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一老一小人文艺术工坊”再次来袭,内容涵盖皮影戏体验及烧箔画创作,以代际共创互动为核心,将传统人文艺术与代际交流深度融合,在传承文化脉络的同时,搭建起跨越年龄的对话桥梁。
8月5日活动以“光影溯流年:皮影戏里的世代对话”为主题,聚焦皮影艺术及相关传统工艺,邀请老年人与儿童共同参与手作体验,旨在通过老少协作的创作过程,搭建起跨越年龄的文化沟通桥梁,让传统技艺在代际互动中得到传承与焕新。
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它以兽皮(如驴皮、牛皮)或纸板雕刻成人物、动物等形象,通过灯光照射在白色幕布上形成剪影表演,表演者操纵影人,搭配唱腔、音乐和旁白,演绎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其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兼具绘画、雕刻、戏曲和音乐等艺术元素,被誉为“电影始祖”,2011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活动中,老年人凭借对传统故事和皮影技艺的熟悉,向儿童讲解影人雕刻的线条寓意、经典角色的背后传说;儿童则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传统影人设计新造型、构思新剧情。双方在裁剪、雕刻、拼接的过程中,既让老年人重温了童年记忆,也让儿童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实现了技艺与情感的双向传递。
8月12日活动主题为“金灼烙时光:烧箔画中的岁月沉淀”。烧箔画是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结合的独特画种,以金属箔(如金箔、银箔、铜箔)为基底,通过加热、氧化、蚀刻等技法,使箔面产生丰富的色彩与纹理变化。作品兼具金属光泽与自然斑驳感,常表现山水、花鸟或抽象主题,既有传统工笔画的细腻,又充满现代装饰性,其工艺源自古代贴金与景泰蓝技艺。
考虑到技术难度和安全性,本次活动教授的是金箔画箔制作工艺,并为进行现场烧制。老人处理传统技巧,儿童则大胆尝试将童趣审美融入创作,这种“老带新、新融老”的模式,让古老工艺在年轻一代中获得新的表达,也让老年人看到了传统艺术的现代可能性。
本次一老一小手作活动,以皮影和烧箔画为载体,成功实现了“世代对话”的核心主题。老年人的经验传承为传统技艺注入了历史厚度,儿童的创新思维为其赋予了时代活力。活动不仅让参与者亲身体验了传统工艺的精妙,更在协作中拉近了代际距离,证明了文化传承需要跨越年龄的携手,唯有如此,才能让古老艺术在时光流转中始终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