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在乔石书房读书:只要我记得你,你就活着[图]
创建时间:2022-05-11 09:35:22  |  点击:2252  |  作者:谢凌超

电影《寻梦环游记》提出了一个观点:死亡并非是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掉,被在世的人遗忘才是。

许多年前,有那么一群人冲锋陷阵,殊死拼搏,才有了现在美好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那些为民族解放,国家繁荣做出过贡献的英雄烈士们。

除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外,英烈们还留下了他们生命中的绝唱——诗歌。这套《革命烈士诗抄》录入了多名烈士所创作的诗。正如编者所言:“《革命烈士诗抄》,不是普通的‘诗抄’或‘诗集’。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一般的诗文集。它的作者很少被称为诗人的。但他们是真正的、伟大的诗人。每一个革命烈士本身就是一篇无比壮丽,无比伟大的诗篇。”

bd137829-f295-47ad-b3f5-ed42a46e24cb.jpg

1cbe9bdf-8040-47ef-8fb9-6a6f0d1f2444 (1).jpg

e6bf15b3-841e-4cbe-940e-c4137abc3e9c.jpg

毛泽东、董必武、林伯渠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为本书题词

那个年代的革命烈士中不乏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才华横溢,经常赋诗作文以抒胸怀,李大钊就是其中之一。他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人。这首《口占一绝》是他的传世名篇,是他在日本时写给挚友的一首送别诗,这首忧时忧民的诗章表现了大钊同志的壮志豪情,以及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

sf556f623-dd62-455d-a4fa-f9bd48016236.jpg

李大钊 1889-1927

(图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丙辰春,再至江户。幼蘅将返国,同人招至神田酒家小饮,风雨一楼,互有酬答。辞间均见风雨楼三字,相约再造神州后,筑高楼以作纪念,应名为神州风雨楼,遂本此意,口占一绝,并送幼蘅云。

壮别天涯未许愁,

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

高筑神州风雨楼。

有一些革命者,虽然没有出过国,留过洋,被捕入狱以后,他们也写诗抒发胸臆,激励斗志。这些诗句往往更加平实,可读性更强。

2ae532aa-a448-4267-ab7d-2cb20875ae6d.jpg

何敬平 1918-1949

(图源:新华社)

把牢底坐穿

作者:何敬平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

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

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

今天,我们坐牢了,

坐牢又有什么希罕?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1948年夏于渣滓洞。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这牢底坐穿!”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革命烈士何敬平之手,何敬平是解放战争时期被关押在渣滓洞的中国共产党人,这首《把牢底坐穿》还被改编成了歌,深受狱友们的喜爱。

eadd2931-12ba-4477-88d6-80e624b111a0.png

蔡梦慰 1924-1949

(图源:百度百科)

《黑牢诗篇》节选

作者:蔡梦慰

从此,牢门上了死锁,

铜钥匙的光亮,

不曾在你眼前晃过。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要,要把这牢底坐穿!

二百多颗心跳着一个旋律,

二百多个人只希望着那么一天

——等待着自己的弟兄,

用枪托来把牢门砸开!

与何敬平一同被关押的蔡梦慰,在狱中坚持用竹签子笔蘸着棉花烧成灰烬调作的墨汁写诗,他的《黑牢诗篇》也有着与《把牢底坐穿》相同的经典语句。铁窗锁得住人,锁不住与国民党反动派抗争的心,渣滓洞一众狱友还成立了铁窗诗社,以笔作刀枪,开辟了一个抗敌新战场。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这套书中收录的诗作可能仅仅是一小部分,很多没有被保存下来,毁于敌人的炮火或屠杀中,但这些真挚的语言,昂扬的斗志,传递着英烈们的笃定信念,让我们品读、铭记,把红色基因深入到脑海里,融化到血液中,一代代传承下去。

《革命烈士诗抄》(上/下)现藏于宁波图书馆乔石书房,索书号I226/4410V1、I226/4410V2,可供读者在室阅览。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