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郑执在《生吞》一书中写道:“成年人的善是复杂的善,孩子的恶才是纯粹的恶。”谈及成年人的恶,大家心里就像是有一把称,孰轻孰重,是是非非,便可一清二楚。谈及孩子的恶,却披上了一层保护膜——“他,只是个孩子……”
但有些孩子,以“孩子”之名,成为年少的恶魔。
时至今日,校园霸凌对公众来说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校园霸凌事件屡见不鲜,在媒体时常报道的血淋淋的事件中,有些手段的残忍超乎人们想象。前不久的河北邯郸霸凌事件,令人触目惊心。校园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摇篮,本应充满阳光和欢笑,但在这些事件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冷酷和暴力,内心感受到的却是悲伤逆流成河。
因此,“青少年霸凌”近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行为和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父母更应该在鸡娃的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建立和谐的人脉关系。人们不禁要问,当孩子在学校遭遇校园欺凌,究竟该怎样应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
可面对霸凌时,真的不是一句打回去就可以解决的。作为孩子的家长,孩子们也会分享在学校遇到的不愉快事情,然而这些事情分不同的类型,那么能否通过孩子更原意接受的方式,把好的防止及应对的相关霸凌故事分享给他们呢?本期好书推荐,给读者朋友们带来几本关于“校园霸凌”的相关书籍,希望孩子在遇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时,可以及时保护自己,拿出应对策略,减少伤害,杜绝悲剧。
1
不要在沉默中爆发,更不能在沉默中灭亡
《沉默的十三岁》
作者:[法] 塞西尔·阿利克斯
出版年:2024年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80389
这是一部以校园欺凌为主题的儿童成长小说,描述了十三岁的男孩吕多在校园里遭受肉体及精神上的双重欺凌,产生严重的心理阴影,后来在朋友、家人及老师的帮助下,突破重重心理障碍,鼓足勇气说出真相,重新走向希望的成长故事。大量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将主人公遭受欺凌的内心感受描写得淋漓尽致,为读者深入了解校园霸凌打开了一个窗口。
书中主人公吕多,因身材肥胖而遭受校园欺凌,他在故事一开篇就自暴自弃地承认:“我保护不了自己。他们一打我,我就只会埋下头,用双臂护住身体,缩成一团,就像蜗牛一样——但我没有壳。”一句句无助苍白的控诉一下子就揪住了读者的心。相信许多身为小学生的妈妈,太想冲过去保护吕多了。他就像任何一个我们身边普通又单纯的孩子,每天被家人呵护着送进校门的孩子,而在校园里他竟然如此绝望:“我知道明天不会和今天有什么不同,这些恶魔照样会活得好好的,我照样在他们面前怕得要死。我的日子只会一天不如一天。”
除了校园霸凌,还涉及外貌歧视、单亲家庭、心理健康等热点话题,全面地探讨了儿童成长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充满人文关怀,具有积极正面的社会引导价值和教育意义。
2
你的“假装没看见”,就是霸凌者同伙
《假装没看见》
作者:[日] 梅田俊作、梅田佳子 著绘
出版年:2021年
出版社:晨光出版社
ISBN:9787571507367
男孩阿钝被霸凌了。这一切发生得毫无征兆,仅仅因为他打了一个喷嚏。霸凌者们把他的画作毁得一团糟;逼他跳舞取乐;抓住他的腿在空中抡起来;逼他去超市偷东西;当众扒掉他的短裤……
霸凌,一步一步升级,从最开始的欺负作弄,逐渐演变成暴力、胁迫、人格侮辱。而“我”和班上的老师,还有同学呢?我们都假装没看见。
《假装没看见》描述了一起校园霸凌事件中各方的反应,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叙述,就没有刻意渲染被霸凌者内心的痛苦。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更清晰、全面地观察到一场霸凌事件究竟会造成怎样的恶果和伤害。校园霸凌,不是假装没看见,就没有发生。
而假装没看见,并不能真正保护“旁观者”。因为在霸凌事件中被剥夺的,不仅仅是阿钝的尊严,还有这些旁观者内心的正义和善良。故事中的“我”假装没看见霸凌后,心情坏极了,书包重得像一座山。
霸凌者们也并没有因为“我”的“视而不见”,轻易放过“我”。“我”又恨又气。但只能拼命挤出一脸笑容,跟阿钝一样。假装没看见,就是欺负人的人的同伙。这等于是大家联合起来,伤害那个孩子。这你们也不在乎吗?
恶与善的距离其实非常近。
3
一切都是从那群恶魔开始
《隐形人》
作者:[西] 埃洛伊·莫尔诺
时间:2022年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52825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男孩因为校园霸凌住了院,他的同学兼好友萨罗和琪莉分别来看他,然而并没有让他有所好转。只有六岁的小妹露娜,让男孩感受到了温暖和平静,因为露娜知道他所有不为人知的悲伤。
施暴者是个比大家大两岁的复读生。又高又壮的他,只因为成绩优异的男孩,拒绝了他要试卷的命令,深感丢了面子,怀恨在心,处处与他为敌。课间休息被抢三明治、被人在书包里塞腐烂的西红柿、在走廊里被推推搡搡、被人在背后扔刀片。
小男孩开始自救,这便是书中最让人难过的地方:先是故意考砸,让自己不那么显眼;然后故意去捅胡蜂窝,期盼自己成为另一个蜘蛛侠;本该看着风景的上下学路现在只有狼狈的逃窜…...
但这些好像并没有用,直到“男孩迎来了曙光,他终于为人性的黑暗面找到了解释的理由:人们看不到他。”
任何人都有可能今天还是正常人,明天就变成了恶魔,连被霸凌的你也不例外。被恶魔盯上后的某一天,他竟然拥有了超能力。可以跑得飞快,可以在水下呼吸,还和龙一起飞翔。直到学会了隐身。
4
事实上,你不是一个人
《我说话像河流》
作者:[加] 乔丹·斯科特 文
[加] 西德尼·史密斯 图
出版年:2021年
出版社:启发童书馆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53246
一个男孩因为患有口吃,在学校里遭到同学的嘲笑和鄙夷,他变得越发孤立无助和自我怀疑,无法与别人正常交流。这似乎像是无声的“霸凌”。父亲带他来到河边散步,并告诉他,他说话像河流。他开始以一种全新方式思考他的口吃,意识到他说话的方式有时是波涛汹涌,有时是风平浪静,真的就像河水的变化。
在那里,主人公与自然融合,学着像河流那样说话,有时通畅有时停滞,他不再害怕表达。故事超越了在自然世界中找到平静的安慰,做出了更为深刻的比较和联系。折叠大拉页更像一扇门,令人印象深刻,打开后呈现的是男孩拥抱着波光粼粼的河水,他最终接纳了自己的全部。
“其实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背负着各自的特殊性,怀抱着各自的缺陷,忍受着各自的孤独,拼命地寻找着各自的出口。在大多数情况下那个出口是找不到的。”书中的男孩在父亲的引导和自然的疗愈中,通过自身的领悟找到了那个出口。
“在宽阔的世界中,做一个不狭隘的人。”
5
将霸凌扼杀在摇篮里,从来都离不开家庭教育
《我们为什么被霸凌》
作者:陈岚
时间:2017年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06859
经过400天田野调查,呈现了15个触目惊心的校园霸凌故事,横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阶段,涵盖武力霸凌、流言霸凌、性别霸凌、群体霸凌、校园霸凌等多种形式,揭示了99%的霸凌事件都可归因于家庭教育。
在多数派眼里,不合群的少数派永远是可爱的猎物。霸凌者眼里,无作为的监护人永远是得力的帮凶。
穿着太土气?相貌太平庸?性格太软弱?成绩太优秀?探明源头,才能真正将霸凌扼杀在摇篮里。
霸凌,看上去只是一种暴力游戏,其实是经过计算的。智力博弈先于肉体开始,99%的霸凌事件都可归因于家庭教育。武力霸凌、流言霸凌、网络霸凌……看得见的、看不见的伤害,我们都要警觉。亲情淡漠、教育畸形、关怀缺失……客观的、主观的过错,我们都可以弥补。
因此,当霸凌发生时,监护人的爱,是孩子最后的庇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