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在乔石书房读书:秋天的悲凉终将等来新生的绿叶[图]
创建时间:2022-06-27 15:31:50  |  点击:1972  |  作者:李央琳

“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1931年,上海《时报》上连载了一篇以《激流》为题的长篇小说,在这部以成都为背景,描写封建大家庭高家的小说中,三弟觉慧面对苦恼的现实,念出了这句掷地有声的话。1933年5月,小说首次出版单行本,更名《家》。至1940年,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先后付梓。小说的作者便是当代著名作家,巴金。

巴金.jpg

巴金(图源:百度百科)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1920年进入成都外国语专科学校教书。1927年赴法留学并创作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引起文坛关注。1928年回国,创作了《新生》《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抗战三部曲》等名篇。1978年12月到1986年7月,耗费七年写就《随想录》。2005年10月1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巴金通过描写自己体验的大家庭,用新文学的形式竖起一面追求真与善的旗帜,追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枷锁,为深渊中的人民点亮一盏灯。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虽然环境的关系很大,但环境也是人造的。我们又何尝不可以改变环境?人无论如何应该跟环境奋斗。能够征服环境,就可以把幸福给自己争回来”

巴金的著名代表作《激流三部曲》通过描写金陵城高公馆一家的盛衰,使读者看到了旧中国的没落与腐朽,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家庭旧礼教的残酷,描写了在黑暗势力压迫下年轻人的不同命运:有的苦闷而彷徨,有的沦为时代的牺牲品,有的奋起反抗追求光明。表达了民国时期新思想对于旧的礼教和制度发出的挑战。

《寒夜》

“我还年轻,我的生命力还很旺盛。我不能跟着你们过刻板似的单调日子,我不能在那种单凋的吵架、寂寞的忍受中消磨我的生命。我爱动,爱热闹,我需要过热情的生活。我不能在你那古庙似的家中枯死”

以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围绕汪文宣、曾树生、汪母之间的矛盾展开故事情节,描写自由恋爱的知识分子家庭如何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下破裂,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揭露了病态社会的黑暗腐败,为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发出了痛苦的呼声。

《随想录》

“没有人因为多活几年几岁而变老:人老只是由于他抛弃了理想。岁月使皮肤起皱,而失去热情却让灵魂出现皱纹。”

巴金晚年创作的现代杂文集,共五集,一百五十篇文章,分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为其一生心血所系。“把真心交给读者”——在《随想录》中,巴金彻彻底底地剖析了自己,在痛苦的回忆与深刻的反思中完成了最真实的人格塑造,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高峰。

巴金曾写道:我唯一的希望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昔人虽已故去,但大师的文字和大师的精神依然洗涤着一代代青年读者的心灵。乔石书房藏《巴金全集》,共26卷,收录巴金六十余年除译文作品以外的所有作品,让读者最大程度地感受巴金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所倾泻着的感情激流与动人力量。

巴金全集.jpg

《巴金全集》(图源:百度百科)

《巴金全集》现藏于宁波图书馆乔石书房,索书号I217.62/7780.8V1-V26,可供读者在室阅览。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