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迂夫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图]
创建时间:2025-02-19 10:42:40  |  点击:564  |  作者:胡品嘉/文 贾东流/摄

“迂夫”何迂?作为政治家的司马光与王安石同属崇高的理想主义者,一生心系大宋,然而这两个人的执政却造成了北宋政治的法家转向,为靖康之变埋下了伏笔。“通鉴”尚通,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绝非一时之作,为后世留下无尽的智慧。2月15日下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赵冬梅教授主讲天一讲堂·宁波社科讲坛“名人名典”系列第3季第2场讲座“迂夫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力图展现真实历史的复杂面向。

b96afdda-1ab5-4519-a4e0-53ec0727b5c8.jpg

谈及司马光,赵冬梅表示他是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史人物,是“砸缸”神童,是《资治通鉴》著者,同时也是王安石的对手,是改革浪潮中坚定的保守力量,代表着对变革的深思熟虑与审慎态度。司马光的生命特质,概括为“迂夫”,他的性格特质中,“诚”字贯穿始终。光明磊落,勇于赴义。在思想主张上,司马光高度重视社会秩序,他的理想秩序,朝堂之上,多种意见并存讨论,“人臣各献其谋,而人君裁决其是非”;朝廷要尊重百姓的生活“民实神主,神实民休。百姓不粒,谁供神役?”作为政治家的缺陷:第一,缺乏独挡一面的实际工作历练;第二,有“道德洁癖”,孤立。

d53f9442-afe5-4c59-bcbe-d4cbaf2f1cf8.jpg

《资治通鉴》,这部史学巨著,实为帝王治理国家之重要参考,堪称“资治”之学的典范。其以“通史”之宏阔视野,跨越朝代更迭的界限,将历史的绵延与传承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经筵之上,司马光以其深厚的史学功底和独到的见解,围绕《资治通鉴》展开论述,深入探讨了历史中的“变与不变”之理。他深知,历史虽在不断变迁,但其中蕴含的治国理政之道却具有恒久的价值。而《资治通鉴》中对刘晏的记载,更是为我们揭示了司马光在理财主张上的深刻思考。他借鉴历史经验,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远见的理财策略,为国家的经济繁荣与发展贡献了宝贵的智慧。这些主张不仅体现了司马光对经济规律的深刻洞察,更彰显了他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务实精神。

2830e2d2-12f5-4a24-91d3-62d2d5768233.jpg

最后,赵冬梅对理财方面进行了精炼的概括。她指出,“王安石变法”变法最核心是理财,司马光是一个“保守主义”的改革派,他并非从根本上反对变革,而是特指对王安石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持有异议。这一点至关重要,必须予以强调。对于通过改革现有政策措施,以提升政府运作效率这一目标,司马光并不持否定态度。司马光也认为,在当时的政策做法当中,有很多问题应该改。然而,他所寄予厚望的改革,应当是一种能够巧妙维系国家与社会之间利益平衡的改革,是一种既能强化国家治理效能,又能保障百姓福祉,实现双赢局面的改革路径。

主讲人简介:赵冬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访问学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北大分校客座副教授,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香港教育大学客座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致力于宋代制度、政治文化和历史人物传记的研究、写作与传播。著有《宽容与执拗:迂夫司马光和北宋政治》《司马光和他的时代》《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人间烟火: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大宋之变,1063—1086》《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武道彷徨:历史上的武举和武学》《千秋是非话寇准》;译著有《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等。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