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人人都爱读诗经 Vol.54:《干旄》——《诗经》里的“三顾茅庐”
创建时间:2022-02-07 14:45:23  |  点击:1338  |  作者:天一约读

微信图片_20220207143950.jpg

主  题:人人都爱读诗经 Vol.54:《干旄》——《诗经》里的“三顾茅庐”

嘉  宾:郭雪玲(宁波电视台新闻频道《看看看》节目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一级播音员、古诗词爱好者)

点击收听→《干旄》——《诗经》里的“三顾茅庐”

(吟唱部分:常晓梏)

《干旄》是有关招致人才的一首诗。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不管是传说故事还是诗词文学招揽贤才这类的主题还是很丰富的,比如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辅佐的故事;曹操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清代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等等。贤明的君主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质就是礼敬人才,懂得识才用才。而有才能的人也当然希望有一个平台和空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可是中国古代的文人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方面他很想出来做事情,有所成就,而另一个方面他又清高,受不了打击和冷遇,不愿意自己找上门去,最好是有人恭恭敬敬上门请他出来。可毕竟不是所有的君主都有“三顾茅庐”的精神和耐心。基于此,就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诗词文学内容中一方面是赞美诸多重用人才的贤君,同时文人不得志、得不到重用的主题又占据了很大一部分。通过《干旄》这首诗一起来看《诗经》时期是如何表达对贤才的礼敬的。

【相关内容】

《干旄》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

素丝组之,良马五之。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

素丝祝之,良马六之。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注释

孑孑(jié):干旄独立的样子。

干旄(máo):当时用于招致贤士的旗帜。干,也作“竿”,旗竿。旄,一种旌旗的名称,旗竿顶端用牦牛尾为饰。

浚(xùn):卫邑名。浚县,在今河南鹤壁市。

素丝:洁白的丝线。

纰(pí):在衣服或旗帜上镶边。二章三章“组”“祝”也都是缝旗法。

良马四之:指用好马赠送贤士。

姝:美好。

畀(bì):给,予。

干旟(yú)、干旌:都是招贤的旗子。

告:建议。

链接

卫之重封,由于齐桓。齐桓所封者,邢与卫也。然邢仅二十余年而遂亡,而卫历春秋及战国秦又数百年而始亡,何哉?吾读干旄之篇,而知卫之所以久存,良有由也。——《读风偶识》崔述 [清]

白话

卫国之所以能在危亡之际重建是得益于齐桓公的帮助。齐桓公不仅帮助了卫国,还帮助了邢国。可是邢仅仅二十多年之后就灭亡了,而卫又历经百年之久,这是为什么?读了《干旄》这首诗,我明白了卫国之所以经久不衰是有原因的。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宁波图书馆所有。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