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人人都爱读诗经 Vol.61:《河广》——心之所向,一苇可航
创建时间:2022-06-06 09:30:29  |  点击:1339  |  作者:天一约读

640.png

主  题:人人都爱读诗经 Vol.61:《河广》——心之所向,一苇可航

嘉  宾:郭雪玲(宁波电视台新闻频道《看看看》节目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一级播音员、古诗词爱好者)

点击收听→《河广》——心之所向,一苇可航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汉书·元帝纪》)。中国人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就算种种原因离开故土,不管到了哪儿也总是对故乡的那方水土有所牵挂。《河广》便是一首思乡之作。

《诗经》里的诗歌来源地主要是河南省和陕西省的黄河流域。卫国在卫戴公迁漕以前,都城在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朝歌和《河广》这首诗作者的故乡宋国只隔了一条黄河。“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思乡之情,说芦苇编成的筏子便可横渡黄河到达故乡。由此产生了至今都在使用的成语——一苇可航。

后世诗文中夸张手法用得最好的要数李白了,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等等。庄子的《逍遥游》也有很多夸张用法,“其翼若垂天之云”,说大鹏的翅膀就像那挂在天边的云彩一样;“展翅九万里”,翅膀一挥便是九万里……

【相关内容】

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注释】

河:黄河。

苇:用芦苇编成的筏子。

杭:通“航”,渡过。

跂(qǐ):踮起脚跟。

予:我。

曾(zēng):乃,竟然,可是。

刀:通“舠”,小船。

崇朝:终朝,一个早上。

链接1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汉书·元帝纪》班固(东汉)

白话1

中国人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链接2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国风·卫风·芄兰》

白话2

芄兰的枝上结出了锥形的荚子,这很像腰间佩戴的解结锥,这解结锥戴在了童子的身上。即使你戴上了成年人的配饰,可你的心智还是个小孩子啊,还是无法理解我们这些成年人啊。

链接3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列子(战国)

白话3

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竟然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诗经成语】

一苇可航:比喻水面相隔很近,不难渡过。也指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决。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