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书画,是古代文士打开夏天的曼妙方式。在他们看来,世间绘画精品岚霞变幻、满纸云烟带给人的是视觉愉悦,更是心灵上的静谧与充盈,故有消夏之能。7月12日下午,艺术学博士,宁波弥勒博物馆副馆长刘晓峰做客宁波图书馆福庆馆天一讲堂,主讲“只此悠然——古画中的夏日美学”。
讲座开篇,刘晓峰以杜甫《夏日叹》“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白居易《苦热》“头痛汗盈巾,连宵复达晨”等诗句导入,再到白居易《消暑》引出“何以消夏”。刘晓峰还介绍了因书法获康熙帝青睐的高士奇。高士奇《江村消夏记》提到“长夏掩关,澄怀默坐,取古人书画时一展观,恬然终日”。
讲座中,刘晓峰沿着古人的品画传统,结合绘夏之作的动人故事,将传世古雅画作的夏日美学娓娓道来。《六君子图》《写生珍禽图》《消夏图》《重屏会棋图》《槐荫消夏图》《夏景货郎图》《宫沼纳凉图》《焦荫纳凉图》《松荫纳凉图》等一幅幅画作既以生动传神的形象展示着古人的夏日生活,又以空灵淡远的画境抒写着时人眼中的艺术之美。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刘晓峰还重点阐述并深入剖析了古画中的多重美学:高士之美、佳人之美、花果之美。
主讲人简介:刘晓峰,艺术学博士,副研究馆员,宁波弥勒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图文典拓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博物馆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曾任天一阁博物院书画器物研究所主任。长期从事文物的保管、研究及展览策划。先后策划“大美入画图——天一阁藏画中的浙江之美”等原创展览十余次,主持浙江省社科重点课题、宁波市社科课题等多项,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著有《天一阁本石鼓文的翻刻与传播》、合著有《天一阁藏宁波地区石刻史料集录》(民国卷)等。入选“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培养工程,曾获2023年度浙江省新鼎计划“优秀青年文博人才”“宁波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