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天一共读·知行学堂 Vol.22: 父母的自我成长[图]
创建时间:2023-03-27 10:35:29  |  点击:527  |  作者:柳启明

很多时候,当孩子慢慢长大成人,父母却还思想上停留在孩子幼年的阶段。想要帮助孩子安排好一切,希望孩子在自己设计的道路上成长,最终却跟孩子形成了矛盾。3月26日,知行学堂邀请到浙江省委党校哲学专业研究生,余姚市文联副主席赵红棱跟您一起讨论父母的自我成长。

52787a141629cbc5faf5acdbe4e6fc3.png

赵老师讨论的第一个话题是“你拥有怎样一个家庭”。赵老师把问题家庭和幸福家庭作对比,得出只要家庭氛围好特殊家庭也可以是一个幸福家庭。家庭是否幸福,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并不是取决于家庭组成的形式。特殊家庭要成为一个幸福家庭,那可能会是一个更大的挑战,但你要相信,你可以去创造幸福,你也有能力培养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

1da6fa185b61c34241189e743c8402b.png

赵老师讨论的第二个话题是“尊重孩子是独立的精神个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精神个体,所以不要去控制孩子,而是要跟孩子一起成长。老子曰:“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纪伯伦在《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中写道“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928d67a12efded653ad26ba7704d66b.png

赵老师讨论的第三个话题是“帮助孩子发挥天赋和才能”。父母要放大自身格局,相信孩子的自我成长力量,帮助孩子发挥自身的天赋和才能。父母放大自身格局,就意味着父母抛弃自以为是的自负心,抛弃一成不变的固有观念,持续地去拓宽自己思想世界的边界,用宽广、多元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看待自己的孩子。不要求孩子走你指定的那条路,而是要让孩子看得到无数种可能,支持孩子走上那条他自己想走的路。如果父母总是“帮”孩子完成对他来说看似困难的事,这其实意味着,父母破坏了孩子的探索过程,破坏了孩子形成自我效能感的过程,最终在孩子脑中形成一个逻辑——他能否实现一件事取决于大人是否帮他。放手让幼小的孩子独自探索,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在大人看来,孩子的天地很小,但在孩子看来,这就是他的整个世界,他要先在这个世界里证明自己的力量,而后才可能信心十足地在更大的世界里去证明自己。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