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世界那么大,不妨跟随他们的脚步来云旅游吧!
创建时间:2022-08-13 09:00:11  |  点击:1178  |  作者:天一云读

背上背包,去环球旅行看遍世界,这或许是很多人的梦想。

不过,虽身不能至,但我们还有书哇!

本期天一云读,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们云旅游,去新疆、重庆、杭州,去极地,去沙漠,去到世界不同的地方,体验别样的人生。

罗布泊的腹地虽荒凉艰险,却可以看到梦幻般的星空;库尔勒到若羌的百里胡杨,红黄相间的人间美景令人陶醉;当阿富汉被炸毁的巴米扬大佛再度被中国的“侣行者”点亮,饱经战火的百姓激动到流泪;

如果你喜欢慢旅行,那么你也可以去涪陵坐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在西湖的美景里品一杯清茶,去阿勒泰的向日葵地看看牛羊。

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次远行,昨天的故事已背在行囊,明天的希望还在路上。”

导语图.jpg

《腹地的旅人

魏东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7169-4

索书号:P942.450.78-49/1

荒凉的沙漠和繁华的城市之间,只隔着一个热水澡和一碗碎肉拌面的距离

《罗布泊腹地的旅人》.jpg《罗布泊腹地的旅人》.png

“罗布泊”这个名字,总是与神秘、荒凉、冒险甚至死亡联系在一起,被称为“死亡之海”。但它其实在历史上也孕育过“小河文化”和“楼兰古国”等古代文明。

本书是作者魏东在罗布泊参加科学考察工作72天的科考随记,其中不仅有对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的介绍,比如在楼兰古城遗址、古墓群等历史古迹工作的场景,楼兰博物馆里对 “小河公主”和“楼兰美女”的研究;也包括对罗布泊地区自然风貌、历史地理变迁的记述和感悟,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次远行,昨天的故事已背在行囊,明天的希望还在路上。

book 1罗布泊.png

《侣行十年》

张昕宇 梁红 著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594-4213-0

索书号:I267.4/11244

侣行十年,行者无疆,这是一场别样的人生盛宴

《侣行十年》.jpg《侣行十年》.png

2008年张昕宇从汶川归来,灾区的生离死别让他和爱人梁红产生了“换个活法”的念头。于是他俩用了五年时间准备,五年时间行走,到2018年整好十年。

十年间,他们走过自然极端之境:两极、大洋、火山、雨林、沙漠……也经历过人间凶危之地:核泄漏遗址、食人族部落、激战国度…

在巴基斯坦,他们给战火中的孩子一个风筝;在阿富汗,他们用建筑投影仪还原被炸毁的巴米扬大佛;他们给濒临灭绝的山地大猩猩一份守护;给面临淹没的所罗门群岛一个海底家园……

十年过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十多万公里的长路,他们并非单纯的记录者,而是参与者。

book 2侣行.jpg

《土摩托看世界:行走在世界之巅》

袁越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 978-7-108-06003-7

索书号:I267.4/11117 

旅行本身是很有意思的人生经历,是人生的重要财富。

《土摩托看世界:行走在世界之巅》.jpg《土摩托看世界:行走在世界之巅》.png

在北极体验极地的孤独之美,去斯里兰卡欣赏带刺的鲜花,寻访大变革前夜的古巴,游走在神秘的南太平洋,揭示黄金之国津巴布韦的谜题……

作为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作者袁越一直对那些不易去的风景和不易解的难题保持着持久不变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勇气。他曾在冰川上行走,在潟湖里浮潜,徒手爬上活火山,登上好几个荒无人烟的海岛……

旅行就是他的工作,用他的话说:“当我知道的人类故事越多,我对这个世界的偏见就越小。”

book 3Cuba.png

《遥远的向日葵地》

李娟 著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ISBN: 978-7-5360-8446-9

索书号:I267/17816

初秋的大地在阿勒泰是那么明亮璀璨,显得过于隆重了。

《遥远的向日葵地》.jpg《遥远的向日葵地》.png

阿勒泰历来是各地游客去新疆旅游的必选之地。喀纳斯湖、可可托海、五彩滩、乌伦古湖等美景堪比童话仙境。

书中的“向日葵地”就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岸。向日葵代表着信念,勇敢与美好,但在李娟的笔下,它远不止开花时节的灿烂壮美,更多的还有等待、忍受与别离。

当年,她的母亲带着家禽、牲畜举家迁徙到此,定居在葵花地边的“冬窝子”,开始了一段充满艰辛与奇遇的耕种生活。在作者吉光片羽的记录中,家族成员的细微生活与无垠的荒漠在遥远的向日葵地构成了完整的生态样本。

book 4阿勒泰.jpg

《江城》

[美] 彼得·海斯勒 著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 978-7-5327-5672-8

索书号:I712.45/11110

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看一座中国城市的变化与发展

《江城 》.jpg《《江城》》.png

1996年8月底一个温热而清朗的夜晚,作者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从重庆出发,乘慢船,顺江而下来到了江城-涪陵。那时的涪陵没有铁路,是四川省的贫困地区,公路也很糟糕,去很多地方都得坐船。

2001年,也就是这本书在美国出版的时候,一条通往重庆的高速公路通车了,一条铁路也正在修建之中,基本上再也没有人坐船去涪陵了。

2003年,三峡大坝一期完工后,不断上涨的江水陆续淹没那些江畔之城,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正是不断变革的对应面:贫穷、烂路、慢船。

book 5涪陵.png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

吴晓波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8-21890-0

索书号:K295.51/67

这座城市的顺从与从容,足以让剑拔弩张的岁月顿时婉转起来。

《人间杭州》.jpg《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png

诗文般的叙事+220余副历代珍贵照片画作,《人间杭州》书写的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更像是作者吴晓波对这座城市的私人记忆。

从5000年前良渚文明的诞生,到“肮脏、繁乱又生生不息”的运河带来财富,从“天真正直”的白居易力排众议、兴建白堤,到“自诩为前世杭州人”的苏东坡为杭州和西湖写下450多首诗词,从胡雪岩的败局之夜,到90年代以宗庆后、冯根生为代表的善贾者的复活......

跟随作者的讲述,走进这座被美景包围的“偏安”之城,感受它的疗愈与从容!

屏幕截图 2022-08-12 105324.jpg

首次阅读电子书的读者请使用登录账号:nbtsg  登录密码:123456。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