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渔”,小朋友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捕鱼?养鱼?钓鱼?......下面这是甲骨文中的“渔”字,它形象地勾画了手持钓钩或操网捕鱼的情景。
谈到海洋渔业,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出现了最原始的渔猎活动。距今1000-4000年前,中国的先民除了用手摸鱼、用棍棒打鱼和用弓箭射鱼外,已发展为用鱼鳔插鱼、用网捕鱼和钓鱼等。宋元时期已经实行母子船作业方式,说明捕捞已有相当规模。
而在今天的海洋,人类不仅将史前的捕捞方式延续至今,而且正在变本加厉地向“工业化捕鱼”方向发展。这种做法,使得海洋生态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曾经,海洋渔业资源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随着现代科技与产业的发展,资源开发强度增速极快,导致了世界范围的资源衰退,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已经称为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任务。这让我们不得不进行思考:通过历史回顾,我们能够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通过展望未来,我们如何能够承担起这样一份共同的责任?当我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海洋渔业资源对于人类生命健康、海洋生态系统的重大贡献,如何能够通过科技、产业、管理的联合行动,为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创造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本期“阅读蓝海”知识课堂,我们特别企划了“6·8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我们邀请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严小军研究员做客直播间,和大家一起谈谈“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历史及未来”。
主 题: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历史及未来
主讲人:严小军(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时 间:2022年6月4日(周六)10:00
扫描二维码识别进入直播间收看
嘉宾简介:
严小军,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我国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首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特级专家。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2014-2022年Elsevier Scopus农业与生物领域(水产)中国高被引学者。主要的研究成果为提出并证明了饵料微藻的基于脂类营养学的选择性摄食原理,开发了高营养效价饵料微藻的大规模应用技术,开创了褐藻多酚和岩藻黄素的生物活性研究及高效提取工艺产业化。近年来主要从事贻贝和大黄鱼的生境生物学研究。累计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91项,出版著作6部,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馆藏推荐】
《深海浅说》
作者:汪品先 著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28-7335-4
索书号:P72-49/23
深海,是新世纪谈论的新题目。地球上最大的山脉、最深的沟谷都在深海;最大的滑坡、最强的火山爆发,也都发生在海底。深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及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圈资源;深海,又是地球系统中关键而又缺乏了解的部分。深海亦是科普的绝佳材料。
本书是汪品先院士写给所有人的深海科普书。全书聚焦深海,介绍了截至目前深海研究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如全球大洋深部结构与成因、海洋碳循环、海洋深部生物圈、深海洋中脊与海沟的地质、“蛟龙号”科学深潜等;展示了最新的深海探测技术,如海洋探测系统、深海遥感、海洋地质钻探及采样技术、水下机器人、深潜器、海底观测网等;列举了深海前沿研究面临的科学挑战,如深部地球物理化学过程、深海自然灾害、深海资源开发等。
2021年4月23日,本书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选的2020年度“中国好书”名单;同日,获得“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
《探寻海洋资源》
作者:金翔龙, 陆儒德主编
出版时间:2016年1月
出版社:中译出版社
ISBN:978-7-5001-4745-9
索书号:P7-49/151
大海蕴藏着无数的宝藏。开发海洋,是21世纪人类的神圣使命。海浪海风,为我们提供无污染的能源;鱼虾蟹贝,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食物。海底还蕴藏着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以及铀、锂、锰等资源,这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本书从生物资源、药物宝库、矿产资源、大洋矿藏、海洋能发电、多元素的液体宝库、海洋空间资源以及海洋灾害和生态保护这8个章节为我们全景展示了海洋这座资源宝库。精美的画面和简洁、专业的文字,让小读者可以深入探寻海洋资源的奥秘。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宁波图书馆所有。