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四明月览·甬图地文选介(第8期):“鱼盐临水市,烟火隔江村”——宁波运河文化
创建时间:2024-12-26 15:40:35  |  点击:450  |  作者:张雨晴

河是地理的脉络,更是流动的历史和文脉。浙东运河这条悠久古老的水道,由开凿伊始的漕运、农业灌溉等功能,逐渐延伸发展与京杭大运河融合,沟通起钱塘江、曹娥江、甬江之间的宁绍平原,渐次打开海上贸易通道。

图1.jpg

图2.jpg

浙东运河(局部)鸟瞰

(选自《运河棹影》)

浙东运河宁波段上的桥梁闸碶,河边的古镇古村落共同构成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凝结着先民的劳动智慧,也见证一代代宁波人的生活变迁、世代相传的精神火种。宁波这座枕水而生的城市,以其海纳百川的胸襟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孕育出独特的运河文化。

图3.png

余姚通济桥侧的贸易

(选自《余姚运河史话》)

图4.jpg

浙东运河之丈亭堤岸

(选自《运河棹影》)

图5.jpg

慈城古建筑群

(选自《寻河:中国大运河(宁波段)影像调查》)

图6.png

浙东运河传统村落大西坝村全貌

(选自《浙东运河宁波段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研究:以大西坝村和半浦村为例》)

本期“四明月览”选介五种浙东运河相关书籍,翻开书页,聆听潺湲流水畔昔日的船歌棹影与今朝不减的繁华气象。


图7.jpg

《余姚运河史话》

诸焕灿 主编

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

索书号:K928.42/3499(仅限室内阅览)

浙东运河余姚段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它以姚江为主体,东连宁波,西接绍兴,余姚古城亦成了海上丝绸之路内河交通的沿河重镇,姚江也由此成了一条外向型的内河水道,在浙东运河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浙东运河余姚段涉及十余个乡镇、街道,拥有众多的历史遗存、人文遗产,浙东运河的贯通,让余姚的精神文化、学术思想随着文人墨客的扬帆远航而传播宇内,远披海内外。

本书将发生在浙东运河余姚段上面、两岸及旁边1.5千米范围之内的重要人文事迹作了梳理和记录,主要涉及运河发展及价值意义、古镇商埠、桥渡坝闸、名人古迹、寺院庙会、古风遗俗、诗词文献。通过图文的形式,展示浙东运河余姚段的历史风貌、人文底蕴。

图8.png

《浙东运河古镇:散落的世界文化遗产》

吕微露 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年版

索书号:K925.55/6021(仅限室内阅览)

浙东运河随着时代的变迁,几经改道、挖掘、连通,在沿岸产生了诸多城镇与村落,留存下了丰富的水利水运工程设施和遗址以及反映运河古镇民俗的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物质形态空间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共通构建了运河古镇的文化基因和美学价值。

丰富的遗产构成中,凝聚了历史和文化的积淀,这些古镇因运河而生,也依运河而兴衰,同时运河也赋予了沿线古镇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入口、驿站、防御工事、物资转运栈等不同的功能。本书深入调研浙东运河沿岸的西兴、衙前、柯桥、东浦、丰惠、驿亭、丈亭、慈城等八个古镇,在新型城镇化和“后申遗时代”的背景下,针对其现状,探讨浙东运河古镇文化复兴和有机更新的策略及途径。

图9.png

《运河棹影》

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

宁波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心

宁波市水文化研究会 编

宁波出版社2021年版

索书号:I218.553/3193(仅限室内阅览)

为宣传“运河、海丝”文化和挖掘城市、地域精神,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联合宁波市水文化研究会、海外宁波人研究会、冰厂跟鸿智文学馆和宁波出版社甬江书房、甬思读书会,组织宁波市作家、艺术家以及热心运河遗产保护的志愿者们,对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进行了采风创作活动,重点走访了沿线枢纽城市,并寻访多处运河水利设施。

他们用艺术的眼光和视角创作了一批游记、散文、诗歌、口述历史及摄影、视频等文艺作品,讲述着运河的历史、文化、风情和故事。本书从中选辑三十余篇,分为史迹、风情、往事、游踪、诗赋五个篇章,期许读者循着这些各具个性的表述,感受运河古今的交融碰撞,体会运河文化的生生不息。

图10.jpg

浙东运河宁波段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研究:以大西坝村和半浦村为例》

包伊玲 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2022年版

索书号:TU-092.955/1(仅限室内阅览)

运河沿线的传统村落作为衡量运河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物质与非物质形态综合体,其空间形态凝聚着先民的营造智慧,蕴含着历史文化和传统生活信息,体现出空间的美学,可以说是运河文化基因的在地显现。

浙东运河宁波段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历史地位以及宝贵的传统村落资源。本书首先从自然地理、历史沿革、文化特征等方面讨论浙东运河及浙东运河宁波段沿线村落的形成过程与时空分布特征。其次,在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基础上,结合大西坝村和半浦村的案例,定性、定量地描述浙东运河宁波段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形态与组构特征,并对挖掘运河文化的内涵、保护和发展运河村落公共空间、弘扬地域文化做出探讨。

图11.jpg

《寻河:中国大运河(宁波段)影像调查》

戚颢 主编,樊卓婧 著

浙江摄影出版社2023年版

索书号:J421.553/4424(仅限室内阅览)

本书是由宁波市摄影家协会中国大运河(宁波段)工作坊的27位摄影师沿着河寻找、记录、拍摄,历时一年,按出发、行运、摆渡、人家、烟火、乡愁、济世、连接、远航9个主题,将摄影作品转化成行云流水的故事。

每位摄影师的关注点和风格不一。有人看运河的方式是关注随处可见的堰、碶、坝、闸,有人从沿途的桥、船、码头中挖掘出一个个关于出发和追梦的故事,有人透过航行在运河之上的一家人去看沿途不断变化的城市和村庄,有人把镜头对准运河边一个因渡口而兴的古村,有人以街拍的方式记录下沿河一条路上的烟火气,有人拍摄了运河沿岸数十种非遗。跟着他们的视角,你也会找到一种最生动直接的方式,去理解大运河。


赠书流芳:宁波地方文献征集

宁波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为市民读者提供本地图书、报纸、期刊等文献的查阅服务,也热切欢迎市民读者向我们捐赠珍贵的宁波地方文献。文献征集范围包括:

(1)内容与宁波相关的各类图书、报刊、老照片等文献资料;

(2)宁波籍人士所作的各类图书论著、书画手迹等文献资料;

(3)宁波各机构单位或社团组织等刊印发行的各类文献资料。

联系电话:0574-88270675(工作日9:00—11:30,13:30—17:00)

图12.png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