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 “老”养生了保健生活系列6月活动回顾[图]

    发布时间:2025-06-27 11:12:29  |  点击:30
    6月,宁波图书馆永丰馆“银龄青年”计划围绕中医养生展开,通过四次活动,带领大家学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了解人体经络,制作安神香囊和艾草锤。6月5日上午,我馆特意邀请了专业中医师,为老年朋友们带来睡眠及安神的小知识。老师总结了几点失眠的成因,睡眠障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和身体功能的逐渐下降导致难以入睡和保持睡眠。老年女性的睡眠质量低于男性,推测其原因可能为女性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影响相关神经递质受体的数量和敏感性,对睡眠周期和节律变化产生影响,也可能与女性对生活琐事的操心较男性更多有关。未婚或丧偶的高龄老年人易发生睡眠障碍,可能是因为未获得足够的家庭和社会支持,存在较强孤独感等等。读者们围坐在一起,认真聆听老师的分享,不时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睡眠和情绪问题,老师耐心地一一解答。课后,中医师还对各别读者进行了把脉义诊,更深入地解答了读者的健康困扰。6月12日上午是制作香囊活动。中药香囊起源于中医的“衣冠疗法”,即将特殊的中药装入帽子或衣服内,用于防病治病。民间曾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佩戴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现代研究...
  • 人文·互动体验课第2期:“迷你世界”微景观手工制作[图]

    发布时间:2025-06-18 16:36:47  |  点击:78
    6月17日下午,宁波图书馆永丰馆二楼多功能厅内绿意盎然、温馨满溢。以“迷你世界”微景观手工制作为主题的人文·互动体验活动在此开展。这不仅是一次指尖上的创意实践,更成为了都市人在快节奏生活中舒缓身心的治愈之旅。活动伊始,陈韶涵老师围绕微景观的概念、构成要素以及植物养护知识展开了详细介绍。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形象的图片,让大家了解到微景观是如何将苔藓、砂石、绿植等元素巧妙组合,营造出一个个宛如童话般的“迷你世界”。同时,针对不同植物的习性和养护要点,陈老师也进行了细致讲解,帮助读者们掌握后续照顾微景观生态瓶的关键技巧。手工制作环节,读者们发挥创意,精心布局。他们小心翼翼地铺上苔藓当作绿地,用砂石勾勒出蜿蜒的小径,将形态各异的绿植错落摆放,再点缀上可爱的小摆件,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微景观生态瓶在读者们的巧手下逐渐成型。制作过程中,大家不时交流心得,分享创意,现场气氛欢乐和谐。经过一番精心创作,每位读者都完成了属于自己的“迷你世界”。这些凝聚着创意与心血的作品,不仅是指尖艺术创作的成果,更是一场治愈心灵的绿色疗愈见证。此次“迷你世界”微景观手工制作活动,为读者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释放压力...
  • 现代书艺第2期:书法与生活美学[图]

    发布时间:2025-06-16 14:50:22  |  点击:62
    书法不是高悬的艺术符号,而是可触摸、可践行的生活美学。它以艺术的形式提醒我们:美不在远方,而在专注书写时的凝神,在文房器物的摩挲,更在将笔墨哲思转化为生活智慧的每个瞬间。5月15日,“现代书艺”沙龙第二期邀请到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书法与视觉设计博士、中国语言文字(浙东文化)传承推广基地专家江彬老师为大家带来沙龙:书法与生活美学。挥毫泼墨间,书法让人沉静专注。一笔一划的书写,需要排除杂念,将注意力凝聚于笔尖。在这个过程中,内心的浮躁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宁静与平和,让人在喧嚣世界里寻得一方心灵净土。书法也是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临摹经典碑帖,与古人对话,感受千年前的笔墨风华,领略汉字之美、文化之韵,传承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书法还是表达自我、传递情感的艺术形式。无论是书写诗词佳作,还是记录生活感悟,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创作者的个性与心境。将书法作品赠予亲友,更是传递美好祝福与深厚情谊。从日常生活看,书法作品装点家居,可营造文雅氛围;书法活动融入社交,能结交志同道合之友,分享创作乐趣。书法以其独特魅力,悄然融入生活点滴,提升生活品质,让我们在一笔一画中,品味美好生活的真谛。
  • 人文·阅读分享会第5期:在苦难中照见生命的光[图]

    发布时间:2025-06-10 10:11:44  |  点击:115
    6月8日下午,宁波图书馆永丰馆迎来一场以“在苦难中照见生命的光”为主题的人文·阅读分享会。主讲人张丽君带领读者深度解读史铁生的精神世界,在残疾与健全、生与死的哲学思辨中,解码生命的意义。史铁生在代表作《我与地坛》中以饱含血泪的文字剖开生命的褶皱,让读者在残疾与健全的边界处,触摸到超越命运的精神火光。他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当他瘫坐轮椅闯入地坛,这片荒园便成了灵魂的避难所——落日熔金时古柏静默,暴雨骤来时草木酣畅,他在自然的启示中顿悟:生命的价值不在结局的圆满,而在以“镇静又激动”的姿态欣赏过程的悲壮。张丽君以史铁生的人生轨迹为切入点。1951年出生的史铁生,21岁遭遇双腿瘫痪,29岁又罹患肾病并发展为尿毒症,此后靠透析维持生命长达数十年。“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这句自嘲背后,是他用文字对抗命运的坚韧。书中对母爱的描摹尤为震颤人心。“我车辙压过的地方都有母亲的脚印”,当史铁生笔下母亲在园门外伫立、拐角处回望的沉默形象被具象化,让书友产生对亲情权力结构的重新认知——那些曾被视为“束缚”的关怀,突然在“毫不张扬的爱”的语境下,转化为理解中国式亲情的精神密码。这种...
  • “老”养生了保健生活系列五月活动回顾[图]

    发布时间:2025-06-03 16:48:08  |  点击:91
    5月,宁波图书馆永丰馆“银龄青年”计划围绕花艺之美展开,通过四次活动,带领大家体验插花、制作团扇、制作灵芝盆栽和绒花。5月8日上午,我馆特意邀请了经验丰富的花艺老师,为老年朋友们介绍花艺茶文化。老师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图片和详实的资料,从认识花材、插花基础知识、插花基本技巧以及实战操作四个层面展开。插花艺术,是一门融合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精致技艺。通过花材的巧妙搭配与造型设计,传递出生命的活力与艺术的灵动。插花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沉淀与创造力的释放。老师进一步提到,东方式插花侧重线条美,自然美,意境美,器皿美和色彩美;而西式插花则侧重图案美,人工美,丰盛美,花材美和色彩美。最后大家各自取用花材,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花束。5月15日上午是团扇雅韵活动。团扇轻摇,古韵悠长。作为非遗文化的瑰宝,团扇承载着千年的艺术智慧与匠人精神。本次活动,老师带领大家走进传统手工艺的世界,感受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读者们制作的一把把团扇,都是匠心与创意的结合,既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生活美学的探索。5月22日上午,读者们体验了灵芝盆栽制作。将千年仙草融入现代生活,寓意健康与吉祥。灵芝不仅是一种珍贵药...
  • 镜界·爱如时光:陈可辛的“时代切片"——电影如何承载社会与个体的共情密码[图]

    发布时间:2025-05-27 13:50:06  |  点击:95
    你有没有想过,一部电影能承载多少时代重量?陈可辛给出了惊艳答案。从《甜蜜蜜》到《亲爱的》,再到《中国合伙人》,他用镜头当手术刀,精准切下时代切片,让我们在光影中触摸到社会与个体的共情温度。5月25日,宁波图书馆“爱如时光”电影沙龙第五期在永丰馆准时拉开帷幕,带领大家共同赏析陈可辛的“时代切片”。在《甜蜜蜜》里,黎小军和李翘在香港街头骑着单车哼唱邓丽君,甜蜜又酸涩的爱情背后,是香港回归前后特殊时期的身份认同困境。来自大陆的黎小军、渴望出人头地的李翘,他们的漂泊与追寻,恰似那个时代香港与大陆“背靠背”的宿命,迷茫却又彼此依靠,将宏大的时代命题藏进了市井爱情里,让观众感受到小人物在大时代浪潮下对爱情、对身份认同的复杂情感。《中国合伙人》看似是三个年轻人的创业发家史,实则是一代人中国梦的缩影。成东青、孟晓骏、王阳在时代浪潮中的摸爬滚打、理想碰撞,把个人的奋斗与家国的崛起紧紧相连。商业类型片里,也盛得下炽热的家国情怀,每个为梦想拼搏的人,都能在电影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激发起观众内心深处为梦想努力奋斗的热情以及对国家发展的自豪感。《亲爱的》没有刻意放大寻子父母的悲怆,而是用真实到窒息的细节,撕开拐卖...
  • 入“戏”阅读:河西走廊之战役[图]

    发布时间:2025-05-12 08:42:52  |  点击:142
    5月10日,宁波图书馆永丰馆一楼音乐鉴赏室,在主持人的带领下,读者们开启了两场入“戏”阅读——河西走廊之战役,沉浸式体验霍去病北击匈奴的故事。首先,主持人通过图片排序和知识问答环节,使读者对霍去病的生平产生初步的了解。接着读者们开始阅读剧本,进一步了解霍去病在各场战役中所遭受的经历。最终读者们根据地形图,以及主持人的信息,开始制定作战方案,从兵力分配、行军路线、作战形式等维度进行发散思考。最终读者们开启模拟作战,主持人点评作战过程中的利弊因素。让读者们感受到当时战争的不易。整个活动过程,轻松愉悦。沉浸式的代入感,使读者更加深入得了解了当时的历史知识。更是对霍去病的军事谋略感感到了深深的敬佩!
  • 人文·阅读分享会第4期:一颗荔枝背后的权力游戏[图]

    发布时间:2025-05-11 16:47:08  |  点击:243
    5月11日下午,人文·阅读分享会第4期在宁波图书馆永丰馆一楼音乐馆举办。本次活动以“一颗荔枝背后的权力游戏”为主题,用一颗荔枝剖开盛唐的华丽外衣,深入剖析背后蕴含的社会现象与权力逻辑。活动伊始,主讲人万娟讲述了《长安的荔枝》中主人公李善德如何阴差阳错接到了运送鲜荔枝的任务,详细解读了“荔枝进贡”这一情节背后的巨大成本,并从历史细节入手,剖析了书中隐含的唐代官僚制度、驿路系统与民生疾苦:天宝年间,为让杨贵妃吃上鲜荔枝,需在11天内完成极限运输,使用4道保鲜术,经过5层官僚审批。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致使众多农民破产、骑手和马匹累死、资源错配严重。这一过程中的巨额花费与当时长安城饿殍遍野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当时0.01%的享乐消耗远超99%民生支出的荒诞现实,以及贡品链滋生的腐败问题。分享会重点剖析了书中构建的多层权力结构。贵妃凭借情绪价值获取权力资本,转运使巧妙转嫁政治风险,基层官吏在制度缝隙中艰难求生,最终代价都由无名驿卒用生命承担。万娟用“向上管理”“平行博弈”“向下施压”三个关键词,解构了古代官场的生存法则,制度与权力的关系如“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让读者对古代权力体系有...
  • 宁波图书馆发起“一平米的港湾”图书漂流活动[图]

    发布时间:2025-04-27 09:50:38  |  点击:199
    2025年4月20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宁波图书馆启动“一平米的港湾”图书漂流特别活动,号召市民共享阅读、传递书香。4月23日“残卷物语·碎页流光”破损书展于宁波图书馆永丰馆二楼展厅开幕,倡导爱书护书理念。两大活动以“共享”与“珍惜”为核心,共同为城市注入温暖的文化力量。“一平米的港湾”:让闲置好书开启新旅程现场捐赠特别场活动分别于4月20日,4月26日在宁波图书馆永丰馆举办。宁波图书馆诚邀市民捐出家中闲置书籍,参与“一平米的港湾”图书漂流行动。市民前往图书馆永丰馆一楼大厅捐赠书籍,让书籍承载捐赠者的温度与故事,从甬江畔启程,最终漂流至长江流域的“文化灯塔”。为感谢市民参与,宁波图书馆特别为此次活动定制了纪念版捐赠证书及限量IP联名钥匙扣。此次活动向市民征集儿童文学、经典中国文学、中外优秀绘本、心理、教育、天文科普读物、历史人文等类型书籍,征集图书近千册。现场捐赠的书籍经馆员统一分类、消毒、打包,直接寄送至岛上书店,供岛上居民阅读。后续读者也可将闲置书籍投入宁波图书馆永丰馆一楼大厅捐书箱,我们将定期整理打包,将书寄往岛上书店。“每一本被捐赠的书籍都将成为‘一平米的港湾’...
  • “老”养生了保健生活系列4月活动回顾[图]

    发布时间:2025-04-24 11:24:18  |  点击:180
    4月,宁波图书馆永丰馆“银龄青年”计划围绕茶韵悠长展开,通过四次活动,带领大家入门茶道、体验点茶艺术、品鉴六大茶与围炉煮茶。4月3日上午,我馆特意邀请了经验丰富的茶道老师,为老年朋友们介绍茶文化。老师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图片和详实的资料,从茶叶的起源讲起,详细介绍了茶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从古代的“以茶代酒”到唐代的茶道兴盛,从宋代的点茶技艺到明清的散茶冲泡,每一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老师还深入剖析了茶道的礼仪和精神内涵,她强调,茶道不仅仅是一种泡茶、品茶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生活艺术。在茶道中,人们可以学会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培养自己的耐心和专注力。4月10日上午是宋韵点茶活动,由讲座与体验两部分组成。茶艺师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史料,详细介绍了宋代点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他提到,点茶作为宋代最具代表性的饮茶方式,不仅是一种生活习俗,更是一种文化象征,承载着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在宋代,点茶技艺达到了巅峰,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热衷于点茶之乐。文人墨客们常常以茶会友,在点茶的过程中吟诗作画,抒发情感。随...
  • 人文·互动体验课第1期:篆韵悠扬 伞下墨香——篆书油纸伞制作[图]

    发布时间:2025-04-23 14:14:47  |  点击:194
    人文·互动体验课是宁波图书馆读者服务部在2025年全新推出的阅读推广活动品牌,通过聚焦宁波人文馆,打造“可触摸的文化记忆”,让读者在互动体验中感受文明的立体脉动。4月22日下午,系列活动第1期暨4·23世界读书日专场活动在宁波图书馆永丰馆二楼多功能厅开展,本次活动以“篆书悠扬,伞下墨香”为主题,巧妙融合篆书艺术与油纸伞制作,为许多传统文化爱好者带来了一次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活动伊始,书法老师俞国忠将篆书三千年的历史长卷徐徐展开,现场示范篆书“藏头护尾”的笔法精髓,强调“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的书写要领。他讲到,在书写过程中坐姿要端正,握笔要正确,手腕不能随意晃动,笔杆始终垂直于纸面,匀速行笔。书法练习环节,俞老师逐一指导学员掌握正确执笔姿势和运笔技巧,提出书法结构上的不足之处。接着,活动指导老师从起源传播、主要用途、制作工艺、文化寓意四个方面为读者们讲解了油纸伞的独特价值,重点介绍了四川泸州油纸伞的耐用性和浙江余杭油纸伞的特色工艺。在专业指导下,学员们进行了油纸伞的制作,将篆书艺术与伞面绘制相结合,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油纸伞作品。此次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参与者在笔墨流转间感受传统...
  • 镜界·爱如时光:王加宾导演的1998:每天都在破产边缘拍电影[图]

    发布时间:2025-04-22 14:55:13  |  点击:162
    1998年,王加宾导演凭借短片《最后一天》在百部短片中脱颖而出,以极具冲击力的影像,讲述了老警察退休前惊心动魄的24小时。4月19日,宁波图书馆“爱如时光”电影沙龙第四期在永丰馆准时拉开帷幕,带领大家共同赏析王加宾导演的《最后一天》。作为非科班出身的导演,王加宾以充满江湖气的叙事风格,将铁血与柔情熔铸于方寸银幕,深刻探讨职业信念与生命价值的终极命题。影片聚焦老警察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天,他本应在交接工作后光荣退休,却意外卷入一桩棘手案件。面对即将卸下的警徽,他在职责与个人生活、理想主义与现实困境之间激烈挣扎。老警察的每一次抉择,都折射出制度规训与个人尊严的强烈碰撞——坚守原则可能引发冲突、打破平静,而放弃原则则意味着背叛内心的信仰。王奎荣凭借精湛的演技,将老警察复杂的内心世界诠释得淋漓尽致。镜头下,他既有面对歹徒时的英勇果决,又有即将告别职业生涯的不舍与怅然,在生死较量中,更显人性的光辉与职业精神的崇高。王加宾以凌厉的剪辑与充满张力的情节,将这场退休前的“最后一战”,变成了对职业信仰的深情礼赞。在世俗洪流裹挟一切的当下,《最后一天》以震撼人心的方式,叩击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灵:当理想与现实交锋...
  • 现代书艺第1期:书法疗愈:字里行间的自我对话[图]

    发布时间:2025-04-21 15:45:51  |  点击:362
    在艺术疗愈的多元领域中,书法疗愈以其独特魅力占据着重要地位,借由笔墨纸砚,实现心灵的滋养与修复。4月20日,天一共读全新推出“现代书艺”沙龙,邀请到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书法与视觉设计博士、中国语言文字(浙东文化)传承推广基地专家江彬老师为大家带来讲座:书法疗愈:字里行间的自我对话。在国内艺术疗愈蓬勃发展的态势下,书法疗愈领域却近乎空白,虽有书法养生、治疗相关探索,但系统研究匮乏。这一现象源于多方面因素:传统文化中,书法主要作为汉字文化传承与艺术素养提升的载体,与心理治疗的关联鲜少被认知;国际传播上,书法独特的工具、技法与文化内涵复杂,较难被其他文化背景人群理解接受。学科交叉层面,书法疗愈涉及多学科知识,跨学科合作不足阻碍深入研究;效果评估方面,其隐性、长期的疗愈效果难以通过量化指标衡量。回溯古代书论,诸多记载为书法疗愈提供理论基础。西汉杨雄“书为心画”及清代刘熙载“字如其人”的观点,揭示书法是心理投射;东汉蔡邕、王羲之强调书法创作需凝神静气,利于缓解焦虑、达内心平静。从现代心理学看,这与投射、升华等理论契合。在实践层面,书法疗愈结合东方养生体系,依书体特性形成不同疗愈方式。篆书、隶书、楷书...
  • 入“戏”阅读:河西走廊之使者[图]

    发布时间:2025-04-14 15:40:23  |  点击:187
    4月12日,宁波图书馆永丰馆一楼音乐鉴赏室,在主持人的带领下,读者们开启了两场入“戏”阅读——河西走廊之使者,沉浸式体验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首先,读者们阅读剧本,了解自己所处的势力——大汉、匈奴及西域代表。并了解当年,三方势力之间的斗争与合作。接着通过一些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期的一些历史知识问答,来积累积分,获得每个势力的优势线索。最终通过获得的线索,整合自己的资源,展开辩论。匈奴和大汉的唇枪舌战,希望可以引导西域代表与之结盟。最终,主持人带领读者复盘,张骞出使西域的整个过程,结合古今对比,读者们从各个维度了解了当时的历史,并且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张骞,将会引发怎样的结局。整个活动过程,轻松愉悦。沉浸式的代入感,使读者更加深入得了解了当时的历史知识。更是对张骞的使命感感到了深深的敬意!
  • 人文·阅读分享会第3期:一场关于觉醒的对话[图]

    发布时间:2025-04-14 15:22:52  |  点击:273
    4月13日下午,杨云麒老师与书友们相聚人文·阅读分享会现场,以“一场关于觉醒的对话”为主题,深入探讨《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的“道”。活动伊始,杨老师从作家豆豆的创作生涯切入,讲述其《遥远的救世主》《天幕红尘》《背叛》等作品的创作脉络,以及影视改编中丁元英形象的塑造艺术,层层解构其处世哲学。首先是生存之道,杨老师提出人面临生存与生命价值两大问题,生存空间在于“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并以刘冰为例,揭示不遵循正确生存理念的结局;其次是竞争之道,指出竞争的常态是“边缘行走”,强调“需理性、重内容、讲品性”的求生法则;再次是情爱之道,以“养儿非为防老”的新锐孝道观,“爱情中了解难得”的爱情真谛,与丁父生病、丁芮之恋等情节相互映照;最后是文化之道,从“文化属性”到“强弱文化之辩”,激发书友们对文化价值的多元探讨。不仅如此,杨老师还介绍了丁元英五台山问道等情节背后的哲学内涵。互动环节将气氛推向高潮,书友们或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丁元英的“道”如何点亮人生中的迷途;或围绕“窄门与宽门”展开思辨,深化主题内涵;更有书友对比原著和影视剧中丁元英形象差异,拓展讨论维度。这场思想对话以“道”启智,为书友们搭...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