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蜜意的七夕之际,本月最浪漫的文学讨论会,暨宁波草婴读书会第四期——“传统与新生——《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的爱情故事”在宁波图书馆永丰馆一楼音乐馆举行,本次活动通过探讨传统和新生,带领读者们穿越时空感受经典文学作品中爱情的魅力,激发书友们对经典文学的热爱与思考。
活动由书友们的自我介绍拉开序幕,书友们分别用一个与自己性格相似或偏爱的小说人物来介绍自己。黛玉的柔情似水、探春的聪颖果断、宝钗的端庄大气,还有西方名著中的典型人物,都在书友们的描述中跃然纸上,大家逐渐进入文学交流氛围。
本次活动的重头戏,包书友带来了精彩的主题分享。他从十九世纪的时代背景切入,以狄更斯的名言作为引子——“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展开了对《傲慢与偏见》中五位女性角色的剖析:大女儿简的温柔贤淑、二女儿伊丽莎白的聪慧机智、三女儿玛丽的严肃呆板、小女儿莉迪亚的天真烂漫以及伊丽莎白的闺蜜夏洛蒂的务实谨慎。包书友进一步探讨了传统和新生这两种爱情观的碰撞。传统代表人物如《傲慢与偏见》中的简·班纳特和《红楼梦》中的薛钗、李纨,她们的爱情观更多地体现了时代的影响。而新生代表人物如伊丽白·班纳特、林黛玉、费茨威廉·达西、贾宝玉,他们的爱情观则呈现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对抗社会的勇气。包书友特别提到达西的“大逆不道”,“傲慢”与“偏见”这两个词仿佛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从他拆散宾利与简,到向伊丽莎白求婚,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行事;他对贝内特一家的蔑视,体现了上层级的偏见。
交流互动环节,书友们热烈发言,分享自己对《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中爱情观和婚姻观的看法。有的书友认为《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凉无奈,而《傲慢与偏见》则充满了希望和理智;有的书友探讨了在现代社会中,这些经典的爱情观对大家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林书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从简·奥斯汀笔下的英国乡村生活,经由对社会阶层的细致描摹,到曹雪芹书写的清代贵族家庭的兴衰,带领书友们全面了解这两部文学巨著的创作动机和文化背景。胡书友则从女性角色的角度出发,带来了《从林黛玉到伊丽莎白看女性的爱情观》的专题探讨。林黛玉的柔弱多情与伊丽莎白的独立坚强,将东西方文学中女性角色的爱情观做了对比分析,无论是林黛玉的悲剧性追求,还是伊丽莎白的理智与感性,都是对爱情本质的深刻探讨。
通过此次活动,书友们不仅加深了对《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这两部经典作品的理解,还在交流互动中收获了智慧和灵感。大家纷纷表示,回去后会更加认真地去阅读这些文学巨匠留下的宝贵文化著作,感受文学带来的感动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