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首场影话沙龙,贺老师带领大家回顾了上译版孙道临配音的《哈姆雷特》。上译导演孙渝烽在《忆师长孙道临》一文里提到孙道临说过,“我爱配音,但更爱拍电影。译制片只能还原,在别人的天地里发挥,拍电影是全新创作,演员的天地更宽广,特别是导演,创作力度、影响力度更大。”这番话,不妨看做他对自己的一种认识。艺术家的历史评价,往往跟作品数量和类型多寡无关,如果把他的演员跟配音成就(即使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放天平上打量,两头也不一定分得出高下。
孙道临的哈姆雷特之不可企及,关键点是,他在无限接近角色的道上,完成了自身特色的大突破。他的文人气,配配人物的犹豫狐疑,沉思中的夫子自道,或者暗藏机锋的自嘲自怨,都是再合适不过,他的突破,主要在于对人物“自杀式狂暴”的还原,通常,这并非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惯有路数。
劳伦斯·奥列弗版《哈姆雷特》的引入,在苏联东欧电影唱主角的50年代实属特例,大概是作品里多少还带点反封建和揭露王侯将相丑恶软弱的意思,这个绝好机遇,引发了蓄势已久的孙道临平生最大的一次爆破,也为封闭中国的艺术史,提供了一个遭遇西方经典而大获成功,并且事实上不可复制的一个神奇范例。说到孙道临的学养底气,就不能不让人叹服于民国时代燕京大学的氛围,这个哲学系的才子,可是燕京剧社英文版莎剧的台柱,抗战结束后受海派文化圈接纳,日后无论是演戏还是配音,他的眼界起点均属非常。极为遗憾的是,哈姆雷特以后,孙道临没有能够遇见能让他再度爆发的角色,站在这样一个时代悲剧的高度再来听他的哈姆雷特在坟头边的这段狂暴,也许会另有一番感触,这里不妨把“莪菲丽亚”换成“我的事业”:
“我巴不得为了这个事跟你一直打到我死。我爱(请注意这个‘爱’字,绝对是上译美声里最深情的一次发音)莪菲丽亚,四万个弟兄的爱加在一起也抵不上我爱情的分量。你能为她干什么?哭吗,打架吗,绝食吗,撕衣服吗,喝毒药吗,吃条鳄鱼吗?我敢!你是来哭的吗?你想跳坟来下我的面子吗?跟她活埋在一起我也敢。夸什么高山大鼎,不管多少重我一个人扛!你会嚷,我叫的更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