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少年话非遗 Vol.8:中国非遗——皮影戏
创建时间:2023-06-05 12:00:59  |  点击:893  |  作者:天一朗读

2023.5.25 皮影戏_画板 1 副本 2.jpg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不断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入选世界非遗名录的优秀传统文化——皮影戏。

1.JPG

【表演形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2.jpg 3.png

【发展历程】

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的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它作为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皮影艺术也焕发青春,在传统剧、地方剧的基础上,新编现代剧,深受人们喜爱,甚至代表国家对外文化交流演出,在世界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创新发展顺势而行,使皮影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40.png

制作过程

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皮影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皮影的制作程序大多相同,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

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的众多流派。有沔阳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等。

13.png14.png

【艺术流派】

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的众多流派。有沔阳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等。

15.JPG

代表作品

皮影戏的演出,有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武侠公案戏、爱情故事戏、神话寓言戏、时装现代戏等等,无所不有。折子戏、单本戏和连本戏的剧目繁多,数不胜数。常见的传统剧目有白蛇传、拾玉镯、西厢记、秦香莲、牛郎织女、杨家将、岳飞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等。从革命战争年代起到解放后,新发展出的时装戏、现代戏和童话寓言剧,常见的剧目有兄妹开荒、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小女婿、林海雪原、红灯记、龟与鹤、两朋友、东郭先生等等。

16.JPG17.JPG

传承发展

皮影戏这一朵在中国古老大地上孕育出的文化奇葩,历经兴衰,传承千百年,“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或淳朴,或艳丽,或粗犷,或细腻,小小舞台上焕发它独特的生机,让我们每个人都参与起来,不让璀璨的传统文化成为被遗忘的辉煌过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皮影戏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定会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

18.jpeg

非遗介绍官

19.JPG

冯佳睿 宁波市实验小学五年级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