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三忠巷!它比苍水街更悲壮!
创建时间:2023-10-27 15:26:03  |  点击:958  |  作者:陈英浩

355cda5e-22c9-4891-9933-cf39913f78ea.jpg

有人说,宁波是一座非常正气的城市。明末清初,华夏动荡之际,宁波僻居一隅,却涌现出了无数的仁人义士:在城内,随处可以发现他们的遗迹——苍水街,那是纪念明末大烈张煌言(张苍水)的。

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张苍水故居

忠介街,“明往”曾介绍过钱肃乐(钱忠介)的故事;白云庄,“明往”也述说过黄宗羲和他的弟子们的学术志向。然而,今天要说的三忠巷,即便是老宁波也要先愣一愣,才能反应出来吧。

马公桥:被湮没的本名

三忠巷在哪儿?不少人一下子答不上来,换个说法,你知道双东坊社区、翠柏里吗?大家就非常熟悉了。

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1).jpg

民国《鄞县城厢图》上的马公桥和柏树桥

翠柏的地名定名于1990年,在这之前,这一带多是村庄,其实就有一个村子叫做柏树桥。1990年前后,宁波市政府在新建翠柏路时,即取柏树桥之意,并结合“翠柏常青”的意思,定名为翠柏。柏树桥村则一直到十多年前才正式消失,其安置小区即今柏树花园小区。双东坊的得名类似于翠柏,据说当时永红村下有个“双东坊”的地名,双东坊社区遂以其命名。

不过,在鄞县历代方志中都没有记载双东坊,由此可见,“小地名”也有逆袭日。那么,古人叫这块地方什么呢?有一个地名早在明代就已出现,那就是马公桥。在嘉靖时,马公桥已是一大村落。

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2).jpg

嘉靖《宁波府志》中的马公桥

至于“马公”的得名,虽有些传说,史志上却未载。现在的翠柏第一桥早在数年前,宁波文史学者朱永宁等人就呼吁更名为马公桥。可惜终无下文,马公桥亦被人所遗忘。

三忠埋骨第一忠董志宁:单足魂归马公桥

明代的马公桥,相比于城内,还是有些荒凉的。1651年,“甬上六狂生之一”的陆宇(火鼎)突然梦到了好友董志宁,可梦中的董志宁却问陆“我的一只脚在哪里?”。早在6年前,董志宁联络同乡的五人组织义军,抵抗清军,他们被称为“甬上六狂生”。

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3).jpg

《海东逸史》中的董志宁传

除了董、陆二人之外,其他四人分别是张梦锡、华夏、毛聚奎和王家勤,他们六人公推钱肃乐为义军之首,掀起了浙东抗清的一波小高潮。

1年之后,浙东各地纷纷失守,四明山一带称为义军活动中心之一。董志宁等在城内的义士联络四明山义军,希望里应外合,重掌宁波。这场翻城之役,因事泄而败,董志宁逃到定海,继续抗清。1651年,定海城破,董志宁自刎,最后陆将董志宁的遗体埋在了马公桥,而董的遗体真的少一只脚。

三忠埋骨第二忠冯京第:兰魂坠入马车冢

和董志宁不同,冯京第在明末时已是天下名士,他有二绝,一是诗文名闻江南,一是爱兰名扬浙东。

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4).jpg

冯京第著《兰史》

冯京第是慈城冯氏家族的一员,他擅长写诗,尤其是山水诗和读书诗,他在镇江曾创作了一系列山水诗,特别是咏北固山的“莫问萧梁离合事,古来北顾扰人思”颇为有名,他还写了很多和兰花有关的书籍,如《兰易》《兰史》等书籍,也很有影响。

冯京第爱兰,却也有一颗热血的心。在抗清斗争中,冯京第先是到日本借兵,又拉起了一支自己的队伍,转战于四明山中。

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5).jpg

黄宗羲早年也在四明山抗清 

冯京第非常擅长练兵,因此这支部队颇有战斗力,清兵捕杀他的妻儿老小。冯京第虽然悲痛,且身染重病,仍坚持练兵,抵抗清军,最终因部下叛变。冯京第在病中被清军抓住,堵住嘴巴,挖心、凌迟而死。冯京第死讯传来,甬上士人十分悲痛,写下了大量悼亡诗。

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6).jpg

董守谕等人写的悼亡诗

至于冯京第的遗体,因是凌迟之刑,只有一只手臂留了下来,最终葬在了董志宁墓旁。

三忠埋骨第三忠王翊:无常诗文颅藏地

王翊在三忠之中牺牲最早,作为黄宗羲的战友,他是黄氏大岚义军的主要将领。前期,他一直在四明山抗清,后期,他又转移到舟山群岛。1651年,王翊在撤军至台州时被清军俘虏。

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7).jpg

王翊困守定海诗

王翊被俘虏后遭到了清军酷刑。据说王翊在乱箭穿身时,仍屹立不倒,甚至耳朵被割掉了,也身躯挺立,一直到头被砍掉时,才倒了下来。为了收殓王翊,前面提到的陆宇(火鼎)看到了城门上示众的头颅,于是他假装成王翊的仇人,冲上城楼就要去砍,故意砍掉了吊索,头颅落下时被接应的人拿走,陆氏趁乱下楼。从1651开始,陆氏将王翊的头颅保存在家中的一个盒子里,一存就是十三年。1664年,陆氏被清军逮捕,家人们就将王翊的头颅埋在了马公桥。

因此,三忠墓其实是王翊的头颅冢,冯京第的手臂冢,董志宁的残体冢。

三忠墓的寂寥:翠柏深深少人识

三人的墓地一直是宁波士人们祭扫的场所,可到了道光年间,马公桥一带乱坟林立,除了董墓尚可辨认,冯、王两墓已难找到。于是,本土乡绅、文人以及宗族后裔就树立了三忠碑。慈城冯家每年清明都到马公桥扫墓,但因为找不到冯京第墓,只在三忠碑和董墓祭扫。

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8).jpg

民国时绘制的三忠墓图

1914年,冯氏族人、著名文人冯君木、冯贞群决定到乱坟堆中寻找冯、王之墓,结果找的第一块乱坟就是冯京第墓,第二块就是王翊墓,至此,三忠墓才得以保护。

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9).jpg

民国时的三忠碑照

1993年,双东坊社区安置房落成时,宁波市遂将三忠墓地所在之处定名为“三忠巷”。1999年,三忠墓迁至慈城大宝山,原址树“三忠墓旧址碑”,即便是这样,当我们去拍摄碑刻时,很多路人、居民都不知道碑的具体位置。

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10).jpg

三忠墓旧址碑

相比于苍水街、钱肃乐故居(忠介街),三忠巷、三忠墓、三忠碑真的是寂寥异常了。

(本期得到李本侹、双东坊社区、张苍水故居等单位和个人的大力支持)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