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人工智能快速迭代自身的当下世界,作为“智人”,我们如何智慧地去应对?3月15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吴冠军做客甬图福庆馆天一讲堂,与书友们分享他的分析与思考。
从Manus的刷屏谈起,我们是否进入了将能动性让渡给AI的“代理时代”?
前不久很多朋友应该被Manus刷屏了,这是一个“AI Agent”,中文翻译成人工智能体。它不只是提供一个聊天的窗口,它能够自主地完成事务。Agent其实就一个能动者,还有一个词叫Agency,简单翻译成“能动性”,今天,人工智能是有Agency的,你不需要一件一件事情说完,它是具有自主性的,你告诉它一个目的,比如完成一个HR的工作,它能自发地把一系列工作完成,最后给到你一个非常漂亮的结果,而且这个能力还在不断地提升,这就是Agent。
Agent的意思是说它帮你完成了一整个事情,所以今天的Manus帮你完成一系列的事情,我们在旁边聊天,玩游戏,我们慢慢地把能动性给它了。这个事情意味着什么?人工智能具有了Agency,它成为了Agent,这个词有时候翻译成为代理人,我们是不是已经进入到一个代理时代?
为什么人工智能是不可见的?
吴冠军教授分享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这一本书出版于2019年,实际上在这一轮的人工智能大潮之前它已经出来了,它的题目叫《The Culture of AI》(AI的文化),作者是Anthony Elliott,是一个英国非常有影响的作者。作者有一个很精彩的洞见,这个洞见和我们的很多的感受相反,他说什么是AI,AI意味着“essentially invisible”(在根本上是看不见的)。这里面其实有作者一个很深层的思考在里面,他说我们今天只是一个例外状态,我们对于AI具有一种新鲜度,我们现在处于一个AI正在占据我们的吸引力的时候。
作者认为,“所有的技术都有一个特征,就是不容易被关注到。”比如说今天讲座到一半,话筒没有声音了,或者哪里没电了,这个时候我们才会去找技术专家,只有技术突然出现问题的时候,它才在场,平时它是看不到的,所以技术有这样一个躲起来的能力。今天的人工智能有点像我们刚刚搞出电影那个时候,大家很兴奋,但是很快很快,你会习惯它的存在,这就是技术的力量。
与人工智能共同思考
Deep Learning这个词很好——“深度学习”,这个深度不是它一个人很厉害,这个深度指的是一个人是浅薄的,一个人不可能做到真正的Deep。比如读书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行为,读书就是和那些过往很棒的作者一起讨论你感兴趣的话题。去年的1月份,《NATURE》杂志发了一篇神经科学的文章,这个题目非常好,叫《It takes two to think》,我们直接翻译成“要二才能思考”,就是说思考至少需要两个人。所以你想一想,人工智能存在scaling law(规模化法则),训练的数据量越多,学习才会更加热火朝天。
今天文科要学很多更重要的东西,但绝对不是简单地在图书馆一本一本看书了,我们能让人工智能和我们对话,让它告诉我们最新的知识。所以文科还是很重要,但是文科的重要不再只是简单地读书,我们更多需要彼此学会怎么思考,彼此激发思考。
AI为我们展开了世界的更多可能性
历史已经在发生,我们就是历史的见证者,甚至还有部分是参与者,比如我的一些同事是参与者,他们的沮丧比我还厉害。去年爆火的模型叫Sora,由Open AI推出的,按照Open AI的理解,这不是文生视频那么简单,他们发了一个文章——《Video generation models as world simulators》(作为世界模拟的视频生成模型),就是把这个世界直接模拟出来,这是一个物理模型。普通人认为只是省掉了拍摄的过程,其实没有这么简单,它要把这个世界全部的规则都进行理解,东西掉下来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快,不能头发往这里飘,灰尘往这里飘,还有人和人的交互规则。我们的时代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今天是人的思维的能动性加上人工智能的能动性,两者相叠加。英伟达今年推出的Cosmos,英伟达已经把整个世界做成一个元宇宙或者说数字孪生,我们的世界发生的事情,可以在这个Cosmos里面先演示,只要数据足够多,这个世界可以告诉你,我们的世界本应该有更多可能性。
人工智能蓬勃发展,但政治智慧却鲜有发展,重思伦理与政治学的重要性
回到最古典的亚里士多德对于知识的理解: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上只有三种知识,第一种叫生产性的知识,第二种是理论性知识,还有一类知识——实践性的知识,这一类知识包括政治学和伦理学。
伦理学不是关于别人,而是关于自己。简而言之,我当下怎么行动,这就是伦理学。我们做什么之前,有没有想过,想过就是一个伦理的人,不伦理的人就是我做了再说,我说了再说。伦理学是把自己的每个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
政治学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我们得学会怎么对自己,对这个世界,对身边的人,学会这个知识,我们的世界才有明天,而且这个知识是人工智能做不了的,所以我一直在说,我们今天重组我们的智慧,这个地方大有可为,目前为止我们看不到任何迹象,人工智能在这方面能够代替人,把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好一些。
我们今天如何在当下做一个伦理的人,做一个跟这个世界深度镶嵌的人,智能在旁边,我们总得有自己的一点智慧。
【讲座核心观点】
人工智能是有Agency(能动性)的,你告诉它一个目的,它能自发地把一系列工作完成,最后给到你一个非常漂亮的结果,而且这个能力还在不断地提升,这就是Agent(智能体、能动者、代理人)。
今天文科要学很多更重要的东西,但绝对不是简单地在图书馆一本一本看书了,而是更多需要彼此学会怎么思考,彼此激发思考。
我们的时代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今天是人的思维的能动性加上人工智能的能动性,两者相叠加。
我们需要在与人工智能的合作中去了解人能够更好地做什么。有了人工智能之后,我们重新界定智慧,这个是我们要用人文学的方式去提升自己的。
人类的底层算法是用眼睛看东西,高级算法是看抽象文字。我们今天可以活用视觉方式,视频也有它的优势,你也把它作为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这个就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充实的可能性。
【主讲人简介】
吴冠军,华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奇点研究院院长、人工智能治理创新团队负责人,Monash University哲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领军人才,并兼任上海纽约大学双聘教授、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上海政治学会副会长、《海归学人》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英文版执行主编。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后现代主义哲学发展路径与新进展研究》,有中英文著作十余种,近著包括《爱、死亡与后人类:“后电影时代”重铸电影哲学》(2019)、《陷入奇点:人类世政治哲学研究》(2021)、《从元宇宙到量子现实:迈向后人类主义政治本体论》(2023)、《再见智人:技术-政治与后人类境况》(2024),曾荣获多种国家级与省市级学术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