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在乔石书房读书● 经典导读(第31期):洋洋宋诗在是编
创建时间:2025-01-27 10:10:28  |  点击:363  |  作者:谢凌超

一时代最完美确切之解释,须向其时之诗中求之,因诗之为物,乃人类心力之精华所构成也。

——〔英〕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

宋诗的风格特色

宋代是一个文化平民化、世俗化的时代。今天我们回顾宋代文化,仍能体会到一种“不隔”。从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中,我们不难窥见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与生活哲学。而作为“一时代完美解释”的宋诗,广泛深刻地反映宋代社会风貌与人民生活,成为继唐诗之后我国古典诗歌的又一高峰。

图1.jpg

宋韵四雅

与唐、元、明、清等其他朝代的诗歌相比,宋诗在题材上更趋日常化和生活化,多以人文意象为主导,充满理趣。

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图2.jpg

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图3.jpg

著名学者缪钺在《论宋诗》中这样总结唐诗和宋诗的区别: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

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

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唐诗如芍药海棠,秾华繁彩;

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

·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

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

宋诗的选编整理

相比于唐诗、宋词的辉煌,宋诗在文学史的长河中则显得暗淡许多,但也产生过一些精良的选本注本。如清代诗人厉鹗编辑的《宋诗纪事》一百卷,录宋诗作者3812家,各系以小传。以事存诗,以诗存人。

图4.jpg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原籍浙江慈溪,世居钱塘(今浙江杭州),“浙西词派”中坚人物。著有《樊榭山房集》《宋诗纪事》《辽史拾遗》《东城杂记》《南宋杂事诗》等。

近现代选编宋诗者渐夥,也出现了例如胡云翼《宋诗研究》这样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其中影响较大的如钱锺书的《宋诗选注》,选入两宋诗人80家(初版81家,后删去左纬)、诗290首。这部选注本资料翔实,语言诙谐,突破了传统着重词语训释、名物阐释、章句串讲的笺注模式,创造性地把注释和鉴赏、评判结合起来。

图5.jpg

钱锺书《宋诗选注》(沈尹默题签)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宋诗的选编是一个历史过程,是代代学者接续努力的成果,正如钱锺书在《宋诗选注·序》中所说的:

没有他们的著作,我们的研究就要困难得多。不说别的,他们至少开出了一张宋代诗人的详细名单,指示了无数探讨的线索,这就省掉我们不少心力,值得我们深深感谢。

《全宋诗》的编纂

1984年,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创议编纂《全宋诗》,得到学术界的鼓励和支持。经过一年多的筹备,1986年得到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批准,《全宋诗》的编纂列为重点科研项目,由北大古文献所承担,并得到经费支持,正式开始编纂工作。

图6.jpg

《全宋诗》主编和部分责任编委合影(前排左起:马秀娟、高秀芳、李更、陈晓兰、王岚、王丽萍;后排左起:孙钦善、傅璇琮、陈新、倪其心、许逸民。图源: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官网)

在《全宋诗》的编纂过程中,有一位宁波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傅璇琮先生。

图7.jpg

傅璇琮(1933—2016),浙江宁波人。曾任中华书局总编辑,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副组长,清华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教授,2007年11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著作有《唐代诗人丛考》《唐代科举与文学》《李德裕年谱》等。参与主编《中国古籍总目》《续修四库全书》《全唐五代诗》《全宋诗》《宁波通史》等多部大型古籍丛书和学术著作。

傅先生不仅是《全宋诗》的主编之一,也是《全宋诗》编纂项目的重要推动者。他在1982年12月21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编纂<全宋诗>、<全宋文>的建议》的文章,提出:

听说唐五代词、全元诗、全明词、全清诗、全清词等大部头书的辑集,都在着手进行。文学总集的整理确实应当提到日程上来了。但是,《全宋诗》、《全宋文》的辑集,似乎还没有眉目。因此,我想旧事重提,希望能受到学术界的注意,引起讨论,以征得各方面宝贵的意见,集思广益,期于有成。

《全宋诗》于1991年开始逐年出版,至1998年全部出齐,共72册、3785卷,荟萃宋代三百年间的诗作,收诗人九千余家、诗二十余万首,总字数近四千万,洋洋大观,基本奠定了后来宋代诗歌研究的文献基础,为宋代文学的研究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8.png

作为一部体量庞大、内容丰富的大型诗歌总集,《全宋诗》难免也存在不少失收误收、疏于校勘之类的问题疏漏。出版后,也有不少学者对《全宋诗》进行了勘误和订补。但无论如何,《全宋诗》首次完成了有宋一代诗歌的全面结纂,为有文集的作者补充了大量集外诗,并为近万名作者作了生平勾勒,对部分作品的作者归属、真伪歧异问题有所考辨和甄辨,对宋代文史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图9.jpg

《全宋诗》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索书号:I222.774/2311V1—V72(仅限乔石书房室内阅览)


【在乔石书房读书】

“在乔石书房读书”依托宁波图书馆乔石书房的典藏资源,通过线上平台,为读者甄选和推介乔石、郁文夫妇旧藏签赠图书和经典文献。栏目每月发布2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挖掘乔石书房藏书的文化学术价值,彰显阅读力量。

欢迎全市机构团体、党员干部和市民读者走进乔石书房,开展主题教育和阅读活动。

联系电话:0574—88270610(工作日9:00—11:30,13:30—17:00)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