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镇海区图书馆举办雄镇大讲堂2024年第16讲:咏史论兴替 怀古寄远长[图]
创建时间:2024-08-13 09:31:40  |  点击:573  |  作者:胡晨晨

咏史怀古诗,是历朝历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唐诗》中,收录了大量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题材而创作的诗歌,其中有很多立意高远、视野开阔、警句迭出的佳作,至今仍广为流传。8月11日下午14点,由镇海区图书馆与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联合主办的“雄镇大讲堂2024年第16讲(我陪孩子读经典系列讲座)——咏史论兴替  怀古寄远长”,培菊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开启。本次讲座特邀牟可光老师(笔名白华),带领大家走进咏史怀古诗,走进这些诗句背后的历史故事和诗人的情感寄托,感受咏史怀古诗的魅力。

本期主讲嘉宾牟可光老师,笔名白华,原任宁波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现任宁波市税务局税务学会会长。著作有《更吹羌笛关山月》《唐诗撷英》。

咏史怀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类别,这类诗歌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追忆和评价,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抱负,寄托对现实的感慨和批判。在唐代,许多优秀的有识之士学习并借鉴历史经验和教训,通过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讲座中,牟可光老师将这些咏史怀古诗分为“览史册而出戒鉴”“论盛衰而吐胸臆”“望废墟而抒兴叹”“临旧迹而生感慨”“怀先贤而颂高节”“慕雄风而怀良将”“处乱世而说忧患”“借古往而讽今时”八类。同时,他通过这些类别中代表之作,如韦庄的《咸阳怀古》、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胡曾的《铜柱》等,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将诗句背后的历史故事和诗人的情感寄托娓娓道来。

诗人们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表达了对历史事件、人物及朝代兴衰的深刻见解。同时,在这些咏史怀古诗所展示出的诗人们的创作水准,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唐诗发展完备的历史过程。这种反思不仅有助于后人理解历史,更能引导人们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正如牟可光老师所言:不是历史爱上诗歌,而是诗歌拥抱历史;不是诗歌必须要写历史题材,而是诗人无法回避历史存在;史随诗而生动,诗载史而飞扬。

cb7dd7aae4c7 (2).jpg

来源:镇海区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