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在乔石书房读书 ● 经典导读(第19期):跨越882年的怒吼:尽忠报国,还我河山!
创建时间:2024-01-29 13:45:14  |  点击:288  |  作者:谢凌超

图1_副本.jpg

南宋绍兴十年(1140)七月,正当岳飞率领他的岳家军势如破竹,大举进攻,准备乘胜北伐、收复故土之际,却在一天之内接连收到十二道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无奈只能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万俟卨等通过秦桧上报奏状,提出处死岳飞,宋高宗当日批复“岳飞特赐死”。岳飞被害,时年39岁,罪名“莫须有”,距今正好882年。

图2.jpg

《宋岳武穆像》(齐白石绘,今藏天津博物馆)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著名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南宋民族英雄,“中兴四将”之一。他坚持主张抗金,治军严整,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军也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价。绍兴十一年(1142)被奸臣谗害。绍兴三十二年(1162),宋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武穆”,宋宁宗时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后人搜集其生平事迹及诗文作品,辑成《金佗稡编》《岳忠武王集》等文献。

图3.jpg

左为《追谥岳王忠武敕书》(今藏阜阳市博物馆)。右为《追谥岳王忠武敕书碑》(今位于杭州岳王庙碑廊)

岳飞去世后,历朝历代对他的怀念祭奠始终未绝。各地建起庙宇,表彰岳飞的忠勇节孝。在宁波东钱湖畔,也有一座岳鄂王庙,始建于南宋端平年间,初称“岳公祠”,原庙毁于兵火,现庙为清初重建。

图4.jpg

宁波东钱湖畔的岳鄂王庙。传说宋孝宗隆兴年间,鄞县人史浩官拜宰相,屡次上奏,揭发秦桧祸国殃民、陷害忠良的罪状。东钱湖民众为岳飞建庙,既纪念岳飞的气节,也表彰史浩的刚正。



宋朝重文抑武,岳飞虽出身于农家,但也勉力读书,同时又天生神力,可谓文武双全。《宋史·岳飞传》说:“(岳飞)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图5.png

《宋史·岳飞传》(明成化刻本,今藏国家图书馆)

图6.png

据传为岳飞手书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局部)。原碑作10石,刻于清光绪九年(1883),今藏杭州岳王庙。

岳飞遇害时,家藏文稿全被查封,在秦桧及其党羽把持朝政的时期内,文献进一步散失,因此至今尚无十分确定的岳飞真迹存世。其作品中,目前传世最早的一篇,是“靖康之耻”后所作《南京上皇帝书略》。宋高宗赵构继位,岳飞主张不应南迁,而应与金兵决一死战。当时他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军官。但位卑未敢忘忧国,字里行间透露的爱国激情,令人振奋:

南京上皇帝书略

陛下已登大宝,黎元有归,社稷有主,已足以伐虏人之谋。而勤王御营之师日集,兵势渐盛。彼方谓吾素弱,未必能敌,正宜乘其怠而击之。

而李纲、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陛下之意,恢复故疆,迎还二圣,奉车驾日益南。又令长安、维扬、襄阳准备巡幸。有苟安之渐,无远大之略,恐不足以系中原之望。虽使将帅之臣,戮力于外,终亡成功。

为今之计,莫若请车驾还京,罢三州巡幸之诏,乘二圣蒙尘未久,虏穴未固之际,亲帅六军,迤逦北渡,则天威所临,将帅一心,士卒作气,中原之地,指期可复。

绍兴六至七年(1136—1137),岳飞指挥军队连续收复黄河以南的大片国土,准备大举进军中原,北上灭金。但宋高宗起用极力主和的秦桧,大好形势有付诸东流的危险。岳飞苦闷不已,写下词作《小重山》。虽不及《满江红》豪放,也充分表达了作者隐忧时事、壮志难酬的悲苦心境: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绍兴十年(1140),金兵大举南侵,岳飞率军抵抗,大败金兵。金兵无奈退守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收复旧都已唾手可得。如此大好形势,宋高宗却听信奸臣谗言,与金秘密议和,并发来诏书命岳飞班师回朝。为此,岳飞写下《乞止班师诏奏略》。这份奏略,对于我们了解当时两国战略形势,以及岳飞的处境和被害的原因,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乞止班师诏奏略

契勘金虏重兵尽聚东京,屡经败衄,锐气沮丧,内外震骇。闻之谍者,虏欲弃其辎重,疾走渡河。况今豪杰响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唯陛下图之。


对岳飞生前作品的搜集汇编整理工作,起始于岳飞之子岳霖,后岳霖又把这项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岳珂。

先父臣霖盖尝搜访旧闻,参稽同异,或得于故吏之所录,或传于遗稿之所存,或备于堂札之文移,或纪于碑官之直笔,掇拾未备,尝以命臣,俾终其志。臣谨汇次,凡三万六千一百七十四言,厘为十卷,阙其卷尾,以俟附益。

——岳珂《金佗稡编·鄂王家集序》

图7.jpg

岳珂(1183—1243),字肃之,号倦翁,岳飞之孙,南宋学者、文学家。著有《金佗稡编》《桯史》《玉楮集》等。

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岳珂汇辑岳飞文一百六十四篇、诗二首、词一首,共一百六十七篇,凡三万六千一百七十四字,分为十卷,取名“经进家集”。这是岳飞最早的文集,后收入《金佗稡编》,但所收诗文不全。

图8.png

《鄂国金佗稡编·经进鄂王家集》(国家图书馆藏光绪九年浙江书局刻本)

后来编辑岳飞文集者,代有其人。明嘉靖十五年(1536),名臣徐阶编《岳武穆遗文》一卷,并收入《四库全书》。明茅元仪也曾编纂《岳鄂王遗文》。明崇祯十一年(1638),单恂搜集《经进家集》《桯史》等书所刊文章,编辑《岳忠武王集》,共五十二篇。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黄邦宁编辑《岳忠武王文集》,分八卷,收文一百七十五篇。清光绪举人钱汝雯编《宋岳鄂王文集》,收文共一百九十九篇,等等。

图9.png

《岳忠武王集》八卷(嘉庆十二年梁玉绳刻本,今藏天津图书馆)

目前学术界对于岳飞部分传世作品的真伪问题尚有讨论,比如著名的《满江红》,是否出自岳飞之手,就颇有争议。古文献学家余嘉锡在其代表作《四库提要辨证》中,就怀疑《满江红》是明代人的伪托之作。

图10.jpg

余嘉锡(1884—1956),字季豫,号狷翁,湖南常德人。文献目录学家,文史学家。曾任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国文系教授,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图11.png

《四库提要辨证》卷二十三

尽管学界对此问题莫衷一是,但无论如何,这些作品所反映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有其永恒的历史价值的。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估计也就是五六岁,母亲带我去买书。当时,我母亲在中央党校工作。从中央党校到西苑的路上,有一家新华书店。我偷懒不想走路,母亲就背着我,到那儿买岳飞的小人书。当时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岳飞传》,一套有很多本,里面有一本是《岳母刺字》;还有一个版本是专门讲精忠报国这个故事的,母亲都给我买了。买回来之后,她就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学情缘》

(《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4日24版)

图12.png

明成化五年刻本《精忠录》所录《满江红》(今藏日本国会图书馆)

1997年,中州古籍出版社策划出版《中州名家集》,河南大学郭光教授的《岳飞集辑注》即为其中一种。该书在编辑和校勘方面,以《经进家集》为底本,参阅前人所编的岳飞文集和《金佗稡编》《续编》等文献,得文一百八十七篇,诗十四首,词三首,共二百零四篇,是一部较为完备的岳飞著作文集。

阅读岳飞留下的文字,既为他热忱的爱国精神所动容,也因其遭遇的不幸所扼腕。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图13.jpg

《岳飞集辑注》

郭光辑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索书号:I214.42/7210(仅限乔石书房室内阅览)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在乔石书房读书】

“在乔石书房读书”依托宁波图书馆乔石书房的典藏资源,通过线上平台,为读者甄选和推介乔石、郁文夫妇旧藏签赠图书和经典文献。栏目每月发布2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挖掘乔石书房藏书的文化学术价值,彰显阅读力量。

欢迎全市机构团体、党员干部和市民读者走进乔石书房,开展主题教育和阅读活动。

联系电话:0574-88270610(工作日9:00—11:30,13:30—17:00)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