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蹦极,万里归途,向死而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近期热映的电影《万里归途》想必很多人都看了吧。电影根据真实撤侨事件改编,讲述了北非努比亚发生战乱,几名中国外交官赤手空拳带领125名同胞,穿越最后100公里的烽火线,最后把大家安全带回祖国。
在影片一幕幕极具冲击力的镜头下,我们看到炮火连天的战火地带,外交官们始终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冲在炮火第一线。
中国著名外交家孙必干也曾说过,“除了军人以外,与炮声最近的就是外交官。”
当然,外交官们要面对的除了枪林弹雨的跌宕艰险,还有远隔万里的巨大孤独。他们的付出与牺牲,归根到底是出于对祖国的高度忠诚。
《蹦极》作者,曾任中国驻赞比亚共和国大使-杨优明)
去年出版的《蹦极》一书中,有着30余年外交生涯的作者卢山(杨优明)就把外交官钟良带到了我们面前。
一间茅屋、一个人、一条狗和一面国旗,就是一个大使馆。钟良代办在非洲小岛吉多的外交经历其实是新中国外交官群像的浓缩。他们使命必达,无畏孤独,可以为了祖国,如同蹦极纵身一跃,向死而生!
外交官的工作伟大而不平凡,但工作之外的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有的才华横溢,有的风趣幽默,也有的含蓄浪漫……本期的“天一云读”就带你走近外交官这个群体,通过6本主题荐书,了解他们背后的使命、担当与孤独。
1.《卡斯特罗时代:中国大使亲历纪实》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ISBN:978-7-119-11382-1
索书号:K837.517=6/9
中国大使亲历纪实,带你走进卡斯特罗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在中国读者印象中,卡斯特罗可能仅仅是出现在传记里或新闻上的外国领导人,是20世纪叱诧风云的传奇人物。那么他在生活中为人朋友、为人父母、为人兄长又有着怎样一面呢?中国大使眼中的卡斯特罗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本书作者赵荣宪曾于2005年-2009年担任中国驻古巴特命全权大使,其夫人杨锡军也曾在中国驻拉美六国使馆常驻工作。大使夫妇二人与卡斯特罗在古巴期间结下深厚的友谊。本书由大使夫妇联手创作,首次披露他们二人与已故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的交往及卡斯特罗本人的趣事,带你走进卡斯特罗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2. 《国家:2011中国外交史上的空前行动》
何建明著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ISBN: 978-7-5407-8769-1
索书号:I25/392/3
万里归途,祖国就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本书为试用数据库资源,首次阅读请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号登录;新用户选择“新用户注册”,手机注册,并输入机构授权码nbstsg即可。)
2011年,中东利比亚发生暴乱,身处利比亚的35860名同胞随时都会遭遇生命危险。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亿万民众热切关注。从的黎波里到班加西,从埃及、马耳他再到自己的祖国,海、陆、空联动,一场有史以来中国最大的撤侨行动拉开帷幕。最后万里归途,一个都不少,安全回到祖国的怀抱!
本书是作者何建明“应外交部之邀,先后采访50多位事件亲历者,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创作的长篇纪实报告文学,以全景式、多层面、立体化的手法,真实再现了利比亚撤侨行动这一历史事件”。
3.《外交“封”云:40位前外交官讲述外交封背后的故事》
黎家松/黄舍骄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2424-5
听信封和邮票讲述外交史
翻开这本《外交“封”云》,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签名信封和邮票。这一张张信封和邮票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真实的外交故事。书中40位前资深外交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讲述各自致力于外交事务的经历和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们中有亲历中日复交谈判的王泰平大使,有以译员身份见证中国和马来西亚关系正常化的梁栋大使,深入坦桑尼亚开展外交工作的张宏喜大使等等。全书时间跨度达半个世纪,一条清晰的主线贯穿其中,即展示了我国外交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
4.《我生命里的中国》
[波兰] 爱德华·卡伊丹斯基著
出版社:中译出版社
ISBN:978-7-5001-6914-7
索书号:K835.135.81/1
一位波兰外交官讲述自己与中国的不解情缘,见证中波两国的传统友谊。
本书作者爱德华·卡伊丹斯基是一位出生、成长、学习在中国哈尔滨的波兰作家、外交官。在他生命中的前26年,中国是他唯一的家。直至1951年,卡伊丹斯基才随同家人第一次返回至波兰,但在他的心中自己始终是一名深爱着中国的“哈尔滨人”。1963年他重新踏上中国这块故土,并在此后的12年里一直以波兰驻华外交官的身份往返中国,为中波两国的友谊和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
本书是卡伊丹斯基生平的唯一传记,书中以一个百岁波兰学者的视角见证了中国与波兰的传统友谊,也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
5.《汴京之围》
郭建龙著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4944-7
索书号:K244.09/120
复盘不忍细看的靖康之难,读懂北宋盛衰之变的历史教训
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故事,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古代历史上北宋末年的外交。
《汴京之围》讲述了北宋末年靖康之难,宋、辽、金三方和与战的完整历史。北宋宣和年间,帝国上下一片繁荣景象,然而盛世之下的隐患已成暗涌。财政困难、军事痼疾、恶性党争等内部危机,北方辽、金两国的军事威胁等外部危机,帝国逐渐风雨飘摇。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宋徽宗决定联金灭辽。宋金联盟虽然逐渐将辽国蚕食,但金国借此窥见北宋的虚弱,加之两国复杂的利益纠纷,金国转而南下攻宋。靖康元年(1126),金军第二次围攻汴京,十一月汴京城陷。北宋轰然崩溃,从盛世到灭亡仅隔三年。
本书带你复盘靖康之难发生的全过程,探寻北宋盛衰之变背后的深层成因,以及超越时代的镜鉴意义。
6.《欧洲外交史:1815-1914》
[英] 罗伯特·巴尔曼·莫厄特著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ISBN:978-7-5075-5262-1
从外交史的角度看欧洲百年剧变
维也纳会议和巴黎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
欧洲外交家是如何解决意大利问题的?东方问题再现的原因是什么?
欧洲人认为法兰西人最擅长外交。那么,法兰西为当时的欧洲外交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为什么说帝国主义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本书作者,英国历史学家罗伯特·莫厄特从外交史的角度,带你系统剖析1815年至1914年欧洲百年剧变。
首次阅读电子书的读者请使用登录账号:nbtsg 登录密码: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