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一湾碧蓝的流水,催动悄然东去的玫瑰——诗人夸西莫多作品赏析
创建时间:2023-08-07 09:05:13  |  点击:1258  |  作者:外文俱乐部

外文书单头图.jpg

一湾碧蓝的流水

催动悄然东去的玫瑰

落花轻舐堤岸

在静谧的海湾低徊。

——夸西莫多《岛》,吕同六译

夸西莫多肖像.webp.jpg

诗人夸西莫多(1901-1968)

意大利是诗歌和音乐的国家。在意大利的二十世纪,诗歌领域里涌现了独树一帜的“隐逸派”诗人。在这星汉灿烂的诗人行列里,萨瓦多尔.夸西莫多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他和蒙塔莱、翁加雷蒂并列为意大利最优秀的三位抒情诗人,是“隐逸派”诗歌的重要代表。

英雄出处

“诗人的生活,首先是人的生活。”这是隐逸派诗人翁加雷蒂的一句名言。和许多同时代的诗人一样,夸西莫多的成长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他走过了漫长崎岖的人生之路。正如他在诗中所吟咏:

“我的生活也历尽茹苦”

——《致父亲》,吕同六译

意大利西西里.webp.jpg

意大利西西里风景 

夸西莫多诞生于意大利西西里。这是一座曾以灿烂的古代文化大放异彩的城市,在近代却沦落为穷困、荒凉的岛屿。他的父亲是铁路职员,靠微薄的薪水养活家庭。父亲的工作地点频繁调动,夸西莫多的童年是在不断迁移中度过的,很多住所都是穷乡僻壤的小城。他七岁那年,西西里发生大地震,不少城市被夷为平地,十万人丧生。废墟、抢劫和死亡,一齐闯进了少年的梦境。故乡西西里的痛苦和忧伤,从此深深植根于夸西莫多纯朴的心灵。 

家庭熏陶

夸西莫多的姑母酷爱诗歌,时常给他朗诵但丁的《神曲》,在他稚嫩的心田播下了诗歌的种子。夸西莫多从14岁开始写诗。但后来,家庭拮据的经济迫使他辍学。这时,适逢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独裁统治。“幽寂的长夜”笼罩着大地,他的心也“在黑暗和惆怅中迷乱”。诗人被迫到处漂流,在南方各省的山区和平原,城市和乡村,都留下了他这个游子的足迹。他这样形容这居无定所的日子:

“啊,生活的道路

赋予我诗与歌。”

——《归乡》,吕同六译

小路.webp.jpg

青出于蓝

灾难岁月里的风云变幻,人生旅程中的横逆多蹇,使夸西莫多逐渐成熟起来。他切身体验到的欢乐与痛苦,爱情与忌恨,给他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一九二九年,夸西莫多前往佛罗伦萨。在这座以文化摇篮著称的古都,他和文艺界人士广泛交游,结识了隐逸派元老蒙塔莱。翌年,他的处女作《水与土》问世,一时声名大作,成为意大利优秀的抒情诗人。随后,他又陆续发表了诗集《消逝的笛音》(1932)、《厄拉托与阿波罗》(1932-1936)、《新诗》(1936-1942)。1939年,夸西莫多应聘担任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意大利文学教授。

“隐逸派”二三事

夸西莫多所属的“隐逸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意大利诗坛崛起的一个流派。它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但又是意大利法西斯独裁专制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隐逸派”的诗人讲究诗歌的韵律与音乐性,强调词语的音韵比词语的涵义更富于表达主观感觉的力量,力求开掘出词语蕴含的无比丰富的感情色彩。这一派诗人正是以这种微妙曲折的方式,回避为法西斯政权歌功颂德,抒发了他们执著地追求自由与民主,挚爱祖国与家乡,维护个性尊严的情感。从夸西莫多的诗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赤子之心的跳荡。

本馆藏书推介

夸西莫多抒情诗选.jpg

夸西莫多抒情诗选

[ISBN] 7-5411-0176-1

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1

夸西莫多著,吕同六译

分类号 I546.25

夸西莫多肖像2.jpg

就让我们以这首诗人的《岛》来结束本期推介

对你的爱 

怎能叫我不忧伤, 

我的家乡?

桔花 

或许夹竹桃 

清幽的芬芳 

在夜空微微荡漾。 

一湾碧蓝的流水 

催动悄然东去的玫瑰, 

落花轻舐堤岸 

在谧静的海湾低徊。 

我依稀回到你的怀抱 

街头隐隐流来 

温柔而羞怯的声音 

呼唤我弹拨诗人的弦琴, 

我茫茫然 

这似乎是童年 

又仿佛是爱情。 

一腔乡思 

蓦然翩飞, 

我赶忙潜进 

留不住的迢遥往事。

——吕同六 译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