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是圣餐,不是竞技 ——施纳贝尔70年祭之贝多芬篇
创建时间:2021-03-29 09:40:11  |  点击:2457  |  作者:贺秋帆

83492d47-bb59-4d5b-b917-085104f89b27.jpg

3月28日,《秋帆乐话,如是我闻》迎来131期,贺老师的话题继续施纳贝尔纪念专题,这次谈谈他的贝多芬。早在1927年也就是贝多芬逝世百年时,他在柏林用七周时间演奏了贝多芬全部32首钢琴奏鸣曲,1930年代,他在英国HMV公司录制了贝多芬全部钢琴奏鸣曲、协奏曲以及《迪亚贝利变奏曲》及其他小品的唱片,这又是贝多芬作品演录史上划时代的一笔,施纳贝尔花费了近五年的时间才大功告成,此后,他成了贝多芬的代言人。

7949c9f8-1bf2-4cff-8c39-2a8327bf4ea7.jpg

016916d8-3344-4fe8-a2a6-9f87827c5ab6.jpg

施纳贝尔酷爱贝希斯坦钢琴,他说:“在每一架贝希斯坦乐器,我都能最大程度地发现它无穷尽的饱满、高贵的音质、绵延的音色、对所有不同触键方式的完美适应和足够的坚固性。” 在美国,施纳贝尔时常因为没有贝希斯坦钢琴而痛苦,原因是——别的琴上“没有落叶松,没有小鸟啁啾,你无法在那些乐器上弹出这些声音”。他还编订了贝多芬奏鸣曲,这个版本中他编订了指法、踏板用法和分句法以及其他演奏符号,并结合自己的见解、思考和审美观对所有32首奏鸣曲逐个逐章甚至逐小节地做了详尽注释,不厌其烦地对各种细节进行理性的思辨和考证。以至于有些注释过于繁杂,反而使人一时不得要领。在最后的五首奏鸣曲中,有些注释的篇幅甚至超过了原谱。

aed0a6d0-0e0f-4e21-b4d4-10f16642da01.jpg

讲座里,贺老师梳理了施纳贝尔的贝多芬录音遗产,并分析了它们为什么难以被撼动的四个原因,乐圣的晚期奏鸣曲不仅拓宽了音乐语言的边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重新思考了传统,营建了前无古人、罕有来者的至高精神境界,在表现深刻的思考、深邃的体验和深厚的情感方面,至今无出其右。聆听之,即是接收贝多芬音乐对彼岸世界的召唤,使眼前这个有欠缺的此岸世界变得更加富有人性。客观讲,施纳贝尔的录音其实具有诸多瑕疵,错音,甚至于快乐章明显的漫不经心,他代表着他那个时代的审美,甚至在他的时代已经被认为是落伍了的,但是时过境迁,依然散发着巨大光亮,毋宁说是贝多芬的热力,它令人关注音乐本身,而非技巧,关注人的气息,而非完美,它因更具人性而显出神性。听施纳贝尔,似不应多考虑技巧,而在于心智。用心去感受,感受那种出神入化和洁净的升华。

02edce10-12bc-4356-bdc1-64dd92d2b68b.jpg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