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中,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完美融合。2月1日,宁波少年儿童图书馆内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年手工趴:华夏纹样·手写百福”活动在这里热闹开展。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传统文化与手工创作的奇妙之旅,用笔墨和色彩欢庆新年的到来。
“不愁吃,不缺穿,衣食靠着 一亩田,颠倒过来,都喜欢。”活动伊始,老师以一句谜语开场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出了今天的主题——“福”。随后,通过视频向孩子们展示了“福”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楷书的演变过程,并详细讲解了部分甲骨文象形字的含义。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对“福”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老师的引导下,现场的小朋友都对今天需要制作的百福图有了清晰的认识。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完成百福图,老师先指导大家初步拼贴了底板。孩子们认真地将红色的纸张裁剪、拼贴,为后续的书写和装饰做好了准备。随后,老师又分享了各种字体和字形的特点,从篆书到楷书,从行书到草书,尝试用不同的字体书写“福”字。
单一的文字虽然已经充满魅力,但为了让作品更加丰富多样,老师引入了华夏纹样的元素。2025年是乙巳蛇年,从春晚的纹样入手,详细讲解了华夏纹样的排版和讲究。孩子们学习了蛇年相关的蟠螭纹,以及与“福”有关的蝙蝠纹。这些纹样不仅增添了作品的文化韵味,也让孩子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创作过程中,小朋友们用金色的笔在红纸上书写“福”字,并巧妙地融入了各种纹样。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一幅幅精美的百福图逐渐成形。不仅让孩子们学习了“福”字的演变和华夏纹样的文化内涵,还通过手工创作的形式,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