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普遍主义的两条进路及其意义——以庄子和孟子的比较为中心
创建时间:2023-06-07 10:35:29  |  点击:431  |  作者:天一讲堂

哲学追问普遍性与人的本质。先秦哲学中,庄子追问的方式是问“物之所同是”;孟子的追问方式是问“心之所同然”。表面上,庄子“物之所同是”注重的是客观性,孟子“心之所同然”注重的则是主观性;同时,庄子给予“物之所同是”一个否定的回答,即人不可能知道所有物共同认可的东西;而孟子则给予“心之所同然”一个肯定的回答,即认为所有人的心都共同认可“理义”,并且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

庄子和孟子的不同追问方式及其不同的回答,给出了关于人之存在的不同意蕴。换言之,孟子以圣人的权威性作为担保,将认识上的普遍规定(理义)作为每个人以及所有人的共同本质,从而没有每一个人作为有差异的个体留出位置;庄子则拒斥以普遍规定(抽闲的真理或法则)作为每一个人以及所有人的共同本质,而给予每一个人作为独一无二的生存之可能性。

6月11日下午2点,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郭美华将做客天一讲堂,带来讲座:普遍主义的两条进路及其意义——以庄子和孟子的比较为中心。扫描正文里的二维码即可观看讲座直播!

640.jpg

宁波市第十九届未成年人读书节·“启心启智”系列讲座 ③

主   题:普遍主义的两条进路及其意义——以庄子和孟子的比较为中心

主讲人:郭美华,哲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时   间:2023年6月11日(周日)14:00

参与方式:线上直播

640.png

扫描二维码识别即可进入直播间收看

【主讲人

640.jpg

郭美华,哲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上海市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曾在香港中文大学(2019)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陵分校(2004-2005)、波士顿大学(2016-2017)、国立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2022-2023)等大学做访问学者。著有《性善的证成——孟子与告子之辩及其历史衍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迈向自由与深邃之境——<庄子•内篇>的生存论解读》(山东教育出版社,2023)《超越仁义-政治之境——<庄子>外篇解读之一: 从<骈拇>到<天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古典儒学的生存论阐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增订本2023)《熊十力本体论哲学研究》(巴蜀书社,2004)《中国哲学十二讲》(合著,重庆出版社,2008)《与朱熹王阳明对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等书,以及60余篇学术论文。

【图书推荐】

640.jpg

《庄子的思想世界》

作者:杨国荣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22

ISBN:978-7-5760-2372-5

640.jpg

《中国哲学十二讲》

作者:陈卫平  郭美华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366-9134-6

索书号:B2/0782

咨询电话:0574-87364006,工作日 9:00-11:00,14:00-17:00 ,周一上午闭馆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宁波图书馆所有。

640.jpg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