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梁思成、林徽因:《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印度新德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条涵盖天安门建筑群,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的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这是中国第59项,北京第8项世界遗产。
天坛、天安门、太庙、故宫、钟鼓楼……这些伟大的建筑在北京中轴线上彼此对称分布着,任何时候去,都是游人如织。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说:“世界那么大,它容得了我,也容得了你。” 本期的“天一云读”,我们就去走一走北京中轴线,感受中轴线上Citywalk与文学的碰撞。
1
天坛(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大街东侧)
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名为“天坛”,是一座六百年历史的皇家建筑。这里曾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祈雨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如今,天坛是许多人去北京旅行的热门景点,更是老北京人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天坛十六记》
肖复兴 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702-1707-6
索书号:I267/22002
《天坛六十记》是北京作家肖复兴的全新散文集,是他对北京生活的一次深情记录。祈年殿红柱金窗,斋宫庭院深深,秋日北天门内的银杏叶子遮天盖地,神乐署的背后有一段不堪的历史……
天坛像一方古老水塘,将寻常百姓的生活点滴、人生际遇,一一映照出来。作者用自己在天坛写生的机会,贴近他们,记录他们,以朴实真诚的文字,写下了祈年殿、双环亭的美,也写下了此处北京生活的剪影——老北京人对悠长岁月的回忆,年轻一代的烦恼快乐,也有保安、环卫工对天坛的守护……正是这些人无论苦乐努力生活的劲头,让古老的天坛有了新生的力量。
2
北京的城墙与城门
老北京城民间有句老话叫“里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说的是北京内城九座城门,外城七座城门和紫禁城的四个门。虽然原有的大部分城墙城门早已淹没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但保留下来的和如今修复的城楼依然是北京城厚重独特的存在。而那些消失在历史变迁中的老城门城墙,我们就只能在前人留下的历史资料中去一探风采了。
《北京的城墙与城门》
[瑞典] 喜仁龙 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9178-2
索书号:K928.71/61/2
今年是瑞典学者喜仁龙的《北京的城墙和城门》出版一百年,该书被列为“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丛书之一,书中真实还原了20世纪 20 年代时遗存的北京城墙与城门。
作者通过实地走访考察,被这些宏伟古迹的壮美所折服,也因其衰败的现状而叹息。除了在描写中投入艺术史家的浪漫与情怀,喜仁龙还坚持严谨的研究方法:挖掘中国历史文献中对城墙城门的繁杂记载,勘测丈量每一段城墙、每一座城楼的尺寸,观察记录城墙、城门及周边街市乡野的现状,实景拍摄城墙城门的照片,精细绘制城门各种角度的建筑细节图,使这本考察手记在文学性、科学性、历史性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3
老舍纪念馆(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
摄影 by @Fnvlcy
老舍纪念馆,原为老舍故居,是一座北京旧式小院,它还有一个很别致的名字,“丹柿小院”。老舍夫妇在院内亲手种了两棵柿子树,每逢深秋时节,树上就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故此得名。老舍先生在这个中规中矩的小四合院里创作、生活了16 年。而今,每年都有许多游客去丹柿小院参观,感受文学巨匠的独特魅力。
《想北平》
老舍 著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3072-4
索书号:I266/570/8
老舍先生写北平,他说:“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想北平》一书集结了老舍先生多篇散文代表作,诸如《我的理想生活》《想北平》《小动物们》等。写景写物写人,都延续了他一贯的风趣幽默、大雅若俗的文风,字里行间重现老北京的民俗风貌和醇厚民风。
4
天桥印象博物馆(天桥南大街7号)
老北京人有句俗语“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清朝时期,由于满汉政策,汉人居住外城(今北京南城),当时的平民文化、曲艺杂耍基本都集中在南城的天桥一带。如今的天桥,也有许多剧场,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德云社剧场。此外还有天桥印象博物馆,你想了解旧时天桥上的卖艺人、“天桥八大怪”等等,里面都有细致的还原。
《啼笑因缘》
张恨水 著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3545-5
索书号:I246.4/8/8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江南富家子弟樊家树进京求学,在天桥游乐期间对天桥唱大鼓书的姑娘沈凤喜一见倾心,他帮助凤喜摆脱卖唱生涯,资助她读书。摩登女郎何丽娜及江湖侠女关秀姑,则先后爱上了樊家树。在樊家树回乡探亲期间,沈凤喜在军阀刘将军威逼利诱下,被迫为妾,后又被刘将军摧残致疯。樊家树徘徊在三个性格迥异的女子之间,进退维谷,啼笑两难。
张恨水是社会言情小说的集大成者,以《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春明外史》最为出名。《啼笑因缘》是张恨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融言情、武侠、社会为一体。老舍称其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
5
北海公园
秋日的北海公园和白塔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是电影《祖国的花朵》里的插曲,这首伴随着几代人童年的歌曲,背景就是北海公园。北海公园是我国现存历史上建园最早,保存最完整、文化积淀最深的古典皇家园林。这里不仅景色四季如画,它的历史也是北京城历史重要的一段。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08893-8
索书号:I216.2/202
林徽因在讲起北京时,她这样说:“我们的首都是这样多方面的伟大和可爱,是一个最富于文物建筑的名城。” 她和丈夫梁思成穷尽一生都在为保护这样一座伟大的城市奔走。
讲到北海公园,她这样说:“在布局严谨,街道引直,建筑物主要都左右对称的北京城中,会有像北海这样一处水阔天空,风景如画的环境,据在城市的心脏地带,实在令人料想不到。”
林徽因是20世纪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也是优秀的作家、诗人。本书收录了她最具代表性的美文,也有她对古代建筑的看法和评价。《我们的首都》《前山湖岸上的布局》《谈北京的几个文物建筑》等都对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做了详尽的记述。
6
郭沫若故居(前海西街18号)
这里曾是清朝年间恭王府的一部分,1963年-1978年郭沫若先生在此居住,他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5年,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1988年故居正式对外开放。这里植物丰茂,春天,院前的海棠花盛开;眼下正值北京的秋,霜落知寒,故居的银杏又到了最美的时候了!
《女神》
郭沫若 著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2910-3
索书号:I226/85/4
《女神》是郭沫若第一部诗集,书中收录了郭沫若创作于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郭沫若留学日本时所作。代表作品有《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日出》《雪朝》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浪漫主义新诗的“奠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