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重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他做到了
创建时间:2023-06-09 14:15:00  |  点击:1762  |  作者:陈英浩

355cda5e-22c9-4891-9933-cf39913f78ea.jpg

这二十年来,“中国风”这三个字很难被定义,因为中国风既可以是巍巍宫殿,也能是小桥流水人家。如果说是建筑,宁波是有幸的,天一阁博物院中有陈从周营造的园林。在鄞州中心区,宁波博物馆让中国人记住了“王澍”的名字。

640.jpg

陈从周营造的天一阁东园

640 (1).jpg

备受好评的宁波博物馆

可是,今天我们提到的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建筑师,他不是贝聿铭,他是宁波人葛如亮。

萤火之明:新中国体育馆建筑的著名设计师

葛如亮是谁?这个名字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第一印象是“陌生”的,可他早年设计的一类建筑却和人们息息相关,那就是体育馆。

640 (2).jpg

葛如亮先生的照片并不太多

体育馆决不仅仅是比赛用,当然也不仅是开演唱会的。20世纪的中国体育馆作为城市中少有的大型公共场所,几乎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各类大型活动的主要场地之一。葛如亮是“老交大”,并且作为党员和军管会成员,参与了解放时交大的接管工作。在旧社会,葛如亮作为交大土木系的高材生没有机会参与到大型建筑的设计,在新社会,葛如亮决心致力于中国的公共建筑事业,为此,他选择了体育馆。

1952年,葛如亮从交大来到同济,在建筑设计处任书记,其后,他北上游学,既受到了苏联建筑学的影响,更受业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回到上海后,葛如亮投身于国内公共建筑设计,特别是体育馆的设计。

640 (3).jpg

1952年同济大学的大草棚,当时既是会堂也是食堂

640 (4).jpg

长春市体育馆

长春体育馆:1956-1957年落成,这是葛如亮负责的第一个大型体育馆,建筑面积13650平方米,它是当时东北地区最大的体育馆之一。

640 (5).jpg

改建前的上海市黄浦区体育馆

上海市黄浦区体育馆:这座体育馆建于1952年,老上海习惯叫做“山东路体育场”,1974年-1976年,葛如亮主持扩建工作,强化体育设施和灯光、音响设计,因此在20世纪末,这座体育馆一直是上海文体活动的重镇。葛先生的设计也为国内同类体育馆的文化功能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此外,葛如亮还参与了唐山等地大型体育馆的设计,可惜的是北京亚运会组委会曾邀请他参加亚运会主场馆设计,葛老此时身体不佳,仍参与了一些设计工作,并呼吁这座场馆要为奥运会做准备。就在亚运会召开前十个月,1989年12月8日,他因病去世,终年64岁。

光照东西:全球建筑界第一次关注到了他

在北京求学期间,葛如亮有幸参与了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工作。在大会堂和各类体育馆设计中,葛如亮逐渐认识到观众在大型公共场馆中视角和关注点并不一样。

640 (6).jpg

观众视觉质量分区图

有了这样的认识,葛如亮在体育馆设计中注重观众视角的分析,并逐渐摸索出不同规模的体育馆中,观众在观看球类、田径等不同比赛时的视觉观感,并由此进行设计。

渐渐地,葛如亮凭借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观众视觉质量控制法,并绘制出《观众视觉质量分区图》。这张图在国内外建筑学界影响很大,至今,仍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桃源再现:中西建筑界公认的“新乡土建筑”大师

1978年-1989年,葛如亮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的设计方向从大型公共建筑转移到了乡土建筑。这种思维的转变,或许和梁、林当年的教授有一些关联,也可能有他自己的考虑。

640 (7).jpg

浙江建德的灵栖胜境,葛如亮在这里设计修筑了习习山庄

陶渊明曾有一篇《桃花源记》,受此文影响,后世文人园林、别墅都希望能营造桃花源的意境。可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乡村的面貌相对落后,国内建筑界对农村的关注度极低。葛如亮在1979年左右主动承担了国家关于“建筑与自然”的课题,而浙江乡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旅游业。为此,葛如亮就以浙江乡村或以乡村为蓝本的风景区为设计地域,开始了他的探索,共设计了22个相关建筑。

他在浙江留下了不少建筑,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建德的“习习山庄”。

640.png

习习山庄的山门

所谓“习习”就是习习凉风,事实上,在他的设计下,整座山庄不开空调也能做到终年凉爽。

640.png

山坡怎么办?:山庄建在山上,山坡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葛如亮顺应地势,将长廊、平台等都架空在山体上,屋顶由此呈现“长尾巴形”。

640 (1).png

外观怎么办?:山庄位于新安江-富春江一带,处于浙江、江西、安徽交界,因此民居风格受到三省文化影响。山庄的建筑外观采用当地民居原貌,为白墙、灰瓦、青石板,屋内外的山岩则几乎原封不动,用作石柱。

山庄并不豪华,甚至现在看来已有些简陋,但整座建筑在国内外评价非常高,甚至还被写入了西方建筑学教材。建筑界为葛如意及其学生的设计定义了一个名词,即“中国新乡土建筑”,这就是一位奉化农村出生的设计师为世人呈现的“中国”吧。

(本文部分图片由陶海燕老师提供

“明州往事”是宁波图书馆推出的地方文化推广栏目。自2015年9月18日推出以来,已出推文144期。栏目聚焦宁波地方史中少为人知的“冷知识”,并着重关注宁波当代社会发展史。近年来,它推出的宁波玻璃厂、贤庠盐场、宁波天花防疫史、假山新村的“假山”考、宁波舞厅发展简史等推文受到了不少读者的喜爱。2021年,该栏目获得全国图书馆优秀新媒体创新服务案例评选(公共图书馆组)二等奖。

2cb1c67a-c007-4d48-b380-73e51b2c1fb6.jpg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