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 宇宙大爆炸与太阳系外行星搜寻[图]

    发布时间:2025-08-27 17:02:44  |  点击:36
    宇宙中有数千亿个星系,而每个星系中又有数千亿颗恒星,几乎每颗恒星周围又有行星,其中地球还孕育着大量的生命,包括我们人类。如此纷繁复杂的宇宙是怎么来的?太阳会变得越来越亮、越来越大,并最终将在50多亿年后吞没地球。我们的子孙后代该何去何从?8月23日下午,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陈鹏飞教授做客宁波图书馆福庆馆天一讲堂,主讲“宇宙大爆炸与太阳系外行星搜寻”。首先,陈鹏飞带领听友回溯人类对宇宙起源的早期认知。他指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与中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都认为宇宙是永恒存在的。张衡曾提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牛顿同样认为宇宙“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然而,这一看似合理的宇宙图景在17世纪遭遇了挑战。天文学家开普勒率先对“宇宙无限”的假设提出质疑,并抛出了“为什么还会有黑夜?”的问题。这一矛盾后来被称为“奥伯斯佯谬”,动摇了“无限静态宇宙”的传统观念,成为推动现代宇宙学发展的重要契机,促使科学家重新审视宇宙的有限性与演化本质。随后,陈鹏飞深入讲解了爱因斯坦与宇宙膨胀理论的演进历程。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其核心方程揭示了物质分布如何决定时空的几何结构...
  • 走进奇妙的昆虫世界[图]

    发布时间:2025-08-14 10:58:30  |  点击:76
    随着画笔在纸上“沙沙”游走,一只威风凛凛的独角仙跃然纸上,标志性的头角仿佛能顶起整个天空……台下,孩子们“哇”声一片,小手拍得通红。8月10日,宁波少年儿童图书馆多功能厅座无虚席,科普漫画“酷虫学校系列”作者夏吉安和他的昆虫朋友,给孩子带来一场探秘昆虫世界的奇幻旅程。夏吉安曾两次斩获金龙奖原创漫画动画艺术大赛奖项。他与妻子共同打造的“酷虫学校”系列是很多孩子自然科普的启蒙书。在讲座现场,他化身最会讲故事的昆虫魔法师。在他诙谐的描述下,屁步甲、屎壳郎、水虿、行军蚁等昆虫不再是书本上呆板的图鉴,而成了拥有独特生存智慧的生命主角。现场欢笑声、鼓掌声此起彼伏。互动环节更是将讲座推向高潮。“屁步甲的臭气里藏着什么秘密?”夏吉安刚一提问,台下的小手便如雨后春笋般举了起来。争先恐后地抢答、恍然大悟地惊叹,交织成最动听的求知乐章。一位全程高举着手的小男孩兴奋地说:“原来屎壳郎滚粪球是草原清道夫,太酷了!回家我要告诉爸爸!”自2003年成立工作室以来,夏吉安坚持用画笔与故事引领孩子回归自然。他用自己野外探索的经历和《酷虫学校》中数百个鲜活的昆虫角色为孩子推开一扇通往生命奥秘的大门:“昆虫虽小,却蕴藏着惊...
  • 何以为志: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方志发展与传承[图]

    发布时间:2025-08-13 15:10:56  |  点击:57
    在漫长的时光长河里,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史书叙说宏远,家谱记取微观。而志,正是宏观与微观的连接与承托。志,是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志”是每个人触摸历史的介质,品读时代的注脚。8月16日下午,历史学博士,宁波市史志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翠做客天一讲堂,主讲“何以为志: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方志发展与传承”。王翠老师首先向大家讲解何以为“志”,“志”的前世今生。它滥觞于先秦,或缘起《山海经》的奇幻轻盈,或根植于儒家典籍的厚重端庄。汉唐志的编修日丰,是以文人之情志,亦为王朝之政纲,及至宋元,从州郡县志到大一统志都有了范本,明清之志已然繁盛,从村镇到中央,从西藏到新疆。新中国成立后,志的编修更是焕发生机,成为依法开办的新事业,更为生动、科学地记录着,从过往到将来……随后王翠讲到方志的保存现状,她着重提及宁波天一阁以收藏明代方志闻名。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侵入宁波,曾闯进天一阁,从地方志中查看宁波一带的地形,并且掠走了《大明一统志》等几十种地方志和舆地图书。以及目前国内最大的地方志保存者是国家图书馆。由此王翠提及方志与宁波城之间的关系,宁波作为方志之乡,拥有四大显著特点:官私著述成果丰硕,志...
  • 古典诗词的审美与文化——重温语文课本里的古诗词[图]

    发布时间:2025-08-13 11:05:44  |  点击:104
    古典诗词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中的基因,从“同心而离居”的怅惘,到“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悲怆;从“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绚烂,到“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豪迈。这些诗句穿越千年,依然能叩击你我的心灵。8月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朱子辉做客宁波图书馆福庆馆天一讲堂,主讲“古典诗词的审美与文化——重温语文课本里的古诗词”。朱子辉开篇即点明古典诗词的双重价值,它们不仅是语文课本里的经典篇章,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价值的艺术形式。他特别提及,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中对宁波天一阁的笔墨,曾在他心中种下对这座“书藏古今”之城的特殊情结。并借此引出讲座主题——如何通过古诗词感受美、理解文化。在解析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时,朱子辉以庄子《庖丁解牛》的典故提出诗歌如同解牛般需掌握“天理”。他强调,音乐性作为诗歌的核心特征,其声韵与节奏恰似乐章的旋律与节拍;谈及押韵规则,朱子辉以“无韵不成诗”点明押韵之必要性,并揭示近体诗的平声韵奥秘;在平仄搭配环节,他系统梳理了平仄交错的基本规律,并以李商隐《锦瑟》为例,逐句剖析其格律精妙,同时还特别提醒听友留意规避“三平尾”现象。接着,朱子辉继而深入...
  • 故宫里的神兽[图]

    发布时间:2025-08-05 16:39:37  |  点击:118
    龙飞凤舞,螭吻盘踞,仙骑引路……故宫红墙黄瓦间,形态各异的神兽无处不在,它们是紫禁城六百年历史的无声见证者,更是中国古代工匠智慧与艺术造诣的璀璨结晶。值此故宫博物院建院一百周年之际,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古建专家周乾在其全新力作《故宫里的神兽》中,依托详实史料与深入现场考察,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为我们揭开了这些神兽的神秘面纱。8月2日下午,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古建专家周乾做客宁波图书馆天一讲堂,与广大读者分享《故宫里的神兽》,细述这些神兽背后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含义。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皇家宫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活体基因库。宫殿中形态各异的神兽中,盘踞屋脊的龙、翱翔藻井的凤、伫立庭院的麒麟,都绝非简单的装饰符号,而是承载着千年历史演进的文化密码。周乾笑称自己在故宫的22年,被这座文化大宝库熏陶,同时要满足每年上千万观众的文化渴求。这位仍在主持中和殿、保和殿科学试验的工科学者,指尖既操作过精密的试验仪器,也翻阅过泛黄的宫廷档案。自入职以来,周乾始终坚持学习,并且主动分享研究成果,真正满足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渴求。故宫神兽的文化误读现象普遍存在,亟需正本清源。他以“仙人骑凤”造型为例:这一常见...
  • 庄子:尘俗的生活与超越的境界[图]

    发布时间:2025-08-04 16:07:42  |  点击:131
    在战国时代,庄子真实的处境是深陷困境的,可用穷愁潦倒、微不足道来加以形容。但现实的困窘,并没有完全压倒庄子,他在多样的自然环境和充满智慧的谈辩之中,获得人生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庄子超拔于尘俗的生活世界,不断努力超越,追求高远的“逍遥”的精神境界,而后拥有了以开阔、宽容的心胸面对世间万物的“齐物”姿态,最终在自己的身上克服了那个沉重的时代,在文化史上留下长久的影子。7月26日下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引驰主讲天一讲堂·宁波社科讲坛“名人名典”系列第3季第7场讲座“庄子:尘俗的生活与超越的境界”。庄子生活在战国时代,那是一个诸侯混战、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一生,据说充满了困窘与微不足道。然而,正是这样一位生平不详的隐士,却以他深邃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陈引驰教授精辟地指出,庄子之所以能在历史上留下影子,是因为他那超越时代的观念和思想。庄子的精神世界,丰富而广阔,其精神世界丰富且超越了现实困境。当我们把庄子的思想与儒家进行对比时,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儒家更加关注的是现实世界的秩序重建,强调的是积极的进取精神,孔子围绕着的是“六合之内”的现实问题。而...
  • 澄怀观道——千年宋画丹青里的美学密码[图]

    发布时间:2025-07-22 14:40:31  |  点击:133
    纵观华夏五千年文明,宋代是中式美学绕不开的高峰。虽在王朝兴盛程度上不及汉唐,但其文化发展与审美成就却造就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时代,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将中华文明推向新的高度。7月20日,天一讲堂邀请到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鲍圆洋带来讲座:澄怀观道——千年宋画丹青里的美学密码。宋韵文化有四大特征:“士”之精神,以“为天地立心”等理念传承至今;“美”之气韵,成为中国美学巅峰,影响远及东亚;“理”之心性,程朱理学等主张与后世精神一脉相承;“民”之活力,南宋经济繁荣展现社会生机。宋代绘画尤其璀璨,宋徽宗将画院纳入科举,以古诗命题考察“诗画交融”意境,推动绘画艺术精进。宋元山水画成为中国绘画典范,《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等传世名作诞生于此。18岁的王希孟以半年时间绘就11.9米的《千里江山图》,以北方山水的近中远三景营造宏大叙事,被董其昌赞为“宋画第一”。宋代绘画兼具写实与意境,黄筌《写生珍禽图》以精细线条和色彩描绘24只生灵,造型精准;《三羊图》用“没骨法”展现质感。它们如同纪录片般还原自然,又融入画家心境。宋代美学追求简单、含蓄、谦卑与轻柔,如同将日月画于纸上细细欣赏。山水画通过水...
  • 《大眠》:逼近真实时,生活如同梦境[图]

    发布时间:2025-07-22 10:00:04  |  点击:142
    世界在清晰中,变得模糊,生活逼近真实时,如同梦境。杨好曾凭借长篇小说处女作《黑色小说》入围第二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的决选名单,但在2021年出版第二部长篇小说《男孩们》之后,她就淡出了大众的视野,远赴海外求学。异国的漂泊,身份的模糊,时间的错位,以及意义的反刍,这些都成为杨好与身边世界长久对视的内容。7月19日下午,作家杨好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樊晓哲做客宁波图书馆福庆馆天一讲堂,主讲“《大眠》:逼近真实时,生活如同梦境”。讲座伊始,面对作家的创作是否与生活环境紧密相连的提问,杨好给出了一种富有诗意的回答。她认为,作家在写作时总经历着一种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从理性视角剖析,杨好的创作节奏更像一场漫长的守候:自上部长篇小说《男孩们》问世后,她历经四年的沉淀才孕育出新作《大眠》。杨好将创作状态比作动物的冬眠仪式,每当开启新作时,创作者需在现实世界之外构筑精神洞穴。地方的温度、湿度等各种条件是需要适应现在或者是创作写作的状态,作家需要像冬眠动物般沉潜其中,以深度睡眠的姿态编织绵延的梦境,再将梦中图景转化为文字。然而生而为人有很多不可抗拒的条件与现实的流动性,往往打破这种理想状态。《大眠》最早的篇章...
  • 传承红色基因,听我少年声音——强军梦国防教育主题讲座[图]

    发布时间:2025-07-16 10:48:36  |  点击:119
    7月13日下午,中国少儿军事文学领军人物、作家八路走进宁波少年儿童图书馆,展开“传承红色基因,听我少年声音”国防教育主题讲座。这场讲座巧妙融合知识竞答、精神引领与军事科普,将“强军梦”的种子深深植入少年心田,为培养新时代有血性、有担当的阳刚少年注入强劲精神动力。故事点燃热血,知识融会贯通作家八路从他在军校的生活讲起,有趣的故事和幽默的口吻逗得现场笑声连连。随后,作家又讲述了他与阅读、写作的奇妙缘分,让孩子们深受启发。他与小读者间的故事令人感动,曾将400多名小读者写入他的书中。随后的互动环节更是高潮迭起:“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叫什么名字?”少年们目光如炬,争相作答——“辽宁舰!”“辽宁舰的舷号又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这些问题引发他们对现代战争科技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的反思。现场两位幸运小读者被邀请上台,配合生动的视频画面,化身“小空军”与作家共同演示作战场景。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不仅是对国防知识的生动展示,更在少年心中构筑起科技强军的立体认知图景。书香连接烽火,练就阳刚品格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当知识的星火在问答中迸溅,当阳刚的品格在讲述中塑形,精神的播种已悄然完成。本次讲座清晰传...
  • 只此悠然——古画中的夏日美学[图]

    发布时间:2025-07-16 10:05:18  |  点击:142
    品读书画,是古代文士打开夏天的曼妙方式。在他们看来,世间绘画精品岚霞变幻、满纸云烟带给人的是视觉愉悦,更是心灵上的静谧与充盈,故有消夏之能。7月12日下午,艺术学博士,宁波弥勒博物馆副馆长刘晓峰做客宁波图书馆福庆馆天一讲堂,主讲“只此悠然——古画中的夏日美学”。讲座开篇,刘晓峰以杜甫《夏日叹》“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白居易《苦热》“头痛汗盈巾,连宵复达晨”等诗句导入,再到白居易《消暑》引出“何以消夏”。刘晓峰还介绍了因书法获康熙帝青睐的高士奇。高士奇《江村消夏记》提到“长夏掩关,澄怀默坐,取古人书画时一展观,恬然终日”。讲座中,刘晓峰沿着古人的品画传统,结合绘夏之作的动人故事,将传世古雅画作的夏日美学娓娓道来。《六君子图》《写生珍禽图》《消夏图》《重屏会棋图》《槐荫消夏图》《夏景货郎图》《宫沼纳凉图》《焦荫纳凉图》《松荫纳凉图》等一幅幅画作既以生动传神的形象展示着古人的夏日生活,又以空灵淡远的画境抒写着时人眼中的艺术之美。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刘晓峰还重点阐述并深入剖析了古画中的多重美学:高士之美、佳人之美、花果之美。主讲人简介:刘晓峰,艺术学博士,副研究馆员,宁波弥勒博物馆副馆长。中...
  • 小绘本,大智慧[图]

    发布时间:2025-07-16 10:00:33  |  点击:116
    7月10日下午,由高级绘本阅读指导师、第十届儿童文学阅读指导与研究专业委员、中国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图画书阅读研究院讲师陈芳主讲的“小绘本,大智慧”主题讲座在宁波少年儿童图书馆成功举办。讲座不仅带领现场的孩子们共读了《六只老鼠卖西瓜》《我喜欢自己》两本绘本,更深入探讨了绘本在儿童成长中的核心作用,为家长揭示了通过绘本阅读构建良好亲子关系、培养孩子关键能力的方法。讲座开篇,陈芳引用了作家张曼娟的诗意比喻——“为孩子种一棵阅读树”。她强调,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方法,更是一种终身受益的能力策略。讲座系统梳理了儿童阅读发展的关键阶段:0-6岁“前阅读期”:重在图画感知与兴趣启蒙;6-8岁“识字期”与“流畅期”:逐步建立文字认知与阅读流利度;9岁后“学习与建构期”:通过阅读获取新知、建立多元视角直至形成独立的知识框架(9-12岁学习新知期,12-16岁多元观点期,16-18岁建构再建构期)。陈芳指出,“听故事≠阅读”。真正的绘本阅读是深度互动。她以畅销绘本《六只老鼠卖西瓜》和《我喜欢自己》为例,现场示范了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和讨论”引导孩子思考、表达,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在AI时代,陈芳强调培养...
  • 积极心理学:AI时代的教育期待[图]

    发布时间:2025-07-09 15:51:53  |  点击:141
    在AI浪潮奔涌而来的当下,我们愈发感觉到AI不断发展并融入生活各个方面的速度远比我们想象的快得多。我们在享受AI红利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更多的挑战。如何应对经济周期下行叠加AI替代背景下工作机会的减少?如何培育可以在AI时代安身立命的下一代?如何在诸多焦虑和不确定性中拥有满意的生活?7月5日,清华大学博士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彭凯平教授实验室主管张鹏做客宁波图书馆福庆馆天一讲堂,主讲“阅读阅积极”系列第2场“积极心理学:AI时代的教育期待”。讲座伊始,张鹏便深入剖析了人的本性,从心理学的视角揭示了人性本质。在精神分析里,他指出了人们往往被过往的经历所困扰,或是因未能得到心中所渴望的而陷入心理困境。然而,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一方面,人类天生具备合作与爱的本能,我们渴望为更大的群体服务,也是群居动物深植于基因中的天性;另一方面,人类内心充满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我们仿佛被未来所召唤,这种长期主义的视角,在父母为子女谋划未来的行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张鹏进一步阐述,学科理论的发展背后,实际上是对人性本质的不断探索。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是过去导向的,受过往经历所决定;行为主义则主张人是现在导向...
  • 烟花易冷洛阳城——谈中古奇书《洛阳伽蓝记》[图]

    发布时间:2025-07-08 10:10:53  |  点击:125
    《洛阳伽蓝记》是北朝四大奇书之一,记录北魏后期的首都洛阳城的佛教寺院情况。北魏末年东西政治分裂,首都迁至邺城,被废弃的洛阳城一派萧条,它曾经的辉煌与繁荣变得春梦无痕。这本书就是怀着极其强烈的怀旧情绪记录曾经的洛阳城。6月28日下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罗新做客宁波图书馆福庆馆天一讲堂,主讲天一讲堂·宁波社科讲坛“名人名典”系列第3季第6场“烟花易冷洛阳城——谈中古奇书《洛阳伽蓝记》”。在佛教之风席卷东亚大陆二百载之后,长期对峙的南北两方于6世纪前半叶纷纷涌现出彰显各自佛教兴盛的史籍。南朝有《高僧传》《比丘尼传》及《出三藏记集》。北朝则著有《洛阳伽蓝记》一书。南朝诸书多侧重于僧尼传记与经典论著的译介,而《洛阳伽蓝记》则以寺塔庙宇为核心,将笔墨聚焦于彼时已为往昔的洛阳。此书呈现出鲜明的世俗色彩,且其描述对象更为广阔。依传统文献之分类,《洛阳伽蓝记》常被归于史部地理类,佛教文献学者亦将其视为佛门史著。关于作者之生平事迹,他载鲜见。其姓氏亦存多版:或作杨衒之,或为阳衒之,又或称羊衒之。明刻本《洛阳伽蓝记》均作杨衒之,《广弘明集》载为杨(阳)衒之,而《史通》与《郡斋读书志》则...
  • “冷面”法医,人间“暖医”——用阅读感悟生命可贵[图]

    发布时间:2025-07-01 10:29:11  |  点击:141
    他,人称“老秦”,是一位工作在一线的真实法医,更是以笔为剑的悬疑作家——秦明,创作出备受追捧的“法医秦明”系列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系列中,主角亦名为“法医秦明”。这种真人、作家与剧情主角“三位一体”的奇妙关系,格外扣人心弦。6月21日晚上7点,一线法医、悬疑作家秦明做客宁波图书馆福庆馆天一讲堂,主讲“‘冷面’法医人间‘暖医’——用阅读感悟生命可贵”。法医学的根基,深深植根于中国的土壤之中。世界上现存首部体系完备的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诞生于公元1247年,由宋代名士宋慈精心编撰。而更为久远的考古发掘表明,秦朝时期的《封诊式》竹简,已对现场勘查与尸体检验制度进行了详尽记载,这一发现比西方最早的尸检记录早了逾300年。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对死亡的避讳让法医这一职业长期笼罩在阴影之中。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激发了秦明创作一系列法医小说的初心:重塑公众对于法医这一职业的认知,彰显其与医生守护个体生命健康的不同使命——法医,是公民生命权、身体权与健康权的坚定捍卫者。在讲座现场,秦明通过展示一系列对比鲜明的照片,揭开了影视剧中法医形象的“滤镜”。他揭示,现实中的法医并无佩戴蛤蟆镜、手提勘查箱...
  • 低空经济——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图]

    发布时间:2025-06-26 17:04:32  |  点击:160
    “低空经济”是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未来的万亿蓝海。6月21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博士、教授,知识产权经济研究所所长沈映春做客宁波图书馆福庆馆天一讲堂,主讲“低空经济——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沈映春全面剖析低空经济的发展脉络。她紧扣发展模式、政策法规与技术攻关三大核心,广泛借鉴全球先发国家及我国先锋地区的宝贵经验,深刻洞察低空经济所蕴含的机遇与挑战,并精心勾勒其未来宏伟蓝图。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活的案例,她巧妙地展现了低空经济如何从科幻的遐想一步步稳健地踏入现实世界。此外,她对低空经济产业链进行全景式解析,着重探讨其发展所必需的配套基础设施与潜在的商业模式,深入阐述低空通导监的核心技术及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创新应用。同时,她提出极具建设性的观点,地方在发展低空经济时,应充分立足自身的产业根基与独特的区位优势,走错位发展之路,以塑造出更具特色与竞争力的低空经济发展格局。沈映春明确指出,在纷繁多样的应用场景中,她对物流与文旅两大领域青睐有加,坚信这两大领域将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突破口与强劲增长极。在物流方面,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与市场的逐步成熟,无人机物流在未来不仅能够精准满足偏远地区的物流...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