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英格兰陶渊明的生活!俺也想过过
创建时间:2023-03-18 10:00:10  |  点击:1263  |  作者:天一云读

导语图1.png

2021年英国一档真人秀纪录片《克拉克森的农场》在国内网站悄然走红,目前播出两季,豆瓣评分高达9.6。

纪录片讲述了一个叫克拉克森的英国主持人,因为自家出租的农场10年承包合同到期,突发奇想亲自接手经营,继而产生一连串啼笑皆非的故事。

糟糕的天气、不听话的动物和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全年无休耕种6000亩地,最后刨去一年的投入,他的回报仅仅只有144英镑的收入……

导语图2.png

联想到陶渊明辞官归田后辛苦地耕种,但却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对比这境遇,也难怪克拉克森会被中国观众调侃为“英格兰陶渊明”了。

这位农场主种地的各种倒霉事儿令人捧腹,而片中英国乡村农场盎然的春意和广袤的田园风光也同样令人陶醉!

导语图3.png

正值阳春三月,万物生长,本期“天一云读”与大家分享春日书单,这个春天一起阅读、思考、得深意!

1.《耕种 食物 爱情》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1724-8

索书号:I712.65/346

在枫糖树液流淌的三月种上洋葱,刀锋般的嫩芽在春天努力生长

《耕种 食物 爱情》.png《耕种 食物 爱情》.png  

本书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田园生活家克里斯汀·金博尔畅销代表作,也是她与丈夫马克在爱瑟农场的生动记录。

克里斯汀原本是一个住在纽约的旅行作家,一次采访中,她遇见了农夫马克,并被马克以及他的生活方式深深吸引。于是她决定放弃城市里的一切,和马克在爱瑟农场安下了家。由冬到春,由夏到秋,他们一点点地为这个农场注入生命,最后以第二年秋季丰收时节,两人在谷仓阁楼里的爆笑婚礼结尾。

作者在书中对食物迷人的描写、对耕种由衷的礼赞,半是泥土,半是诗意。同时本书也是一个女人成长蜕变的旅程。从一开始的满腔热情,经历了焦虑、怀疑甚至是恐慌,慢慢变得坚定。如今,她已深深扎根于那片土地,和马克在农场生活了14年。

2.《我的阿勒泰》

李娟著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ISBN:978-7-5360-9435-2

索书号:I267/15027/3

阿勒泰的春天缓慢、美好,到处释放着对人间生灵的博爱

《我的阿勒泰》.png《我的阿勒泰》.png

对于冬季长达半年的北方大陆,五月的晚春不过只是初春而已。天空很蓝,在远方一直到天边的地方,已经很有青色原野的情景了。这是“阿勒泰的精灵”李娟笔下北疆边地的春天。

全书分为两辑。第一辑记录了在喀吾图和阿克哈拉村细碎坚忍的生活画面;第二辑原生态书写了李娟和母亲及高龄的外婆随牧民迁徙、流动的日常:开杂货铺,当小裁缝,帮往来的牧民车衣裙,去大山深处采野生木耳;春天沙依恒布拉克草原上鼓胀的帐篷,夏季牧场上喧嚣盛大的阿肯弹唱会,入冬后瓷实的迢迢雪路……

3.《一片叶子下生活》

刘亮程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6116-4

索书号:I267/17125/2

阿格村的空气布满浓浓的木头味道,沉睡的大地在慢慢苏醒

《一片叶子下生活》.png《一片叶子下生活》.png

如果说李娟清新诗意的文字让所有人爱上了阿勒泰,那么比她大一辈的新疆作家刘亮程则是用更深邃的目光看这片土地,他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读他笔下的新疆,你很难不受感染。

本书精选了刘亮程的散文作品36篇。刘亮程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方式观察着他所生活的家园,周遭的一切,包括虫子、鸟、蚂蚁、狗、树、阳光、风、土墙……以及人,在他的笔下都是不一般的存在。其文字朴实理智、充满哲思却又不刻板严肃,看似平常的东西都蕴含着深层的意义。读之令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4.《又是春天》

萧红著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2182-5

索书号:I266/489

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哀哭!

《萧红小全集:又是春天》.png《萧红小全集:又是春天》.png

哈尔滨的三月,中央大街的南端,树上嫩绿的芽子还看不见,人们也还嗅不到花香,马路上融化了积雪的泥泞干起来了……这是作家萧红笔下故乡东北的早春。

萧红的散文像小说一样,情节的贯穿,人物的对话,读起来就像一个个吸引人的故事。本书收录了萧红一生所作大部分的散文,从与《跋涉》到《商市街》,从《桥》到《萧红散文》,以及其他集外发表的散篇。在这些散文中,可看到萧红短暂而传奇的一生的漂泊轨迹。

5.《布鲁克林有棵树》

[美] 贝蒂·史密斯著

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

ISBN:978-7-5145-2010-1

索书号:I712.45/80/2

无论多么贫穷,他们都保持尊严,如天堂树般生机勃勃!

《布鲁克林有棵树》.png《布鲁克林有棵树》.png

11岁的小女孩弗兰茜出生在纽约的穷人区布鲁克林,她每天最紧要的事情就是带着弟弟捡破烂,以赚取一些微薄的收入,帮助父母减轻家里的负担。即使条件艰苦,爸爸妈妈仍然坚持让孩子们接受教育,希望将来脱离底层。即使生活坎坷,弗兰茜一家却如天堂树般坚韧,始终保持尊严。无论多么贫穷,他们都生机勃勃。

作者贝蒂·史密斯自传式的《布鲁克林有棵树》,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许多人都把她当成是书中主角的化身,感谢她让他们知道,无论如何,人都可以活得有尊严、活得灿烂,活得更加充实。

首次阅读电子书的读者请使用登录账号:nbtsg,登录密码:123456。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