到乔石夫妇刻苦的学习精神、高雅的阅读品位和阔达的交游旨趣。张文彬签赠《国之魂宝:中国文物事业五十年1949—1999》张文彬主编,朝华出版社1999年版张文彬(1937—2019),山西浑源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历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南省委副秘书长、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校工委书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文化部党组成员,是第十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编著有《简明河南史》《张文彬文博文集》等。彭卿云签赠《华夏胜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0处》彭卿云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彭卿云(1943—),湖南隆回人。195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分配至文化部工作。1972年由文化部五七干校调...
  • 在乔石书房读书 ● 经典导读(第27期):如何学术地讨论婚育问题

    发布时间:2024-09-30 15:35:31  |  点击:666
    当我们在日常谈论“结不结婚”“生不生娃”“孩子谁带”这些话题时,有没有想过,它们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个人生活问题,更是社会学、人类学共同关注的人类社会发展大议题。正如费孝通先生在《生育制度》一书中说到:“和异性结合成夫妇,生孩子,把孩子领大——这是一套社会活动的体系,可是这套活动是否能满足特定的需要呢?”要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妨读一读费老的《生育制度》。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后受进步思想影响,于1930年转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人类学系,1938年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哲学博士学位。曾执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学院、北京大学等。曾任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著有《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论小城镇及其他》等。1939年,《江村经济》(英文名PeasantLifeinChina)在英国出版。这是费孝通在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被誉为“人类学实...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