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外文书单:老舍《四世同堂》的英译本 the Yellow Storm 与译者埃达.浦爱德 Ida Pruitt
创建时间:2024-03-05 09:10:19  |  点击:266  |  作者:外文俱乐部

老舍的小说《四世同堂》,于1951年以the Yellow Storm为译名,由Harcourt Brace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翻译过程极为独特:它并不是由译者单独在原作基础上翻译的,而是先由小说原作者进行删节,再口授给看不懂而能听得懂中文的译者浦爱德,用打字机将对应的英语译文记录下来。这样特殊的翻译过程,恐怕只有在林纾的经历当中才曾经有过。

a9a71 (1).jpg

老舍的英译本有一个另外的书名,“风吹草动”,封面有中文题字,内页是英文。

由于老舍的其他作品曾在美国遭受“篡改一般的误译”,老舍在美国访学期间,决定亲自参与《四世同堂》的翻译工作。每天晚上7点到10点间,他与浦爱德(Ida Pruitt)一起翻译《四世同堂》。在翻译过程中,他必须一段一段地亲自将文字念给看不懂中文的浦爱德听,所以工作进行得劳心费神。1949年2月9日,老舍从纽约寄给友人楼适夷的信中这样说:“《四世同堂》已草完,正在译。这就是为什么还未回国的原因。此书甚长,译手又不十分高明,故颇需时日,始能完成。”在另外文献的记载中,1949年8月19日,老舍与浦爱德最后一次商量《四世同堂》的第三部译稿,这应该就是完稿前的最后一次校对。

如前所述,《四世同堂》的翻译方式极其特殊;与中文版比对,进行了大量删节。老舍在中文版的第三部《饥荒》还没有最后完稿的1948年4月22日,曾经写信给大卫.劳埃德:“至于出英文版,我觉得很有必要做一些删节,至少去掉20万字。”

浦爱德女士独特的经历和思想情感,以及她的多重文化身份,都对小说的翻译风格和语言特色产生了很大影响。虽然他们的合作不尽顺利,但老舍最终相信了赛珍珠女士对浦爱德的评价。赛珍珠说:“他们的冒险合作是绝对没有错的。不论文字优美与否,译文基本正确;且不论其翻译水平如何,作为一部描写处于现代中国大转折期,中日战争下北京市民的作品的翻译者,可以毫不过分地说浦爱德确实是个最合适的人选。”

浦爱德女士1888年出生于山东黄县,是美国人,却从小和中国孩子一起玩,山东话说得和当地人一样好。她在中国生活了50年,从出生到1938年,总是称中国是她的“母国”,而美国是她的“父国”。

有些评者称浦爱德的译文“很怪”,老舍也认为她的译文有“中国腔”,这其实也是她对中国的“偏爱”——在中美两国文化对峙中,她偏向中国一方。她对文中的习语、北京俗语等多采取字对字的直译,力图保留原文的风格,对美国的“强势文化”采取了坚定明了的“反殖民主义”立场。

她在译文中直译的第一个单词是“飞驰”:“一会儿城门开了,马路上飞着跑着得胜的军阀的高车大马”,她把“飞驰”直译为“fly and run”(飞着跑着),鲜明地复现了当时的场景,而没有选用似乎更合适,画面感却不强的 “go at express speed”或 “dart on”等词组。

a9a71 (3).jpg

The Yellow Storm内页

a9a71 (4).jpg

书影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