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人人都爱读诗经 Vol.13:《采蘩》——《诗经》里“夙夜在公”的职场氛围
创建时间:2020-11-09 15:05:02  |  点击:1617  |  作者:天一约读

13.jpg

主  题:人人都爱读诗经 Vol.13:《采蘩》——《诗经》里“夙夜在公”的职场氛围

嘉  宾:郭雪玲(宁波电视台新闻频道《看看看》节目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一级播音员、古诗词爱好者)

点击收听→《采蘩》——《诗经》里“夙夜在公”的职场氛围

诗的主题本来是写蚕事,但诗人并没有描写具体的蚕事是怎么做的,而是从蚕妇的首饰、形态入手。通过短促的对话,一问一答,通过描写首饰众多,反映了公侯蚕事的紧要、蚕妇忙碌的状态和场面的宏大。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设问”的修辞手法和“夙夜在公”这个成语的运用。

【相关内容】

《采蘩》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

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注释

于以:在什么地方。

蘩:白蒿,可以用来养蚕。

沼:池。

沚:水中的小洲。

事:指蚕事。

涧:两山之间的水流。

宫:蚕室,蚕房。

被:通髲bì,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用假发编成的头髻。

僮僮:假髻高高耸起的样子。

夙夜:早晚。

祁祁:众多的样子。

薄言:语首助词。

链接1

近川而为之,筑宫仞有三尺,棘墙而外避之。——《礼记·祭义》

白话1

这些蚕房一般靠近江河边修建,蚕房有一仞三尺那么高。(仞是一个单人旁一个刀刃的刃,古代的长度单位,所以有“山高万仞”这样的说法。周代一仞是八尺,周代的一尺大约是23厘米,一仞三尺可能就是三米不到这样的高度,今天看来可能不算高,但在古代,它只是一个养蚕的房间就这么高大了。)墙上还布置了荆棘,外面是封闭的。这说明一般人都不能随便进去的。

链接2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蚕妇》张俞(宋)

白话2

昨天进城卖蚕丝,回来的时候眼泪沾湿了汗巾。那些身上穿着绫罗绸缎的人,都不是养蚕的人。

诗经成语

夙夜在公:出自《诗经·国风·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后来“夙夜在公”演变成了成语,指从早到晚勤于公务。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