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起,宁波市全面启动普通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本次新冠病毒疫苗居民免费接种工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涉及人群最广的预防接种活动。但要不要接种疫苗,当前很多公众对接种新冠疫苗持观望态度,甚至很多人对疫苗危言耸听,称打了疫苗会有很强的副作用。
于是镇海区图书馆于3月28日下午在培菊图书馆一楼读者活动中心举办了《ZSTalk镇科学脱口秀 大咖讲疫苗》讲座,邀请了复旦大学免疫学博士陶涛,为读者们讲讲关于疫苗的那些事。
陶博士从传染病的流行与防治、疫苗的作用机制及类型、疫苗使用的问题与防治以及疫苗的未来和展望四个方面分析。
陶博士首先给读者们介绍了鼠疫(黑死病),鼠疫有三次大流行,分别是查士丁尼大瘟疫(520-565)、黑死病(1347-1665)和世界性大流行(1894-1924),前后加起来几百年的流行,造成死伤无数。我们宁波在1940年侵华日军细菌战时也曾遭受鼠疫之苦,至今开明街仍存有鼠疫灾难陈列馆。随后陶博士又介绍了几个世界性的传染病,如天花、新冠等。
历史上天花曾经肆虐十八世纪,欧洲人死于天花的人数达一亿五千万以上。俗话说“生了孩子只一半,出了天花才算全”,但如今天花病毒已被消灭,这得益于疫苗的出现。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接种人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后中国将种人痘的方法推广到世界各地。1796年Edward Jenner发明了种牛痘,牛痘接种法随着新航路推广到了世界各地,1977年10月26日最后一例自然感染者被治愈,牛痘接种消灭了天花。
疫苗对人类健康作出重大的贡献,一些重要传染病得到控制或消灭,改变了人类的疾病谱,延长了人类的平均寿命。陶博士还介绍了疫苗的原理,疫苗的研究和使用和中国疫苗的发展前景和难点。
最后说起要不要接种新冠疫苗,陶博士说接种新冠疫苗对个人来说是种防护,对于群体,是在尽一份社会责任。新冠病毒至少流行3-5年,而接种疫苗是为了建立群体免疫。因为只有建立起免疫屏障,才可能最后把新冠病毒控制好、消除好,甚至消灭掉,所以,我们还是要选择接种新冠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