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 文学与意思[图]

    发布时间:2025-04-29 11:01:23  |  点击:16
    文学和意思或许是事物的一体两面。当我们谈论一本书到底有没有意思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4月26日下午,小说家、诗人文珍做客甬图福庆馆天一讲堂,主讲“作家来了”系列2025年第5场“文学与意思”。讲座开篇,作家文珍从“意思”的语义切入,引经据典诠释“意思”的丰富语义,如思想、心思、意义、道理、意图、用意、趣味、代表心意的礼品、意见、想法等。较之广大而沉重的“意义”,“意思”的意思仿佛更为轻巧,适用性更强。意思与文学有什么关系?文珍提到当我们翻开一本书的时候,总是会从字词的排列组合中发现这本书有没有意思。文珍认为有意思的严肃文学是存在的。文珍还总结道:“文学的意思,首先我们需要关心人物的命运,我们要相信在这个作品中,这个人的存在。作者至少要有这样一种能力,让我们相信这样的一些人是存在的。他是可能会经历这样的喜怒哀乐,或者是经历各种各样的风险,经历各种各样的失败。再进一步,最好我们可以喜欢上他们,我们可以接受他们的情感。或者没有那么喜欢,至少我们要关切,就是他做了什么。”作为一名创作者,文珍说她的最大任务是尽量写出有意思的作品。文珍强调如何找到意义和意思之间的平衡点或许是创造者需要反复思量的...
  • 传统文化的特色与生命力[图]

    发布时间:2025-04-23 10:00:26  |  点击:30
    传统文化如璀璨星辰,照亮历史长河。五千年以来,中华文化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因其独特的文化韵味,更在于它始终是一种“活”的传承,它既是博物馆里的青铜瓷器、古籍中的墨香文字,更是流淌在当代中国人血脉里的精神基因。在快速变化的新时代浪潮中,传统文化为何能不断焕发新生?4月20日下午,作家,原文化部部长,人民艺术家王蒙先生做客宁波图书馆福庆馆天一讲堂,主讲4·23世界读书日特别预热讲座暨天一讲堂·宁波社科讲坛“名人名典”系列第3季第4场“传统文化的特色与生命力”。在这场思想碰撞与幽默风趣并存的对话中,文学巨匠王蒙先生不仅系统地抽丝剥茧,梳理出中华文明的精神密码,更在互动环节大胆直面人工智能冲击、青年创作等时代前沿命题,展现出非凡的洞察力。讲座伊始,王蒙便以一句直击本质的话语,揭开谜题的面纱:“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五千年,其答案深藏于‘五个突出特性’这一神秘密码之中。”他强调,中华文化的“连续性与统一性”是文明自我圆满、自我延续的坚固基石,而“创新性、包容性、和平性”则赋予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与蓬勃活力。随后,王蒙先生进一步深入挖掘中华文明的内在逻辑,提出“三性”“三尚”“三种精神”这一独...
  • 智慧修心:中国文化对现代人的心理慰藉[图]

    发布时间:2025-04-23 09:35:41  |  点击:32
    努力的意义是什么?快乐是种怎样的状态?我们如何结合现代心理科学,通过阅读、生活、体验,从中国文化中汲取智慧,获得更美好的人生状态?4月19日下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秘书长,香港中文大学高级讲师赵昱鲲做客宁波图书馆福庆馆天一讲堂,主讲天一讲堂×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阅读阅积极”系列第1场“智慧修心:中国文化对现代人的心理慰藉”。赵昱鲲的讲座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一是为什么社会越富足,我们的心理问题好像反而越多?二是为什么西方文化无法完全解决现代心理问题?三是中国文化可以如何帮助现代人的心理?讲座开篇,赵昱鲲阐释什么是超常刺激,并列举了“安全”“舒适”“信息”等方面的例子,指出情绪价值供应过剩的问题,还提及伊卡洛斯陷阱。接着,赵昱鲲讲到西方文化传统“两个世界”、中国文化“天人合一”,指出不同世界观带来的心理影响。最后,赵昱鲲从中庸之道、内在超越、开卷有益这三方面的例子来讲述中国文化对现代人心理的慰藉。他认为中国文化特别有利于普通人在艰难的时候处理复杂的事情。中庸可以防止我们过度追求情绪价值而导致心理脆弱与空虚;学会拥抱“不确定性”,因为“福兮祸之所伏,祸兮...
  • 从“内卷”中“脱嵌”:今天我们如何做教育?[图]

    发布时间:2025-04-16 14:55:19  |  点击:19
    因为《县中的孩子》一书和在《十三邀》节目中与许知远开展的一场关于教育的对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教育质性研究中心主任林小英被更多人所知晓。作为一名教育研究者,林小英对教育有着长期而深入的思考。4月12日下午,林小英做客宁波图书馆天一讲堂,主讲了一期名为“从‘内卷’中‘脱嵌’:今天我们如何做教育?”的讲座,这也是宁波图书馆在今年的宁波读书月期间推出的特别讲座之一。讲座现场座无虚席,许多读者甚至坐在台阶上听完了整场讲座。在这场讲座中,林小英为自己在节目《十三邀》中的一个呼吁提供了更为详细的解决思路——让我们的孩子不要过度嵌入某一种模子或模式让自己筋疲力尽,而是要尽可能从中“脱嵌”出来,找到自己安稳和绽放的空间。那么,如何做到从“内卷”中“脱嵌”?林小英结合最新的调研成果,分享了自己的思路和见解。讲座核心观点:1.最好的教育是平衡,意志与能力的平衡,需求与身体的平衡,自我与自然的平衡;2.人的控制感是很重要的,当一个人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时,他就会觉得自己控制不了整个局面,精神支柱就会瓦解,斗志也随之丧失,最终会放弃所有努力,陷入绝望;3.人类最好的时刻,通常是...
  • 具身性、物质性、人文性——书法审美的三个视角[图]

    发布时间:2025-04-11 16:10:02  |  点击:65
    中国书法审美是一个由形象到抽象、由会意到通神的过程。形质与神采是书法美学的两个关键概念。4月5日下午,宁波出版社社长,编审,宁波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袁志坚做客宁波图书馆福庆馆天一讲堂,主讲“具身性、物质性、人文性——书法审美的三个视角”。关于书法的具身性与物质性,汉字作为象形文字的独特属性跃然纸上。“六书”体系以象形为基石,汉字本身即是一种书写媒介,其构形创造深刻诠释了从具象到抽象、从摹绘到表意的演变历程。在书法的物质性层面,主客体之间呈现出一种浑然融合的状态。书写材料、工具的多样性直接催生了各具特色的书写效果,而书写空间、姿势的适应性变化同样对书写效果产生深远影响。技艺的差异化,体现在物性、人性与灵性的交织中,成为书法形态区分的重要依据之一。书法的书写与呈现效果,不可避免地受到物质媒介或技术手段的深刻影响。袁志坚聚焦了书法审美的人文性:书翰兼文质。儒家思想体系中,孟子倡导:我善养我浩然之气。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书法的“中和之笔”“中正之笔”,乃儒家中庸思想的体现。而在道家哲学中,庄子提出“道进乎技”。老子则言“大象无形”。书法的“意存笔先”“心手两忘”,乃道家心契思想的体现。佛...
  • 宁波城市公共艺术的场域精神:从历史传承到未来构想[图]

    发布时间:2025-04-02 17:00:42  |  点击:366
    作为承载七千余年河姆渡文明基因与近代开埠通商记忆的港口城市,宁波的公共艺术体系已超越单纯空间装饰维度,发展为承载城市文脉的精神容器。2025年3月30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设计教工党支部党员黄小华同志在天一讲堂发表《宁波城市公共艺术的场域精神建构:历史基因解码与未来价值重构》主题演讲,系统阐释了公共艺术在城市空间中的精神叙事功能。公共艺术作为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表征,其制度化发展可追溯至1959年美国费城颁布的“百分比艺术法案”。该法案以立法形式确立将公共建设预算的1%用于艺术创作,构建了当代公共艺术发展的基础范式。其核心要素体现为空间公共性、在地符号转译、社会参与界面及文化叙事编码的四位一体结构。在宁波城市语境下,这种艺术形态更需实现天一阁藏书文脉、海上丝绸之路港口文明、阳明心学思想源流等文化基因的视觉化转译。黄教授阐析了公共艺术“场域精神”的理论框架,融合了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场域理论与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格-舒尔茨场所精神概念,其核心维度包含:社会象征系统的空间投射、文化资本的动态博弈、历史场所的共生性重构,以及批判性介入与集体认同的平衡机制。这种精神特质在宁...
  •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现代意义[图]

    发布时间:2025-04-02 15:55:22  |  点击:122
    《人间词话》是20世纪的一部文论经典。经典不仅体现在有理论上的创新,更体现在对时代的关切与责任。王国维虽在中年以后沉浸在传统经史地理研究,似乎与时代有所脱节,但他在青年时代一度行走在那个时代的最前列。而这部《人间词话》就是他在反思词史的基础上对时代审美思潮的拷问,并指引了他认为相对合理的方向,时代意义是《人间词话》的重要价值所在。3月29日下午,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彭玉平做客宁波图书馆福庆馆,主讲天一讲堂·宁波社科讲坛“名人名典”系列第3季第3场讲座“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现代意义”。彭玉平指出,他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揭示了王国维在其生前共创作了三个版本的《人间词话》。首个版本可追溯至1908年至1909年间,当时这部作品首次与读者见面,连载于上海的“国粹学报”,跨越年度发表,成为《人间词话》的初版。紧接着,在1915年,王国维身处日本,因“辛亥革命”后随罗振玉迁至京都,面对异乡生活且无固定工作与经济来源,他开始撰写稿件以维持生计,向“盛京时报”投稿。在此期间,他重新发表了先前所著的《人间词话》,经过进一步整理,将手稿融入其中,并将较短的几则合并,最终形成31则的...
  • 遍地是生活,人人是主角——魏微×张忌对谈《烟霞里》[图]

    发布时间:2025-03-26 16:14:35  |  点击:109
    《烟霞里》是70后实力派作家魏微致敬《喧哗与骚动》《光荣与梦想》的全新力作,它用编年体的方式展现了一个女人寂静又繁茂的一生,通过一个女孩成长为一个女人的经历,完美涵盖了乡镇、县城和城市等三种生活体验,使这部小说扩展成为70后80后90后的成长编年史。与此同时,伴随主人公的成长,小说平行推进的时代中国四十年波澜壮阔的生活。如恢复高考、南巡讲话、南下打工潮、股市风云、香港回归等。这些曾经在我们身边涌荡的时代浪潮,与小说中人物命运相互映照,历史的现场被还原,《烟霞里》有你有我。有我们的记忆元年。3月22日,“天一讲堂”邀请到著名作家魏微和张忌展开一场题为“遍地是生活,人人是主角”的文学讲座。讲座伊始,魏微分享了《烟霞里》的创作历程,同时讲述在创作过程中她也得以再次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当魏微谈及《烟霞里》的田野调查,那些讲述者现在都已是中年,“但回忆起来还是很开心,在那里笑,在那里尖叫。其实那段生活如果不是因为我的提醒,他们自己已经忘记了。”与此同时,用魏微自己的话说,这仿佛也让她回到自己的青春岁月。“那时我还是个初中生,我们县城有很多录像厅,男生会去看香港的录像片,粤语歌也开始流行,我们很多...
  • 再见智人:我们如何智慧地应对智能时代?[图]

    发布时间:2025-03-26 09:54:05  |  点击:129
    生活在人工智能快速迭代自身的当下世界,作为“智人”,我们如何智慧地去应对?3月15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吴冠军做客甬图福庆馆天一讲堂,与书友们分享他的分析与思考。从Manus的刷屏谈起,我们是否进入了将能动性让渡给AI的“代理时代”?前不久很多朋友应该被Manus刷屏了,这是一个“AIAgent”,中文翻译成人工智能体。它不只是提供一个聊天的窗口,它能够自主地完成事务。Agent其实就一个能动者,还有一个词叫Agency,简单翻译成“能动性”,今天,人工智能是有Agency的,你不需要一件一件事情说完,它是具有自主性的,你告诉它一个目的,比如完成一个HR的工作,它能自发地把一系列工作完成,最后给到你一个非常漂亮的结果,而且这个能力还在不断地提升,这就是Agent。Agent的意思是说它帮你完成了一整个事情,所以今天的Manus帮你完成一系列的事情,我们在旁边聊天,玩游戏,我们慢慢地把能动性给它了。这个事情意味着什么?人工智能具有了Agency,它成为了Agent,这个词有时候翻译成为代理人,我们是不是已经进入到一个代理时代?为什么人工智能是不可见的?吴冠军...
  • 从熊孩子到少年英雄——魔童哪吒的前世今生[图]

    发布时间:2025-03-19 10:10:11  |  点击:20
    《哪吒2》的上映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迹,哪吒的形象再一次火遍大江南北。我们现在熟悉的哪吒似乎总是一个“熊孩子”的形象,但在我国传统神话中,哪吒的形象和故事其实经过了多次演变,这位传奇人物有无原型?是如何发展演变的?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发?3月16日下午,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苗怀明做客宁波少年儿童图书馆,为宁波的小读者揭秘“魔童”哪吒的前世今生。追溯历足迹,探秘哪吒起源苗教授从最近的哪吒热潮讲起,列举了全国各地的“哪吒故里”“哪吒庙”等建筑,又以此为契机,详细解读了哪吒这一形象从古至今的演变。他提到,哪吒一词源自佛经,早期的哪吒作为毗沙门天王之子、佛教护法神流行于中土,形象凶恶,威猛彪悍。到了宋元时期,哪吒的形象开始本土化,毗沙门天王演变为李靖,哪吒逐渐变成了具有叛逆精神的少年形象,并增加了与父亲冲突的情节。哪吒的故事能够广为流传则有赖于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哪吒在《封神演义》中是一个顽皮的“熊孩子”,但随着故事的发展,他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正义的少年英雄。“《封神演义》完成了哪吒形象的本土化,是哪吒从印度神转变为中国少年神的重要一步。”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79年上...
  • 去有花的地方[图]

    发布时间:2025-03-12 14:08:22  |  点击:187
    27岁,她从江苏如皋嫁到浙东小镇落户。28岁,为了贴补家用,她用一辆自制的手推车摆起了杂货摊,从此开启了从菜市场到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并延续至今。菜场,不仅是她谋生的场所,更是她观察世界、感悟人生的窗口。她的文字从容自在、自由自洽,打动无数人。她,就是“野生女作家”陈慧。3月8日下午,菜场小贩、作家陈慧做客宁波图书馆福庆馆天一讲堂,主讲“三八”国际妇女节特别讲座暨“作家来了·宁波作家系列”2025年第3场“去有花的地方”。“宁波菜场女作家”陈慧携其最新力作《去有花的地方》,与现场近300位热情读者进行了一场心灵的深度对话。她以细腻而真挚的笔触,分享了自己的写作心路历程与丰富的人生感悟,传递出坚韧不拔的女性力量。这位来自余姚市梁弄镇的摊贩,平日里在菜市场忙碌,售卖着各式各样的百货。然而,她却始终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她巧妙地利用卖货之余的时间,坚持写作,用文字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自2018年以来,陈慧先后推出了《渡你的人再久也会来》《世间的小儿女》《在菜场,在人间》以及最新著作《去有花的地方》四部作品。在讲座中,陈慧深情地分享了她从菜场摊主蜕变为作家的内心旅程,以及她如何从平凡的日...
  • 科学有她——图书馆在科普阅读中的推动力量[图]

    发布时间:2025-03-05 15:12:10  |  点击:228
    在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的浩瀚星河中,无数女性以其智慧和才华,点亮了人类探索未知的道路。从居里夫人到屠呦呦,从吴健雄到林巧稚……她们以卓越的成就证明了科学无分性别,智慧无问西东。她们的故事,不仅是科学的传奇,更是人类追求真理的生动写照。在宁波这片沃土上,诞生了超过120名的“两院院士”,其中也不乏女科学家,她们如星辰般璀璨,以自己的智慧与坚韧,书写着科学的传奇。3月2日下午2点,以“科学有她,图书馆在科普阅读中的推动力量”为主题,中国第一位兼具大洋深潜和极地科考经历的女科学家唐立梅,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李红林,宁波市屠呦呦旧居陈列馆馆长李岚以及宁波图书馆馆长徐益波围绕女性科学家故事、科学家精神以及科普阅读的力量于宁波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正式开讲前,主持人国家图书馆“馆员荐书”项目负责人张峰为讲座做了一个精彩的引入,从公元4世纪古埃及的希帕蒂亚,到发现天王星的卡罗琳·赫歇尔;从两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到物理学家吴健雄,“1600年的科学史证明,人类探索未知的征程中,女性从未缺席。”李岚谈到,屠呦呦科研生涯中展现的两种特质尤为令人钦佩:其一是在青蒿素...
  • 从中国到印度洋:郑和与渡渡鸟的奇妙故事[图]

    发布时间:2025-03-05 15:02:40  |  点击:191
    郑和,这位中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他的足迹遍布亚非诸多国家和地区,留下了无数传奇。而渡渡鸟,这一已灭绝的独特鸟类,也曾在地球上留下过它的身影。3月1日下午2点,社会科学家,英国诺丁汉大学社会语言学荣誉副教授RoshniMooneeram做客宁波图书馆福庆馆天一讲堂,主讲天一讲堂×人闻社课Glocal系列第19场“从中国到印度洋:郑和与渡渡鸟的奇妙故事”。LaBoutikSinoi,宛如一座桥梁,象征着中国与毛里求斯之间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关系纽带。随后,Roshini引领我们踏上一段关于渡渡鸟的历史探索之旅。在印度的渡渡鸟篇章中,一幅微型油画映入眼帘,这幅珍贵的艺术品出自曼苏尔之手,曾为贾汉吉尔王朝苏拉特宫廷的瑰宝,如今珍藏于圣彼得堡。而在布拉格的渡渡鸟故事里,Roshini展示了由罗兰·萨弗里精心绘制的杰作,现藏于牛津。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让我们得以窥见历史的深邃与文化的多样,更加深了我们对中毛两国深厚友谊与多元文化交流的理解与感悟。随后,Roshini缓缓展开了一段关于郑和的传奇叙述。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于1371年诞生于中国云南,原名马和,信仰伊斯兰教。少年时期,他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 爱上阅读,爱上写作——故事的种子从哪里来?[图]

    发布时间:2025-02-24 14:27:40  |  点击:214
    “我是一个写故事的人,我希望通过我的讲述,把孩子带到故事的世界,带到书的世界。和书在一起,在书中获得成长的力量,得到有趣的灵魂,得到非常稳定的精神内核,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善良又有力量的人……”2月23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和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得主“辫子姐姐”郁雨君温柔的声音在宁波少年儿童图书馆响起,像一缕春风拂过现场大小读者的心。辫子姐姐以其标志性的长辫子和亲切的笑容,带领观众开启了一场故事世界的奇妙旅程,为大家揭秘“故事的种子从哪里来?”。愉快自由的阅读是最温暖的人生底色辫子姐姐从自己童年的阅读经历讲起,分享了那些影响她一生的书籍和故事,从爸爸手工制作的书架,讲到第一本妈妈送她的书。她始终记得妈妈对她说的一句话:“只要你热爱读书,你就能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她坦言,正是童年时期自由愉快的阅读体验,在她心中播下了“故事的种子”,让她爱上了文学,并最终走上了儿童文学创作的道路。“阅读,是打开美丽新世界的钥匙!”辫子姐姐深情呼吁现场的家长和孩子们一定要多阅读,通过阅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在阅读中学会思考、感受和表达。写作源于生活,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在谈到文学创作时,辫子姐姐向现场...
  • 到草原倾听万物的声音[图]

    发布时间:2025-02-24 09:25:03  |  点击:214
    在苍茫的草原上,你听到的不光是风吹草原的低语,还能听到蒙古长调的歌声,马头琴的琴声。如果你的心静下来,把深深的爱倾注在这片土地上,你会听到花朵与露珠的私语,砂粒对北斗星的独白,喜鹊对河里的麦穗鱼的呼唤。寂静的大草原上邀请你去听风的声音,岩石的声音,月光的声音。在那里,万物有灵,万物相爱,万物发出独特的声音。2月22日下午2点,作家,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作协副主席鲍尔吉·原野做客宁波图书馆福庆馆天一讲堂,主讲“作家来了”系列2025年第2场(总第12场)“到草原倾听万物的声音”。讲座伊始,原野与大家分享了他的最新力作《土拨鼠给闪电写信》,这部作品以独特书信体的形式,引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奇幻与温情的世界。目前,该系列的其他两本也正在印制中,即将与广大读者见面。选择书信体,更好地模拟自然界的交流,让每一份情感、每一个故事都能以最真挚、最细腻的方式呈现。他透露,自己要写的是内蒙古一个叫“万度苏”草原。在原野的笔下,万度苏草原上的每一株植物、每一只动物,乃至那些看似静默的食物,都拥有了灵魂,它们彼此间互诉写信。令人惊叹的是,原野先生精心构思了87封去信,并巧妙地收到了同样数量的回...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