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下午,宁波草婴读书会活动现场书香氤氲。读者们以诗为桥,共赴一场中外爱情诗的翻译之约,在彭斯笔下那朵“红红的玫瑰”的牵引下,解锁爱情诗跨语言转化的独特韵味——见证译者如何以笔为媒,让“红玫瑰”的炽烈、“相思意”的绵长,即便跨越语言界限,仍能在不同文字韵律里,绽放出同样动人的光彩。
活动伊始,胡芬琴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为切入点,先阐释翻译的内涵、核心要素及作用,提及“世界翻译日”的由来与圣杰罗姆的翻译贡献,让读者初步认识翻译的价值与意义。随后,她聚焦中外翻译名家的翻译风格,重点介绍草婴“像原著一样的艺术”的翻译特色,还讲解了严复“信、达、雅”、杨宪益“身形兼备,文化保真”的翻译理念,尤其深入解读了许渊冲“音美、形美、意美”的翻译追求。
活动中,胡芬琴带领读者赏析多首中外经典爱情诗及其译本,涵盖泰戈尔《飞鸟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十八》,以及中国古典诗词《关雎》《锦瑟》《蒹葭》《上邪》等。通过对比不同译本的表达,让读者直观感受翻译艺术的魅力;同时,她深入解读“信、达、雅”与“音美、形美、意美”的翻译精髓,生动展现出中西文化在爱情表达上的殊途同归。
互动环节里,读者们积极分享自己最喜爱的古今中外爱情诗,围绕诗歌翻译展开热烈讨论,进一步深化了对本次活动主题的理解。
此次宁波草婴读书会,不仅让读者领略到中外经典爱情诗的独特韵味,更帮助大家深入理解翻译作为“文明传承摆渡人”的重要作用——正如草婴先生用译笔让托尔斯泰的文字在中国落地生根,如今我们亦需以同样的专注与热忱,守护本土语言的音韵美、形声美与意境美,助力中华经典走向世界,搭建起跨文化交流的坚实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