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图书馆 

EN / CN
读者登录

读者登录
还没有证号?立即注册

译本即故乡:跟随草婴重走安娜的精神流亡之路[图]
创建时间:2025-03-26 16:49:44  |  点击:151  |  作者:宁波图书馆

d8e3-(2).jpg

3月23日下午,宁波草婴读书会第9期暨纪念草婴诞辰102周年专场活动‌成功举行,活动聚焦草婴译托尔斯泰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从翻译艺术、人物命运到思想内核,揭示这部作品跨越时代的生命力。

abf02 (2).jpg

活动伊始,主讲人包张凯从草婴先生翻译的简洁文风,剖析文学翻译的独特价值。草婴先生质朴直白的翻译风格契合托尔斯泰“不尚华丽”的语言特质,恰如其分地传达了托尔斯泰作品的精神内核。包张凯提出“翻译究竟是传递原意的桥梁,还是重塑文本的滤镜?”引发读者思考,并从让读者们体会文学跨文化传播的复杂性与艺术性。 

abf02 (3).jpg

随后,包张凯对《安娜·卡列尼娜》关键人物进行介绍,重点讨论小说中安娜追求爱情却最终走向毁灭的悲剧命运。安娜的死亡被赋予强烈的象征意义,铁轨上的烛光熄灭,不仅是生命的终结,更是灵魂从道德枷锁中的解脱。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另一条叙事线索,列文对道德与信仰的探索。他从婚姻中领悟,在农事劳动中与农民共感生命的价值,最终在儿子的降生中体会到责任与脆弱的交织。托尔斯泰通过列文的成长,勾勒出一条从利己到博爱的救赎之路,即超越阶级与私欲,追求自我牺牲与普遍之爱。托尔斯泰以冷峻的笔触剖开人性的复杂,又以悲悯的胸怀呼唤灵魂的觉醒。而草婴在翻译中注入的“爱国与人道主义精神”,让中文读者们得以触摸原著的温度。

abf02 (1).jpg

《安娜·卡列尼娜》的伟大,在于它既是个人命运的悲歌,也是时代转型的缩影。重读经典,我们不仅为安娜的悲剧扼腕,更应思考托尔斯泰留下的命题:在道德与欲望的撕扯中,如何守护人性的尊严?或许答案正藏于他对“爱”与“责任”的永恒追问中。

来源:宁波图书馆

友情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1391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