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阿拉学说宁波老话童谣 Vol.11:​乡音声声《今末礼拜一》
创建时间:2021-11-17 10:16:02  |  点击:4829  |  作者:天一童读

大家都知道,童谣可以启迪儿童的心智,训练儿童的语言,而数字童谣是童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题材丰富,内容繁多。宁波老话中也有很多包含“一二三四……”的数字童谣,比如我们 “乡音声声·阿拉学说宁波老话童谣” 就为大家介绍过《十二月子歌》和《一双皮鞋美国货》,大家还记得吗?看着下面的图片提示,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

微信图片_20211117094005.jpg

微信图片_20211117094003.jpg

今天,我们将继续介绍一首有趣的宁波老话数字童谣给大家。先来听听宁波图书馆馆员朱红宇老师的语音示范吧。

微信图片_20211117093927.jpg

今末礼拜一

今末礼拜一,我去买茶叶,茶叶一角一;

今末礼拜二,我去买泥螺,泥螺二角二;

今末礼拜三,我去买雨伞,雨伞三角三;

今末礼拜四,我去买蛳螺,蛳螺四角四;

今末礼拜五,我去买黄鱼,黄鱼五角五;

今末礼拜六,我去买六谷,六谷六角六;

今末礼拜七,我去买赤豆,赤豆七角七;

今末礼拜八,我去买茭白,茭白八角八;

今末礼拜九,我去买老酒,老酒九角九。

微信图片_20211117093954.jpg

这首童谣中出现了“礼拜”一词,在这里其实就是“星期”的意思。西方有七日为一周的纪日方法,于19世纪传入中国,我们现在普遍称为“周几”或者“星期几”。到了第七日那天,基督徒会在教会中聚会,做礼拜,所以称为“礼拜日”,而不称作“礼拜七”或者“星期七”。那么宁波老话中为什么会把“星期几”习惯称为“礼拜几”呢?大概因为宁波历来就是个开埠的港口,接受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如今位于宁波老外滩的天主教堂现在就是网红打卡地哦。

微信图片_20211117093951.jpg

宁波老外滩天主教堂(丁辛同 画)

这首童谣按礼拜几(星期几)来排列,但又不局限于一周7天,出现了礼拜七、礼拜八、礼拜九,显得无厘头又俏皮。买的东西又都有我们宁波地方特色,比如泥螺、黄鱼……儿童在念诵的时候,既记住了数字,又认识了这些日常食品或用品,一举两得。这首童谣读起来非常朗朗上口,因为所买的物品就是根据数字的宁波方言发音来关联的,价格也是根据数字来编创的,虽然毫无生活逻辑可讲,但却特别生动有趣。这既是一首童谣,更像是一个游戏,相信一些老宁波人小时候都特别喜欢念诵吧。

这首童谣里一共出现了9种物品:茶叶、泥螺、雨伞、蛳螺、黄鱼、六谷、赤豆、茭白、老酒,我们来着重介绍其中几种吧。

泥螺 

微信图片_20211117093948.jpg

泥螺是太平洋西岸海水及咸淡水特有的种类,生长在滩涂上,是我们宁波人爱吃的一种海鲜。新鲜的泥螺可以做成葱油泥螺,还可以用盐腌酒渍,加工成醉泥螺,既保留了泥螺的鲜味,还能长久存放,是我们宁波人的“压饭榔头”哦。

二、蛳螺 

微信图片_20211117093946.jpg

蛳螺就是螺蛳,宁波人一向把它们倒装叫成蛳螺。其实宁波话里很多这样的倒装词,比如“热闹”,宁波人说“闹热”;“客人”,宁波人说“人客”。

说到蛳螺,宁波是个水乡,河道湖泊众多,蛳螺就生长在那些河道湖泊里,随手一捞,就能凑成一盘爆炒蛳螺用来下酒啦。

三、黄鱼 

微信图片_20211117093942.jpg

提起大小黄鱼,它们可是宁波海鲜的担当,咸齑大汤黄鱼就是名列宁波十大传统名菜之一。现在野生大黄鱼数量稀少,已经很难吃到了,但是普通宁波人家的餐桌上肯定少不了小黄鱼,鲜嫩美味又价格亲民的小黄鱼可是我们宁波人的当家菜。

四、六谷 

微信图片_20211117093939.jpg

宁波人口中的“六谷”,其实就是玉米。为什么宁波人称玉米为六谷呢?原来,六谷指中国古代的六种主要谷物,古时指稻、黍、稷、粱、麦、苽;《三字经》中将稻、粱、菽、麦、黍、稷并成为六谷。玉米学名玉蜀黍,自然就是“六谷”之一喽。

微信图片_20211117093935.jpg

说了这么多,根据这个格式,我们自己也可以编创类似的童谣哦。这里要特别介绍一位在宁波的加拿大友人,他很会讲宁波话,他的本姓就是玉米的意思,于是他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就叫“六谷(loko)”,他自弹自唱,编创了属于他自己风格的新宁波老话歌谣,大家快来围观吧:

星期一,买铅笔;

星期二,买橡皮;

星期三,买雨伞;

星期四,买海丝;

星期五,买黄鱼;

星期六,买六谷。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宁波图书馆所有。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