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的文化自信,可以激发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汇聚精神力量。而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积淀文化、增长智慧的必由之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公共图书馆要积极担当起文化窗口的责任,充分发挥文化扶贫的社会职能。
文化扶贫,重在精准。助力扶贫工作,是鄞州区图书馆近年来一直坚持做好的重点工作之一。2020年10月,鄞州区图书馆携手宁波“支教奶奶”周秀芳和她的“周秀芳一起行善”联盟发起了“书页翩飞,情系湘秦”图书捐赠活动,对接陕西、湖南两地的两所学校,捐赠图书资料约1400册,共享鄞州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名师荐读”、“明州大讲堂”讲座直播等电子信息资源。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城关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是当地首家家庭回归式留守儿童培训学校,为给远离父母的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该校专门设立了课外图书室,有了看书的环境,可供适龄儿童们阅读的书籍哪来呢?该校负责人通过周秀芳老师联系到了我馆,鄞州区图书馆“爱心漂流书库”当即挑选了700余册爱心图书寄往该校;湖南溆浦葛竹坪镇中学近年来一直为校图书馆的建设工作而积极筹措,学生可获得的课外图书资源少,教师教研的参考论著不多,是当前推进校馆建设进程的具体阻碍之一,而溆浦又恰巧是周秀芳老师最早开展支教工作的地方,在周老师的热心沟通下,葛竹坪镇中学与鄞州区图书馆进行了友好磋商,我馆为其捐赠了爱心图书450册,另购置价值约一万元的科普读物和教研著作,全校约800名师生受益。
2021年1月5日,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葛竹坪镇中学寄来感谢信
文化扶贫同时也是一种信息扶贫,与以往单一的捐书活动不同,今年的图书捐赠活动中,鄞州区图书馆以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技术为依托,与图书漂流点对接传递优质阅读资源,架构起一个“云上阅读”的信息化分享平台,缩短薄弱地区的人们与高质量阅读之间的距离,内容和技术合璧发力,让文化扶贫道路更具长效机制。
文化扶贫,更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众人拾柴火焰高”,公共图书馆在推进文化扶贫工作时,既要联合政府及有关部门,为文化扶贫工作提供坚实而有力的保障和支持,也要积极加强与全社会力量的沟通与联系,凭借政府机关的强力支持、图书馆文化氛围的全力渲染以及社会力量的鼎力相助,多管齐下,充分发挥各方优势,让文化之花绚丽绽放。今年的捐书活动,曾发生过这样一个“小插曲”:受疫情影响,“爱心漂流书库”上半年的读者捐赠情况并不十分理想。2020年10月与周秀芳老师敲定捐赠对象后,发现库存内适合受捐学校学龄段学生阅读的爱心图书数量上有一定的缺口。为捐书活动的顺利开展,11月中旬伊始,鄞州区图书馆面向广大读者发起捐赠爱心书籍的号召,在两周的时间内,募集到适合受中小学生阅读的爱心图书400余册,解决了“燃眉之急”。同时,适逢鄞州区科协针对全国科普日面向全区各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发起“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的科普推广项目征集,活动宣传贯穿全年。值此契机,鄞州区图书馆“爱心漂流书库”报送了“科普助学·书香人生”捐书活动的策划方案,并成功入选项目征集行列,为本次捐书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支持。而科普书籍的采购、配送工作,我馆也得到了宁波书城新华书店的鼎力相助。
鄞州区图书馆“爱心漂流书库”创建于2006年10月,目前已建成漂流点92个,总馆以及各分馆年均总征集图书近万册,漂流足迹遍布山区偏远学校、民工子弟学校、军营,远涉赣、豫、湘、滇、黔等地,并与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积极协作,通过赠书、送课、共享电子信息资源等方式向贫困地区及其学校推广阅读知识,共享公共文化资源。2012年,鄞州区图书馆“爱心漂流书库”与宁波日报、鄞州银行慈善基金会合作,远漂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2000册图书,捐款15000元;2014年,为新疆库车县的援疆干部们送去500册爱心图书;2016年,联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黑苹果青年公益发展协会捐赠图书及义卖善款至西部结对学校;2019年,协同宁波支教奶奶周秀芳老师捐赠1000册爱心书籍至湖南溆浦,约700名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