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 具身性、物质性、人文性——书法审美的三个视角[图]

    发布时间:2025-04-11 16:10:02  |  点击:31
    中国书法审美是一个由形象到抽象、由会意到通神的过程。形质与神采是书法美学的两个关键概念。4月5日下午,宁波出版社社长,编审,宁波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袁志坚做客宁波图书馆福庆馆天一讲堂,主讲“具身性、物质性、人文性——书法审美的三个视角”。关于书法的具身性与物质性,汉字作为象形文字的独特属性跃然纸上。“六书”体系以象形为基石,汉字本身即是一种书写媒介,其构形创造深刻诠释了从具象到抽象、从摹绘到表意的演变历程。在书法的物质性层面,主客体之间呈现出一种浑然融合的状态。书写材料、工具的多样性直接催生了各具特色的书写效果,而书写空间、姿势的适应性变化同样对书写效果产生深远影响。技艺的差异化,体现在物性、人性与灵性的交织中,成为书法形态区分的重要依据之一。书法的书写与呈现效果,不可避免地受到物质媒介或技术手段的深刻影响。袁志坚聚焦了书法审美的人文性:书翰兼文质。儒家思想体系中,孟子倡导:我善养我浩然之气。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书法的“中和之笔”“中正之笔”,乃儒家中庸思想的体现。而在道家哲学中,庄子提出“道进乎技”。老子则言“大象无形”。书法的“意存笔先”“心手两忘”,乃道家心契思想的体现。佛...
  • 宁波城市公共艺术的场域精神:从历史传承到未来构想[图]

    发布时间:2025-04-02 17:00:42  |  点击:307
    作为承载七千余年河姆渡文明基因与近代开埠通商记忆的港口城市,宁波的公共艺术体系已超越单纯空间装饰维度,发展为承载城市文脉的精神容器。2025年3月30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设计教工党支部党员黄小华同志在天一讲堂发表《宁波城市公共艺术的场域精神建构:历史基因解码与未来价值重构》主题演讲,系统阐释了公共艺术在城市空间中的精神叙事功能。公共艺术作为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表征,其制度化发展可追溯至1959年美国费城颁布的“百分比艺术法案”。该法案以立法形式确立将公共建设预算的1%用于艺术创作,构建了当代公共艺术发展的基础范式。其核心要素体现为空间公共性、在地符号转译、社会参与界面及文化叙事编码的四位一体结构。在宁波城市语境下,这种艺术形态更需实现天一阁藏书文脉、海上丝绸之路港口文明、阳明心学思想源流等文化基因的视觉化转译。黄教授阐析了公共艺术“场域精神”的理论框架,融合了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场域理论与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格-舒尔茨场所精神概念,其核心维度包含:社会象征系统的空间投射、文化资本的动态博弈、历史场所的共生性重构,以及批判性介入与集体认同的平衡机制。这种精神特质在宁...
  •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现代意义[图]

    发布时间:2025-04-02 15:55:22  |  点击:86
    《人间词话》是20世纪的一部文论经典。经典不仅体现在有理论上的创新,更体现在对时代的关切与责任。王国维虽在中年以后沉浸在传统经史地理研究,似乎与时代有所脱节,但他在青年时代一度行走在那个时代的最前列。而这部《人间词话》就是他在反思词史的基础上对时代审美思潮的拷问,并指引了他认为相对合理的方向,时代意义是《人间词话》的重要价值所在。3月29日下午,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彭玉平做客宁波图书馆福庆馆,主讲天一讲堂·宁波社科讲坛“名人名典”系列第3季第3场讲座“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现代意义”。彭玉平指出,他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揭示了王国维在其生前共创作了三个版本的《人间词话》。首个版本可追溯至1908年至1909年间,当时这部作品首次与读者见面,连载于上海的“国粹学报”,跨越年度发表,成为《人间词话》的初版。紧接着,在1915年,王国维身处日本,因“辛亥革命”后随罗振玉迁至京都,面对异乡生活且无固定工作与经济来源,他开始撰写稿件以维持生计,向“盛京时报”投稿。在此期间,他重新发表了先前所著的《人间词话》,经过进一步整理,将手稿融入其中,并将较短的几则合并,最终形成31则的...
  • 遍地是生活,人人是主角——魏微×张忌对谈《烟霞里》[图]

    发布时间:2025-03-26 16:14:35  |  点击:87
    《烟霞里》是70后实力派作家魏微致敬《喧哗与骚动》《光荣与梦想》的全新力作,它用编年体的方式展现了一个女人寂静又繁茂的一生,通过一个女孩成长为一个女人的经历,完美涵盖了乡镇、县城和城市等三种生活体验,使这部小说扩展成为70后80后90后的成长编年史。与此同时,伴随主人公的成长,小说平行推进的时代中国四十年波澜壮阔的生活。如恢复高考、南巡讲话、南下打工潮、股市风云、香港回归等。这些曾经在我们身边涌荡的时代浪潮,与小说中人物命运相互映照,历史的现场被还原,《烟霞里》有你有我。有我们的记忆元年。3月22日,“天一讲堂”邀请到著名作家魏微和张忌展开一场题为“遍地是生活,人人是主角”的文学讲座。讲座伊始,魏微分享了《烟霞里》的创作历程,同时讲述在创作过程中她也得以再次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当魏微谈及《烟霞里》的田野调查,那些讲述者现在都已是中年,“但回忆起来还是很开心,在那里笑,在那里尖叫。其实那段生活如果不是因为我的提醒,他们自己已经忘记了。”与此同时,用魏微自己的话说,这仿佛也让她回到自己的青春岁月。“那时我还是个初中生,我们县城有很多录像厅,男生会去看香港的录像片,粤语歌也开始流行,我们很多...
  • 再见智人:我们如何智慧地应对智能时代?[图]

    发布时间:2025-03-26 09:54:05  |  点击:104
    生活在人工智能快速迭代自身的当下世界,作为“智人”,我们如何智慧地去应对?3月15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吴冠军做客甬图福庆馆天一讲堂,与书友们分享他的分析与思考。从Manus的刷屏谈起,我们是否进入了将能动性让渡给AI的“代理时代”?前不久很多朋友应该被Manus刷屏了,这是一个“AIAgent”,中文翻译成人工智能体。它不只是提供一个聊天的窗口,它能够自主地完成事务。Agent其实就一个能动者,还有一个词叫Agency,简单翻译成“能动性”,今天,人工智能是有Agency的,你不需要一件一件事情说完,它是具有自主性的,你告诉它一个目的,比如完成一个HR的工作,它能自发地把一系列工作完成,最后给到你一个非常漂亮的结果,而且这个能力还在不断地提升,这就是Agent。Agent的意思是说它帮你完成了一整个事情,所以今天的Manus帮你完成一系列的事情,我们在旁边聊天,玩游戏,我们慢慢地把能动性给它了。这个事情意味着什么?人工智能具有了Agency,它成为了Agent,这个词有时候翻译成为代理人,我们是不是已经进入到一个代理时代?为什么人工智能是不可见的?吴冠军...
  • 去有花的地方[图]

    发布时间:2025-03-12 14:08:22  |  点击:156
    27岁,她从江苏如皋嫁到浙东小镇落户。28岁,为了贴补家用,她用一辆自制的手推车摆起了杂货摊,从此开启了从菜市场到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并延续至今。菜场,不仅是她谋生的场所,更是她观察世界、感悟人生的窗口。她的文字从容自在、自由自洽,打动无数人。她,就是“野生女作家”陈慧。3月8日下午,菜场小贩、作家陈慧做客宁波图书馆福庆馆天一讲堂,主讲“三八”国际妇女节特别讲座暨“作家来了·宁波作家系列”2025年第3场“去有花的地方”。“宁波菜场女作家”陈慧携其最新力作《去有花的地方》,与现场近300位热情读者进行了一场心灵的深度对话。她以细腻而真挚的笔触,分享了自己的写作心路历程与丰富的人生感悟,传递出坚韧不拔的女性力量。这位来自余姚市梁弄镇的摊贩,平日里在菜市场忙碌,售卖着各式各样的百货。然而,她却始终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她巧妙地利用卖货之余的时间,坚持写作,用文字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自2018年以来,陈慧先后推出了《渡你的人再久也会来》《世间的小儿女》《在菜场,在人间》以及最新著作《去有花的地方》四部作品。在讲座中,陈慧深情地分享了她从菜场摊主蜕变为作家的内心旅程,以及她如何从平凡的日...
  • 科学有她——图书馆在科普阅读中的推动力量[图]

    发布时间:2025-03-05 15:12:10  |  点击:194
    在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的浩瀚星河中,无数女性以其智慧和才华,点亮了人类探索未知的道路。从居里夫人到屠呦呦,从吴健雄到林巧稚……她们以卓越的成就证明了科学无分性别,智慧无问西东。她们的故事,不仅是科学的传奇,更是人类追求真理的生动写照。在宁波这片沃土上,诞生了超过120名的“两院院士”,其中也不乏女科学家,她们如星辰般璀璨,以自己的智慧与坚韧,书写着科学的传奇。3月2日下午2点,以“科学有她,图书馆在科普阅读中的推动力量”为主题,中国第一位兼具大洋深潜和极地科考经历的女科学家唐立梅,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李红林,宁波市屠呦呦旧居陈列馆馆长李岚以及宁波图书馆馆长徐益波围绕女性科学家故事、科学家精神以及科普阅读的力量于宁波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正式开讲前,主持人国家图书馆“馆员荐书”项目负责人张峰为讲座做了一个精彩的引入,从公元4世纪古埃及的希帕蒂亚,到发现天王星的卡罗琳·赫歇尔;从两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到物理学家吴健雄,“1600年的科学史证明,人类探索未知的征程中,女性从未缺席。”李岚谈到,屠呦呦科研生涯中展现的两种特质尤为令人钦佩:其一是在青蒿素...
  • 从中国到印度洋:郑和与渡渡鸟的奇妙故事[图]

    发布时间:2025-03-05 15:02:40  |  点击:168
    郑和,这位中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他的足迹遍布亚非诸多国家和地区,留下了无数传奇。而渡渡鸟,这一已灭绝的独特鸟类,也曾在地球上留下过它的身影。3月1日下午2点,社会科学家,英国诺丁汉大学社会语言学荣誉副教授RoshniMooneeram做客宁波图书馆福庆馆天一讲堂,主讲天一讲堂×人闻社课Glocal系列第19场“从中国到印度洋:郑和与渡渡鸟的奇妙故事”。LaBoutikSinoi,宛如一座桥梁,象征着中国与毛里求斯之间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关系纽带。随后,Roshini引领我们踏上一段关于渡渡鸟的历史探索之旅。在印度的渡渡鸟篇章中,一幅微型油画映入眼帘,这幅珍贵的艺术品出自曼苏尔之手,曾为贾汉吉尔王朝苏拉特宫廷的瑰宝,如今珍藏于圣彼得堡。而在布拉格的渡渡鸟故事里,Roshini展示了由罗兰·萨弗里精心绘制的杰作,现藏于牛津。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让我们得以窥见历史的深邃与文化的多样,更加深了我们对中毛两国深厚友谊与多元文化交流的理解与感悟。随后,Roshini缓缓展开了一段关于郑和的传奇叙述。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于1371年诞生于中国云南,原名马和,信仰伊斯兰教。少年时期,他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 爱上阅读,爱上写作——故事的种子从哪里来?[图]

    发布时间:2025-02-24 14:27:40  |  点击:191
    “我是一个写故事的人,我希望通过我的讲述,把孩子带到故事的世界,带到书的世界。和书在一起,在书中获得成长的力量,得到有趣的灵魂,得到非常稳定的精神内核,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善良又有力量的人……”2月23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和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得主“辫子姐姐”郁雨君温柔的声音在宁波少年儿童图书馆响起,像一缕春风拂过现场大小读者的心。辫子姐姐以其标志性的长辫子和亲切的笑容,带领观众开启了一场故事世界的奇妙旅程,为大家揭秘“故事的种子从哪里来?”。愉快自由的阅读是最温暖的人生底色辫子姐姐从自己童年的阅读经历讲起,分享了那些影响她一生的书籍和故事,从爸爸手工制作的书架,讲到第一本妈妈送她的书。她始终记得妈妈对她说的一句话:“只要你热爱读书,你就能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她坦言,正是童年时期自由愉快的阅读体验,在她心中播下了“故事的种子”,让她爱上了文学,并最终走上了儿童文学创作的道路。“阅读,是打开美丽新世界的钥匙!”辫子姐姐深情呼吁现场的家长和孩子们一定要多阅读,通过阅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在阅读中学会思考、感受和表达。写作源于生活,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在谈到文学创作时,辫子姐姐向现场...
  • 到草原倾听万物的声音[图]

    发布时间:2025-02-24 09:25:03  |  点击:182
    在苍茫的草原上,你听到的不光是风吹草原的低语,还能听到蒙古长调的歌声,马头琴的琴声。如果你的心静下来,把深深的爱倾注在这片土地上,你会听到花朵与露珠的私语,砂粒对北斗星的独白,喜鹊对河里的麦穗鱼的呼唤。寂静的大草原上邀请你去听风的声音,岩石的声音,月光的声音。在那里,万物有灵,万物相爱,万物发出独特的声音。2月22日下午2点,作家,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作协副主席鲍尔吉·原野做客宁波图书馆福庆馆天一讲堂,主讲“作家来了”系列2025年第2场(总第12场)“到草原倾听万物的声音”。讲座伊始,原野与大家分享了他的最新力作《土拨鼠给闪电写信》,这部作品以独特书信体的形式,引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奇幻与温情的世界。目前,该系列的其他两本也正在印制中,即将与广大读者见面。选择书信体,更好地模拟自然界的交流,让每一份情感、每一个故事都能以最真挚、最细腻的方式呈现。他透露,自己要写的是内蒙古一个叫“万度苏”草原。在原野的笔下,万度苏草原上的每一株植物、每一只动物,乃至那些看似静默的食物,都拥有了灵魂,它们彼此间互诉写信。令人惊叹的是,原野先生精心构思了87封去信,并巧妙地收到了同样数量的回...
  • 迂夫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图]

    发布时间:2025-02-19 10:42:40  |  点击:538
    “迂夫”何迂?作为政治家的司马光与王安石同属崇高的理想主义者,一生心系大宋,然而这两个人的执政却造成了北宋政治的法家转向,为靖康之变埋下了伏笔。“通鉴”尚通,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绝非一时之作,为后世留下无尽的智慧。2月15日下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赵冬梅教授主讲天一讲堂·宁波社科讲坛“名人名典”系列第3季第2场讲座“迂夫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力图展现真实历史的复杂面向。谈及司马光,赵冬梅表示他是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史人物,是“砸缸”神童,是《资治通鉴》著者,同时也是王安石的对手,是改革浪潮中坚定的保守力量,代表着对变革的深思熟虑与审慎态度。司马光的生命特质,概括为“迂夫”,他的性格特质中,“诚”字贯穿始终。光明磊落,勇于赴义。在思想主张上,司马光高度重视社会秩序,他的理想秩序,朝堂之上,多种意见并存讨论,“人臣各献其谋,而人君裁决其是非”;朝廷要尊重百姓的生活“民实神主,神实民休。百姓不粒,谁供神役?”作为政治家的缺陷:第一,缺乏独挡一面的实际工作历练;第二,有“道德洁癖”,孤立。《资治通鉴》,这部史学巨著,实为帝王治理国家之重要参考,堪称“资治”之学的典范。其以“通史”之宏...
  • 解决人类粮食危机的“蓝色食物”[图]

    发布时间:2025-02-06 14:00:46  |  点击:170
    在全球人口膨胀、粮食供应面临严峻挑战的当下,“蓝色食物”为解决人类粮食危机带来曙光。2月2日,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李大鹏做客天一讲堂,带来讲座:书法:解决人类粮食危机的“蓝色食物”。李教授点明全球粮食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如人口增长、土地资源紧张等,引出蓝色食物这一概念——来自海洋和淡水水体的可食用生物,包括鱼类、贝类、藻类等。随后,李教授详细阐述了蓝色食物的营养优势。它富含优质蛋白质,像三文鱼等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其Omega-3脂肪酸对心血管和大脑健康益处极大;藻类食物则提供丰富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生产与资源利用方面,蓝色食物的优势显著。鱼类和贝类养殖对土地依赖小,可在多种水域开展,不与陆地农作物争地。部分滤食性贝类养殖还能净化水质,实现生态循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主讲人强调合理管理的渔业和水产养殖能保障蓝色食物资源的长期供应。与陆地畜牧业相比,其温室气体排放较低,契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最后,李教授呼吁加大对蓝色食物的研究、开发与可持续利用,以助力全球粮食安全保障,为解决人类粮食危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有一种“心动”——房颤知识123[图]

    发布时间:2025-01-23 10:38:51  |  点击:251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心律失常,可不是小鹿乱撞,而是咱们的“发动机”电路出了故障,这些故障,轻则心慌,重则致命。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没有之一。之所以说ta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健康杀手”。1月18日下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专家杜先锋主任医师,带领我们一起了解关于房颤那些需要知道的123。杜先锋表示,房颤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6%,据保守估计,仅宁波市就有大约15万名患者受到这一病症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护、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和长程心电监测设备(无创、有创)来诊断房颤。在讲解过程中,杜先锋特别强调了房颤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他提到,患有房颤的人群患脑卒中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五倍之高,同时伴随着极高的致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此外,房颤还可能加剧心力衰竭,对生命构成直接威胁。症状方面,房颤患者可能会经历心跳突然加速、头晕目眩、呼吸困难,甚至发生晕厥或摔倒的情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自觉症状,这使得房颤更容易被忽视,增加了早期发现和治疗的难度。随后,杜先锋详细剖析了有关房颤治疗的几个常见误区。首先,他指出一个普遍...
  • 天一讲堂·童读大课堂第12讲:种下阅读的种子,静待花开!——绘本如何选?如何读?[图]

    发布时间:2025-01-15 11:10:14  |  点击:288
    “我家宝宝今年3岁,对听绘本还不感兴趣,怎么办?”“我家孩子6岁了,一让他看书就闹情绪,真糟心!”1月12日下午,作家、早期阅读推广人、爱丽丝绘本研究院创始人杨涤做客宁波少年儿童馆,为家长们答疑解惑,分享关于绘本阅读、家庭教育的经验。本场讲座以“种下阅读的种子,静待花开”为主题,杨涤向家长们阐述了亲子阅读的重要性。她指出,亲子阅读不仅能够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还能在孩子心中播下阅读的种子,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座的家长纷纷点头表示认同。杨涤结合多年研究绘本的经验,为家长提出绘本选择方面的建议。对于0-3岁的孩子,她建议选择开本小、页码少的绘本,内容应包含动物、充满童趣,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家长提问:“我家宝贝看书时总是提不起兴致,怎么办?”杨涤老师对此给出了专业的解答,认为“给低龄孩子读绘本,最重要的是关注他的个人感受,让他能够进入故事中,从中读出自己的情感。”针对3-6岁的孩子,杨涤老师强调绘本应包含诗词、故事,贴合教材,同时注重情绪疏导和想象力培养。她以绘本《很大很大的胡萝卜》为例,指出“这本绘本不仅故事有趣,还能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到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家长们在...
  • 最撩人春色是今年:昆曲邀您入梦[图]

    发布时间:2025-01-14 15:05:23  |  点击:270
    昆曲艺术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前继杂剧、南戏,后启花部百戏。明代万历年间,太仓魏良辅改良老昆山腔、梁辰鱼创作《浣纱记》,开启了古代戏曲的新篇章——昆曲。1月11日下午,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文化部第十届“文华表演奖”获得者杨崑做客宁波图书馆福庆馆天一讲堂,主讲“最撩人春色是今年:昆曲邀您入梦”。杨崑以深入浅出且引人入胜的讲述方式,引领听友踏入昆曲的艺术世界。讲座伊始,杨崑追溯了昆曲的历史长河,揭示了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一种起源于明代的艺术形式,昆曲不仅继承了前代杂剧和南戏的传统,更开创了后世花部百戏的新时代。特别是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太仓的魏良辅对老昆山腔进行了创新性的改良,而梁辰鱼则通过其杰作《浣纱记》进一步推动了昆曲的发展,标志着古代戏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杨崑强调,昆山腔的独特唱法是昆曲的基石。自元末明初以来,四大声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以及昆山腔,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随着时间的推移,昆曲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余姚腔与海盐腔则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仅能从文献中寻得它们的痕迹。讲座过程中,杨崑以生动的语言和专业的现场演示,使观众不仅了解了昆曲的独特魅力...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