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灼灼,热浪扑面。9月7日上午,2025“走读江北”第三条精品路线于慈湖畔启程。本次走读之旅,邀请到一位特殊嘉宾——受邀观礼九三阅兵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孙嘉怿,由她带领大家追寻深植于江北土地上的红色根脉。
步履所至:星火路上的沉思与致敬
慈湖烈士陵园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宁静而肃穆。九时许,大家手持洁白菊花,缓步拾级而上,在纪念碑前肃立。默哀之时,全场肃静,所有人轻轻俯身,将菊花敬献于碑前。在孙嘉怿的讲解下,大家了解到朱洪山等烈士的革命事迹。
值得一提的是,孙嘉怿长期致力于为烈士寻亲、关爱老兵等志愿服务活动,曾帮助淮海战役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李松福魂归故土。李松福墓碑前,烈士后代李建平激动地颤抖道:“伯伯,我和嘉怿又来看您了!”这一幕,让走读队伍都红了眼眶。
移步冯定故居,青砖灰瓦沉淀着岁月的痕迹。大家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透过玻璃展柜,仔细端详哲学家冯定同志的手稿、著作《平凡的真理》原版以及生前用品。从“慈城之子”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思想蜕变历程,在一件件实物中变得清晰可触。“看到这些密密麻麻的手稿,我才真切体会到‘真理’的求索,来源于无数个平凡日夜的坚守。”正读初中的袁同学参观后感慨。
守望归途: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团圆”
真理园讲堂,氛围温馨而庄重。孙嘉怿从她受邀观礼九三阅兵的经历讲起,分享了这八年来奔走各地,为烈士寻回亲人的动人故事。她展示的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寻访笔记,不再是冰冷的资料,而是一个个关于牺牲、守望与团圆的故事。她从感人的故事自然引向深刻的思考,将江北红色文脉、烈士斗争精神以及当代青年的责任相连。“孙老师不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爱国主义的种子。她主持的'我为烈士来寻亲'事业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素材!”学生家长陈女士表示。
活动的尾声,走读团在信笺上写下此行最真挚的感悟。讲堂内一时静谧,只听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一位同学在时空回信中写道:“我曾以为历史是遥远的过去,今天才发现,它一直流淌在我们的血脉里,等待被唤醒。”
时至正午,阳光热烈。大家带着沉甸甸的收获与思考走出真理园。江北红色记忆不是静止的历史,而是流动的精神血脉。这场秋日走读,不仅连缀起江北红色地标,更让遥远的革命岁月变得可触可感,让英烈故事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