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这个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民俗文化符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生肖的换算时间到底是从哪天开始算的呢?有些人认为,正月初一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也是生肖更替的重要时刻;也有些人认为,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在立春这一天,生肖也应该跟着季节的变换而更新。那么,正月初一与立春,哪个才是界限,哪种算法又是正确的呢?为了解开这个迷惑,2月16日下午,“雄镇大讲堂2025年第2讲——生肖更迭之谜:正月初一与立春,哪个才是界限?”讲座特在培菊图书馆一楼培菊图书馆幼儿借阅部举办,特邀嘉宾徐春伟老师现场为各位大小读者解惑。
徐春伟老师是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文博馆员,先后入选为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学术代表、中国历史地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代表、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学术代表。兼任宁波市地名办专家库成员、宁波市档案馆特聘专家、镇海区政协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委员、镇海区图书馆理事会理事。2022年,被授予第十届“镇海区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针对这一学术性极强的主题,徐春伟老师引用大量史实与资料,一步步带领大家进行历史溯源:从各种史料来看,自西汉《太初历》确立夏历建寅制以来,农历正月初一(正月朔)始终是官方认定的岁首。五代时期徐子平创立了“子平术”,其以节气定年月,将立春视为年首。到了清末民初,随着历法改革,国民政府强制推行西历,甚至禁止春节,导致农历权威性被削弱,子平术的“立春岁首”说借机传播,造成大众认知混乱。到了2017年,《农历的编算和颁行》国标颁布,明确规定了农历年月日以正月初一为岁首,生肖更替同步于此。从此纠正了命理历书对干支纪年的曲解,还原了夏历作为阴阳合历的科学性。
徐春伟老师通过通过历史文献、诗词佐证及现代标准解析,揭示了这一争议背后的文化脉络与历史真相,引导大家厘清了生肖变更的历史依据与文化逻辑。让大家了解到正月初一作为岁首,不仅是历法科学的体现,更是中华文明赓续千年的文化符号。这是一堂精彩的学术性讲座,让我们明白既要尊重传统历法的严谨性,也需警惕非官方体系对民俗的误读。唯有如此,方能守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与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