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在乔石书房读书:愿你历尽千帆 归来仍是少年[图]
创建时间:2022-03-16 16:05:49  |  点击:2279  |  作者:谢凌超

一百多年前那个风雨飘渺的年代,13个充满抱负的青年从各地来到上海,秘密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微信图片_20220328151601.jpg

在中共一大代表中,包惠僧的名字是很具特色的,一看到就会让人联想起出家的僧人。其实,他的原名并不叫包惠僧,据《包氏宗谱》载,他原名德芬,号晦生。据说他刚与董必武认识不久,董必武在写给他的信中把“晦生”写成了“惠僧”,后来他就将错就错,把名字真的改成了“惠僧”。包惠僧,1895年1月15日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东乡包家贩村,他是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在中国早期工人运动、国民革命军政治工作中都做出过成绩。大革命失败后,他脱离了中共的组织关系,在蒋介石政府中从事工作。1949年10月收音机传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讲话的声音。接下来的报纸上登着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等的照片,包惠僧百感交集,彻夜难眠。28年前和自己一起创建共产主义小组和共产党的朋友、同事、部下和学生,当上了国家主席、总理、部长、司令,而自己却只能栖身澳门,既不是共产党也不是国民党,真是令人感慨万分。新中国成立后,他从澳门回到北京,走向了回归之路。(本段来源于人民网)

微信图片_20220330153133.jpg

回到北京后,包惠僧先后担任内务部研究员、参事,国务院参事等职,撰写了有关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党史资料以及革命先烈回忆录等近百万字。

1979年7月2日,包惠僧在北京病逝。之后,人民出版社整理他的手稿,出版了《包惠僧回忆录》一书。

书中,包惠僧对于毛主席在一大时候的描述尤其令人关注。

“我是一个庸人,同毛泽东是在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时才见面。在见面以前,我在武汉临时支部负责时曾为工作的联系通过信。在第一次代表会议中我对他的印象是老成持重,沉默寡言,如果要说话即是沉着而有力量。”——节选自《包惠僧回忆录》

作为一起参加一大的代表,两人年龄也相仿,虽然最后结局并不相同,一个带领着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一个是迷途知返的“顿悟者”,包惠僧对毛主席充满了崇高的敬意。

“他的突出的天才,优越的智慧,山岳一般不可动摇的毅力,艰苦卓绝奋斗到底的精神,把三千年来的封建势力推翻了,把国际帝国主义的蹂躏榨取到半生不死、残破不全的中国拯救出来,复兴起来了(他是有史以来历史上有数的人物,他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人物)。”——节选自《包惠僧回忆录》

包惠僧看到新中国在毛主席等领导人的带领下变得富强美好,这让他对前途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他也在书中自传提到回到祖国后所受到的温暖和礼遇,让他感激到几乎流泪,同时也许就像笔名“栖梧”那样,在他的一生中,有过辉煌,也有过迷茫,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了祖国这棵大树下,这才是最让他心安的地方。

《包惠僧回忆录》现藏于宁波图书馆乔石书房,索书号D239/2752,可供读者在室阅览。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