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广陵韵绝,宁谧水润上译回顾系列之刘广宁篇[图]
创建时间:2025-02-25 10:54:38  |  点击:191  |  作者:贺秋帆

2月24日的讲座,贺老师带大家进入历史长河,细听刘广宁载入史册的声音。

9568 (2).jpg

以乐器比之于刘广宁的嗓音,连小提琴都显会出几分俗媚,只有不食人间烟火的竖琴,气质上才大体吻合。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世说新语·识鉴》),可见丝竹纵然纤音入云,总不及人声神妙夺魄。1960年,上译向社会招考新人,刘广宁成了唯一的幸运儿,然而一晃近20年,这时世也并未提供几个像样的角色任她发挥。当初她大概料想不到,等她人到中年,上译才算借开放的风水,迎来一个差强人意的丰产期,不过她内心显然还有更高期许,不合事宜的人,总别有一份情怀在胸,苏秀回忆录里有个段子,很能读出她理想主义的一面——

“四人帮”倒台不久,演员组开了一个制度改革会,刘广宁提出一个方案:“以后由我们自己选片,译制完成以后,也在属于我们自己的影院放映,由我们自负盈亏。”当时,大家都笑她:“你做梦去吧。” 

上世纪80年代某期《大众电影》,登过一张梅兰芳和影星胡蝶30年代访问欧洲时和驻德公使刘崇杰夫妇的合影,刘广宁看到后惊呼:“那是我的爷爷奶奶!外交家刘崇杰清末任驻日使馆一等参赞,民国初,任北洋政府国务院参议兼外交部参事,奉派出席巴黎和会,后历任外交部常务次长和驻德意志兼奥地利特命全权公使。刘广宁1939年出生于香港,自小由祖母带大,“我奶奶非常要强。她是小脚,却能在高跟鞋里塞了棉花跳探戈。她生于官宦人家却没念过几天书,但她文革后给文史馆写过好多文章,还会说法语。她不想让孩子们听到的话,就和我爷爷用法语说。”

9568 (1).jpg

算起来,上译借电影和当代西方日常生活第一次遭遇,应该是1976年译制的这部内参片[生死恋](日本,中村登导演)里。三年后,当它夹杂在一批新译制的日本电影里涌上中国银幕,没人注意到它的不同来路。刘广宁后来为中野良子([吟公主])、山口百惠([绝唱])的代言虽然各有特点,但若论声音本身的不绝余韵,以及国门初启前夜,它所透出的对于国人新生活理想的召唤之力,还数[生死恋]里栗原小卷扮演的夏子一角最是真切,刘广宁在此配出的,已经不再局限于角色的那些台词,毋宁说,她用一个现代文明背景里的健康女性的喜怒哀乐,唤醒了国人内心被长久压抑扭曲的人欲,她的声音如同一面镜子,让国人从中得见久违的情感常态,更进一步说,她用自己的声音,点燃了国人心中对于美好女性形象的冲动之火——女性,沐浴于爱河并纠结于情欲时,竟能可爱执着、圣洁贤淑如斯,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搞不清究竟是通过刘广宁的声音爱上了栗原小卷的夏子,还是通过栗原小卷,爱上了刘广宁····……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