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海上花开,流言未尽——张爱玲与艺术[图]
创建时间:2024-03-19 16:55:20  |  点击:102  |  作者:胡品嘉/文 黄旦怡/摄

张爱玲是现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和散文是海派文学的代表作品,除了浓墨重彩、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以外,张爱玲也在这些作品中大量谈及艺术,显示出她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感受。身在都市之中,现代市民日常生活的艺术化,是张爱玲独特美学的重要基础。3月16日下午,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屏瑾做客宁波图书馆新馆天一讲堂,主讲“海上花开,流言未尽——张爱玲与艺术”。

1.JPG

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疑是知名度极高且极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特别是在上海城市文学的脉络中,或许可称之为最为杰出且核心的女性文学代表人物。作家同时在广义上也是艺术家,因为写作也是艺术的门类之一。张爱玲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家,更因其独树一帜的艺术感悟力与深刻的见解闻名于世。她倾注于艺术作品的解析与评论,创作了大量的艺术评论文章,这恰恰构筑了她小说中那种独一无二的文风以及深厚的文学底蕴。探究张爱玲小说之所以如此独特的原因,有人认为其独特性源于她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而在张屏瑾教授的观点里,还有一项至关重要的源头——那便是张爱玲超凡脱俗的艺术感知力和卓越的艺术鉴赏品味。正是这种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细腻把握,赋予了张爱玲小说无与伦比的魅力和个性化的审美特质。

_A2A8229.JPG

讲座由三方面展开:张爱玲《流言》的写作、张爱玲作品中的艺术世界和张爱玲的艺术感与都市生活。《流言》在1944年12月上海五洲书报社初版,收录张爱玲23—24岁之间创作的随笔散文,谈论读书和艺术、日常生活,以及姑姑与好友炎樱等的轶事摘录。包括30 篇散文、22 幅自绘插图和 3 张单人照片。以写作闻名的张爱玲最初获得稿费,并非来自文字作品,而是画画。中学毕业前夕,张爱玲向同学们讨要照片,根据每个同学留给她的印象配图片,把自己画成在看水晶球的预言者,在画纸上记录了三十五个女生的未来畅想。张爱玲对于绘画的兴趣与见解,从童年时代就培养起来。

_A2A8270.JPG

同时,张爱玲是现代艺术的爱好者,她喜欢印象派大师梵高、高更、塞尚的画,也喜欢日本浮世绘、超现实主义画派。张爱玲还写过不少影评,如《借银灯》《银宫就学记》等。从导演风格分析到本土化改编,从演员气质点评到灯光调度。上世纪四十年代,张爱玲写出了《不了情》《太太万岁》两部大获好评的剧本,五十年代移居美国后,她更与香港电影懋业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连续产出多部优秀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张爱玲所关注的是“市声”,声音在城市中不仅仅意味着声音本身,而是城市生态的表达,是城市轮廓的书写。在城市中声音也构成了景观,是个人的现代生活体验的重要部分。现代文明统治下,新的声音技术和聆听环境改变了私人和公共空间的间隔,张爱玲的文字构成了独特的沟通聆听、观看与想象的媒介。张氏“通感”独树一帜,在各种艺术感受力中跳跃、随时连通,随时点染,这与张爱玲的记忆及内心世界紧密相关,也与她对各种现代空间的强烈感知相关。张爱玲的审美体验、心理感受最终能够联通更宏大的双元性命题——乱世/恒常;琐碎/苍凉。

主讲人简介:张屏瑾,上海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城市文学与文化研究,性别与影像评论等。著有《摩登•革命:都市经验与先锋美学》《追随巨大的灵魂》《我们的木兰》《女性影像手册》等。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