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四明月览·甬图地文选介(第6期):书中自有千峰色
创建时间:2024-10-29 13:45:42  |  点击:754  |  作者:张雨晴

九秋风露越窑开,

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

共嵇中散斗遗杯。

——(唐)陆龟蒙《秘色越器》

越窑青瓷是我国烧制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瓷系,被称为“母亲瓷”。越窑形成于东汉中晚期,自东汉创烧成熟瓷器以来,先后经历了三国西晋的鼎盛期和晚唐五代的全盛期,至北宋晚期趋于衰落,南宋初曾有短暂的繁荣。

图1.jpg

法门寺博物馆藏唐越窑秘色瓷八棱净水瓶

图2.png

法门寺博物馆藏唐越窑秘色瓷葵口盘

图3.jpg

故宫博物院藏唐越窑青釉瓜棱执壶

图4.png

浙江省博物馆藏唐越窑青瓷墓志罐

图5.png

宁波博物院藏唐越窑荷叶盏托

图6.png

东钱湖郭家峙窑址出土莲瓣纹盒

早期越窑主要产地在上虞曹娥江流域,唐宋时重心转移到慈溪上林湖区域,近现代享誉世界的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在其《瓷器与浙江》这部开创性著作中称上林湖为“五代越窑窑基所在”。

图7.jpg

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景鸟瞰图(《宁波日报》2017年12月1日刊)

图8.jpg

上林湖瓷片堆积(《宁波日报》2017年12月1日刊)

本期“四明月览”让我们一起追溯、领略这一抹跨越时空的青翠之美。


图9.png

《青瓷与越窑》

 林士民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索书号:福庆地文K876.3/4447(仅限室内阅览)

作者林士民曾任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考古专家。本书内容都是在作者亲自调查的基础上所作的科学记录,是研究浙东青瓷的系统性专著。

本书以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考古资料,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了浙东地区早期青瓷及其发展历程,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论述浙东青瓷自汉代以来各地点、各类型窑址、器物演变、制瓷工艺、年代分期、装饰艺术、炉窑结构、窑具创新等问题。下编深入、系统地论述了慈溪上林湖窑区、杜白湖窑区、银锭湖窑区的分布、器物、胎釉、窑具、年代、兴衰关系等问题和绍兴地区越窑、明州东钱湖窑场兴盛原因、时代、器物造型、装饰等。对贡窑的设置、性质和器物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图10.png

《宁波青瓷文化》

杨燚锋、黄文杰 著

宁波出版社2019年版

索书号:福庆地文K876.34/4798(仅限室内阅览)

中国瓷器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来,早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相对粗糙的“原始瓷”,而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东汉时期的浙东地区,今天的宁波上林湖一带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中国瓷器的发源地。

本书以宁波青瓷为脉络,勾勒出一幅跨越千年的文化画卷。从河姆渡的黑陶到东汉的瓷器,书中追溯了宁波青瓷的起源与发展,展现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与国际贸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瓷器与茶文化、诗歌的交融,繁盛时期秘色瓷的风采,无不彰显着宁波青瓷的艺术魅力与文化旨趣。宁波青瓷还是中国向海外输出的大宗贸易陶瓷,远销亚非各国,产品的技艺和风格也对其他地区人们的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图11.png

《越窑制瓷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魏建钢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索书号:福庆地文K876.34/2618.2(仅限室内阅览)

越窑制瓷文化凝结着越地先民的勤劳和智慧,源自劳动者田野劳作的朴素思想,反应了宋代及以前几千年时间跨度,越地的社会发展、生产状况、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审美价值、文化演变等,是越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专注于“越窑”青瓷制作过程中的文化研究,以越窑手工作坊作为切入点,考证窑场布局要素配置,分析窑炉装烧的科学原理,研究越窑生产的规范管理,系统梳理越瓷装饰工艺的发展演变过程,多视角挖掘与其相关联的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和经济文化。在系统阐述越窑制瓷文化的基础上,剖析如何利用制瓷文化的独特个性,引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得到重构和发展。

图12.png

《只此青翠:越窑青瓷文化保护传承与口述访谈》

 伍鹏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索书号:福庆地文K876.34/2170(仅限室内阅览)

1988年1月,慈溪上林湖越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先后两次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1年5月,由上虞、杭州、慈溪等地共同申报的越窑青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书从口述史角度,阐述了越窑青瓷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保护与传承实践,在对施珍、沈燕荣等越窑青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越窑青瓷从业人员以及大学生、市民、游客等群体进行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越窑青瓷文化保护传承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加强越窑青瓷遗址和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等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慈溪市如何塑造“秘色瓷都”城市品牌形象等进行了探讨。

 

图13.jpg

《秘色重光:慈溪越窑青瓷复烧20年纪实》

 张坚军、李小平 编著

宁波出版社2023年版

索书号:福庆地文I253.3/1223.3(仅限室内阅览)

本书是一部详细记录了慈溪越窑青瓷文化复兴历程的纪实作品。上林湖越窑的考古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以陈万里为代表的研究者对瓷窑址进行了实地调查。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慈溪市经过多次文物普查、勘探及考古调查,在上林湖地区共发现古窑址近200处。根据文献记载、考古调查资料、发掘成果与当地窑口实物相互佐证,慈溪上林湖地区即为唐宋时期青瓷中心产区,是中国青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当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确认了后司岙窑址为秘色瓷重要生产基地。

20世纪初,慈溪市请到陶瓷工艺大师孙迈华团队,筹备恢复越窑青瓷生产。本书在注重史料的基础上兼顾文学性,基本复原了慈溪秘色重光20年历程的事实原貌,厘清了发展脉络。


赠书流芳:宁波地方文献征集

宁波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为市民读者提供本地图书、报纸、期刊等文献的查阅服务,也热切欢迎市民读者向我们捐赠珍贵的宁波地方文献。文献征集范围包括:

(1)内容与宁波相关的各类图书、报刊、老照片等文献资料;

(2)宁波籍人士所作的各类图书论著、书画手迹等文献资料;

(3)宁波各机构单位或社团组织等刊印发行的各类文献资料。

联系电话:0574-88270675(工作日9:00—11:30,13:30—17:00)

图14.png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